近年来,各大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在体检中心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健康管理中心,经调查研究发现,这是一个重大的信号,是医院市场进攻的起点,更是系统化品牌运营和市场营销的标志。
体检服务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美年和爱康等第三方体检机构凭借灵活的市场体系和大规模的销售队伍,营业规模迅速扩大,大大挤压了公立医院的体检市场。
公立三甲医院作为区域医疗市场的龙头,已经开始了反击,以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为起点,重新夯实自身的临床服务基础,建立和体检机构的差异化优势,期望抢回属于自己的市场规模。
但收效并不显著,问题出在哪?本文对公立医院成立和运营健康管理中心提出一些思考,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不仅助力医院实现体检市场份额的增长,还可以在整个医院的品牌运营和市场营销方面做出实质性尝试。
图片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健康管理中心
一、医院服务理念上,以健康管理中心为入口,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思想精要,把工作重点从看病为中心转移到到健康为中心,同时把服务人群目标从患病人群转向更广阔的健康人群。用健康管理服务投石问路,不同于其他临床科室的改革,医疗风险可控。
二、健康管理的专业内涵和实施手段得到强化和夯实。公立三甲医院凭借强大的科室临床实力,可以建立健康管理专业的标准,这对医院和健康管理行业发展都是大好事。目前,健康管理的五大模块仍未得到系统性实施:健康档案及危险因素评估、疾病诊疗后的院外管理、全方位慢病管理、健康促进、健康美的管理。很多大健康产业公司、个人等都在做的饮食、营养、运动、保健品等,包括中医的治未病,都是健康促进的范畴,对健康人群是有提升作用的,但目前缺乏规范和系统的健康管理体系。不可否定的是,健康管理每个模块中的核心依然是医生,这也是医院依托健康管理中心参与大健康产业竞争的核心优势。
三、组织架构方面,健康管理中心的成立,可以把从体检业务的开拓和医院品牌管理部门整合起来,比如体检业务、患者服务、品牌宣传网络推广,包括部分信息部、市场拓展及转诊业务等,全部统筹起来,形成真正高效合一的市场运作体系,这个目前是非常缺失的。而不是挂个健康管理中心的牌子,仍然只做着体检的活,不能完整表达健康管理的内涵。
四、资金流也会扩宽,从围绕医保逐渐延伸到非医保付费,包括个人自费和商业保险,从医保收费到会员制服务收费的探索,都可以在健康管理中心实施,非医保付费业务体系建立起来后,对把握后续医疗改革具有相当的前瞻价值。
五、健康管理团队和工作模式的变化,健康管理服务是面向健康客户的最后场景呈现,由健康管理师提供最终的服务和客户链接,而不是传统的科室医生,健康管理师是专业健康管理和市场运营的结合体,健康管理后端所需要的医学服务只需要分发给各个科室即可。未来,即使在公立医院内部,没有个人品牌的医生将在冷板凳上沉沦,有临床技术和健康管理综合能力的品牌医生将越来越受到欢迎。健康管理的服务体系方面,从体检+门诊+住院部服务模式转化为全程医学服务中心,包括体检全程、科普全程、就医管理全程、慢病管理全程、健康美管理全程,完全以人为核心,提供整个链条的服务,当然是针对有需求有能力的人群,所以公立三甲医院的特诊中心、VIP部、企业家健康俱乐部、特优部等业务单元和新的业务模式会快速发展起来。
经过健康管理中心品牌运营试验田的实施,医生个人品牌和医院的整体品牌运营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医院市场营销的核心是医生品牌,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学识扎实的、临床经验丰富的、亲和力强的、真正以患者健康至上的品牌医生,是医院的无价之宝。打造医生品牌不仅需要医生个人的付出,还需要医院的平台孵化,更需要运营策划团队的全力支持。医生不再局限于临床工作,全科思维的医生会更加流行,具备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的品牌医生是未来的明星式的健康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