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水生动物医学(510404)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

专业类

(代码)

对应

行业

主要职业

类别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农林牧渔大类

(51)

渔业

类(5104)

渔业服务业(54)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X5-03-05-05)

水生生物检疫检验员(X5-03-05-06))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岗

水生生物检疫检验岗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

(中级证书)

水生生物检疫检验员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掌握水生动物饲养、疾病诊疗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渔业服务行业的水生生物病害防治、水生生物检疫检验等岗位,能够从事水产药物生产、质量控制,药品经营与技术服务,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和水产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能应用远程诊疗技术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知行合一;具有热爱生命、敬佑生命、水生动物健康至上的职业精神;坚持质量第一,严格计量标准,不弄虚作假;具有良好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注重个人与水域环境卫生、安静、整洁的职业习惯。

3.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对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挫折和压力,能够进行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二)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3.掌握水生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和传播途径、流行规律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水生动物医学临床知识;

4.掌握水生动物饲养管理、养殖水体环境控制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5.掌握水生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的基本技术规程、原理;

6.掌握水生动物和水生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的基本技术规程、原理;

7.掌握检疫检验结果分析、判断与处置的基本要求;

8.掌握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掌握日常防疫与检疫废物的处理和消毒知识;

9.熟悉防疫与检疫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设备工作原理。

(三)能力

1.能规范进行水生动物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水生动物剖检、病料采集和运送、疾病诊断分析、开写处方、治疗、疫病防控;

2.能独立进行水生动物养殖管理;

3.能独立进行水生动物养殖水环境调控;

4.能正确进行产地检疫、水生动物产品检验、染疫水生动物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5.能正确制定免疫程序,规范进行水生动物养殖水域消毒和免疫接种;

6.能独立进行动物疫病监督巡查、免疫监测、数据采集与应用;

7.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8.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9.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能够在工作中进行有效沟通;

10.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设置

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明确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列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党史国史、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基础化学、专业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2.专业课程

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设置6~8门。课程名称可以有差异,但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包括基础化学、组织胚胎学、水产微生物、水产动物解剖生理、水产动物病理、水产动物药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一般设置6~8门。主要包括鱼药药理与安全用药技术、鱼药药剂技术、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水质调控技术、淡水养殖技术等课程。

(3)专业拓展课程

根据专业岗位对水生动物医学人才的复合性要求设置,包括包括养殖场经营管理、水产养殖概论、渔药生物制品技术、淡水捕捞技术、兽医法律法规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名称及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1

鱼药药理与安全用药技术

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药动学特点、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其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的分类;区别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安全用药的常识;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药物的安全使用方法。

2

鱼药制剂技术

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和相应设备操作规程;根据制剂处方合理调配药物;药物制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生物药物制剂技术。

3

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

水产动物的各种疾病诊断要点,体表症状的快速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和方法,免疫学快速诊断技术等。

4

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原与病因;水产动物病害的诊断、预防与治疗的常规方法;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5

水质调控技术

无公害养殖原理与水环境调控技术,具体包括水质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的选择;水样的采集、预处理及保存;水样物理指标的测定;水样化学指标的测定及调控;底质样品的测定等。

6

淡水养殖技术

常见的淡水经济动物的饲养和繁殖,掌握池塘养殖,湖泊河道养殖,水库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等技术流程,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4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实验实训可在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完成;社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由学校组织可在鱼药生产企业、水生动物养殖等企业和水生动物卫生监督、疫病预防控制等机构开展完成。要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训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学校要结合实际,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和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二)学时安排

八、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1.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二)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所必须的专业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

满足电源、光照、温控、安全条件,配置课桌、黑板、基本教具、网络接口或网络环境。

2.校内实训室(基地)基本要求

具有水质指标测定、水产微生物检测、水生动物养殖生产、水生动物解剖生理、水生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疾病检查与诊断等单项技能校内实训室和产教融合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每个校内实训室应具有满足完成实训任务必备的场地、材料、专业设施和设备。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

选择水生动物卫生监督、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生动物疾病诊疗机构,以及水生动物规模化养殖、鱼药、饲料生产与销售等企业。基地规模要与实训学生规模相适应,水生动物疫病诊疗、防疫检疫实训设施齐备,实训岗位、实训指导教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

能涵盖当前水生动物疾病防治、防疫检疫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安排顶岗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能承担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同时,实习基地应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的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等。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

优先选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有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学生全面培养、教科研工作、专业建设等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其中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行业政策法规资料,有关职业标准,有关水生动物疫病防治、防疫检疫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务案例类图书等。

3.数字资源配备基本要求

九、质量保障

(一)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二)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应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改,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三)学校应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野芷湖1号邮编:430070邮件:dwkj@hbskzy.cn

THE END
1.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会保障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农产品食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一、本《 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为依据,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年版)》有关要求,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805/09/79930059_1130498660.shtml
2.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2020年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编码: 5-05-02-03 动物疫病防治员 (2020 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制 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农业农村部 1 职业编码: 5-05-02-03 说 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 为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27/8076060112004025.shtm
3.动物检验检疫员资格证:畜牧检疫行业的入门凭证行业动态我国动物检验检疫员资格等级分为五级:初级(国家五级)、中级(国家四级)、高级(国家三级)、技师(国家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一级),一般而言,畜牧类大学本科生审核通过后可直接报考高级(国家三级)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种:其中前者考试时间为40-120分钟,在标准教室内进行笔试;而技能操作考核时...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10097
1.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pdfhttps://www.lnpc.edu.cn/jxjyxy/2024/0619/c619a25172/page.htm
2.职业资格职业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控制,...https://baike.sogou.com/v458640.htm
3.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技能人才评价技术资源建设...(四)及时修订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不适应我省产业发展实际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同意后,组织开展标准修订工作。对社会亟需修订的职业,可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先行修订转化为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在我省各类评价机构中使用。 (五)加快行业企业评价规范开发。对已纳入国家职业分类,但尚未制定国家职业技能...https://www.wxjsxy.com/jnpjglzdzx/tzgg/content_26788
4.畜禽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讲授畜禽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及正常新陈代谢规律,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畜牧兽医实践中具体问题,使畜禽朝着有利于提高生产性能和保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取得“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医化验员”、“职业资格证书奠定良好得基础。 http://gyd5zx.m.mixdooy.com/nd.jsp?id=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