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医学模式也正在由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
但是,如何知晓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对健康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如何根除不健康的致病因素,对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又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这就涉及到一个新兴产业——健康产业。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世界银行针对中国慢性病做的调查数据称,在今后的20年,40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发病人数会增长三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需要改变,逐渐向“防、治、养”模式转变。
而随着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治未病”的大健康产业被视为蓝海。
“于老师,我想创业,到底选择什么行业好呢?”
类似这样的问题我们蓝哥智洋机构经常会碰到。
健康消费,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庭消费中的一大热点。而从绿色食品的热销到健身俱乐部、养生餐厅的兴起,也都传递着这样的信息:随着国内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事实上,健康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且从现有市场开发状况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对于创业者而言,可以开辟和挖掘的钱“井”并不难找。
但是,若要以健康为创业卖点,门槛却不低。
一、大健康产业是蓝海
大健康概念,是根据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健康理念,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健康,是世界上前沿的健康理念,必然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随着国内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药企纷纷“押宝”大健康产业。
据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保健品行业的黄金期,2020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保健品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全球市场容量为2000亿美元。1980至2000年间,美国的保健品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盟年复合增速17%。2010年我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将回归到“治未病”的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保健品消费增速提速,预计到2020年市场容量可达4500亿元。
大健康即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既追求个体生理、身体健康,也追求心理、精神等各方面健康。
而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前提,就是转变传统医疗产业发展模式,即从单一救治模式转向“防—治—养”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此,除了应继续发展以医疗器械为主、以药品为主的医疗医药工业,还应加快发展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等为主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二、大健康产业是刚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凸显了国家对维护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居民医保体系、逐年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等,都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家庭因病返贫,医患纠纷时现报端,城市医院人满为患,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举步维艰。
同时,食品药品安全、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等也成为重大健康隐患,对保障国民健康带来新的压力。慢性病、老年病、肥胖症以及亚健康等趋于增多。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树立大健康理念,发展大健康产业。
三、大健康产业是良机
(1)中国经济总量排行世界第二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经济不发达,这个国家的健康产业就难以发展。
(2)中国老年人口将超4亿
(3)慢病死亡占疾病死亡率的85%
因为慢病而引起的疾病负担占中国整个疾病负担的70%,但是这些慢病是可防、可控的,正是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这些慢病才会发生,发生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慢性疑难不治症。
(4)2020年健康产业市场总额达8万亿
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预计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占GDP比重将达到6.5%。而美国2009年已达到17.6%。
中国健康产业以优化体验和调整创新为主的新一轮高潮即将到来。
未来的市场,需要一双敏锐地捕捉此信息的眼睛。
更要有一种能够有独到的观点去引导和创造的思想。培育市场不仅是政府要加以引导的,市场按规律形成的,而且更是人们通过运用规律去引导和创造的,发现市场只是比别人更有前瞻性的一种表现,善于引导和培育新的市场才是把这种发现变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值链的最终途径。
大健康行业趋势一
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健康产业提前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各种新型营销技术不断涌现,许多国外新兴商业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各种资金、人才迅速涌入健康产业。可以预见,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竞争将空前激烈。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人口老龄化、政策驱动、行业技术积累以及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是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大发展的关键因素。据火石创造的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生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为1.8万亿元,到2016年已经达到3.2万亿元。
长期来看,大健康产业的利好政策必将出台。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结合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10%以上有很大差距。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中国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可能性非常大。
大健康行业趋势二
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
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中医药产业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突破10亿人次;医疗收入达到3648亿元,接近医疗机构总收入的10%;中医类卫生人员总数达到122.5万人,执业医师54.3万人,占比44.3%;全国在业中医馆数量达到477家,年均增长78.1%。
产业层面,过去7年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持续上升,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在2017年,已经达到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至2020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突破3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0%左右。
大健康行业趋势三
“近年来,随着跨国交通的便捷、互联网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不远万里到医疗旅游目的地求医问要药。据统计,全球医疗旅游产业从2000年不到100亿美金,飙升到2017年的7000亿美金,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保持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兴产业。”2018年4月10日,海南省省长在“‘一带一路’与健康产业分论坛”上表示,据初步统计,2016年,60多万中国人到境外医疗旅游,其中,大概有40%是晚期肿瘤,1/4是去体检的,1/8是去做整形美容,数据显示,单单在2017年,内地去香港注射HPV疫苗的就超过5万人。“一带一路”的发展,为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大健康市场的蓝海吸引企业布局。近年不少制药企业进军大健康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据《2016~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为4.9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12.9万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