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具有专业护理水平的专职护士,其中大部分为普通病房的护士或者即将退休的护士;另一种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专职护工,主要来自农村闲余劳动力、下岗失业劳动力等。主要有入户型养老护理员和机构养老护理员两类。
“我没有参加过什么培训,做住家保姆之前在一家公司负责做饭。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我现在做的也主要是一些家务活,包括做饭、打扫卫生之类,平时陪老人说说话,把他当自己的家人来照顾。”贺女士说,老人和其子女都很满意,视她为家庭的一个成员。
据贺女士介绍,她经熟人介绍进入这个行业,就职程序并不正规,没有签订合同,也没有“五险一金”,平时发放工资主要靠的是她和雇主之间彼此的信任。
除了贺女士这样的“个体户”以外,养老机构的人员配置也不够理想。
2018年,泰康保险集团发布的《我国典型地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服务能力调研报告》提到,养老机构普遍存在需要人员总数普遍高于实际配置数的问题,涵盖了护理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所有职种。73.9%的养老机构反映存在护理人力不足。特别是在专业人才、护理员、年轻员工及医疗护理人员等方面普遍存在人力不足。多数养老机构反映招聘员工困难,且人员普遍存在高流动现象,人员较为稳定的养老机构不足15%。
挑选护工注重素质
保障老人合法权益
目前,我国老年人群体数量比较庞大,其中还包括超过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供给、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人人都想在父母膝下尽孝,但是没办法,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自由职业者王晓敏(化名)说,她给自己的父亲请了护工。
对于护工的要求,王晓敏依次列举了“有耐心”“有爱心”“会沟通”“技能高”“勤快”等。王晓敏说,她在挑选护工时青睐于工作年限较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
然而,近年来陆续曝出一些护理人员虐待老年人的新闻。
据媒体报道,南昌吴某年事已高,且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其子女于2014年10月、11月相继聘请两位护工来家中照顾吴某,每月分别支付给二人3000元、2600元。其间,因吴某不配合护理,两护工多次采用殴打、侮辱等方式虐待吴某。后吴某家属对虐待行为有所察觉,便在家中安装摄像头收集证据报警。最终法院判决两护工犯虐待被看护人员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吴某鉴定费损失共计人民币3510.6元。
除了居家养老服务外,养老机构也出现过类似问题。
2016年,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虐待被看护人罪案件,据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姜某自2016年2月起在青岛市市北区百善老年公寓担任护工,同年6月,在看护韩某期间,多次对韩某实施虐待、殴打行为,致其肋部和面部受伤。最终被告人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出台新规积极务实
养老护理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通过新增和丰富工作内容,提升养老护理员素质。在养老护理员各职业等级中,新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技能要求,提升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能力,适应居家和社区照护的巨大需求;在“基础知识”中新增“消防安全”内容,提高养老护理员火灾防控能力,提升养老服务安全管理水平;为回应和满足社会对失智老年人照护需求,新增失智老年人照护要点与沟通技巧。同时,在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等级,新增“能力评估”和“质量管理”工作内容,提高高等级养老护理员的管理能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副教授张丽云认为,国内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的问题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养老护理行业发展上升空间有限,一些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其次,养老行业主要从业者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过去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学历的要求又相对较高。此次新颁布的《标准》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提出了解决办法。
“针对低学历者的考试方式由笔试改为口试,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张丽云说。
“新颁布的《标准》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务实’。”张丽云说,“一方面,从制度层面消除了更多市场上的阻碍,能让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对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方面作出严格要求,比如消防及一些基础护理工作,相比以前更加全面,有利于培养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
张丽云认为,新《标准》出台后,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养老护理行业前景向好,对这一行业跃跃欲试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要着眼于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养老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社会公益问题。随着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护理应该被纳入全民素质基本培训。尤其是对于失智人员的护理,普通人也要掌握基本的常识,更好地保障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张丽云说。(记者杜晓实习生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