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目前主要包括五大细分领域: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五是以养老市场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
统计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8004万,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9%。《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显示,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大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是未来世界产业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医疗健康产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到2030年预计达到29.1万亿。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这是我国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健康服务业2030年达到16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也给国内大健康产业品牌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未来全社会健康消费支出将会进一步提高,国内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期,国内大健康企业也将站上风口加速成长。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引领和赋能。国家科技部印发《“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指出要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深化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水平、促进中药资源保障与价值提升等。
自“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稍有产业基础的城市都将大健康产业升级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纷纷立下打造万亿规模产业集群的目标,并配发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企业落户、壮大产业链,逐鹿大健康产业“头部玩家”。
在国内,各行业的巨头们也正纷纷跨界进军健康。如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早已重仓健康,并成为其版图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则发挥各自在AI上的特长,也是医疗AI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即便是新兴的美团、抖音,也积极以各自适合的方式进入医疗领域。
家电产品与医疗器械有很强的共通性,正因为此,家电企业进军医疗领域也并不鲜见。从全球来看,通用、西门子、飞利浦、松下、东芝等家电巨头都在大力布局医疗健康产业,而近十年,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多家国内头部家电企业也都纷纷向医疗领域进军。
随着政策出台与落地、科研实力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健康、健康管理等细分行业的不断涌现,同时受到疫情、各类政策、投融资热等因素影响,有机构预测行业将向线上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已呈现人口老龄化趋势,大众对健康需求也不断提高,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不低于11.5万亿元”的目标,并部署了“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工作任务。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行业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所谓大健康,其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倡自我健康管理、预防为主。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大健康模式的核心是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在大健康模式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移动医疗平台也开始布局实施大健康战略。
面对万亿级的市场容量,在多项政策利好的保障下,移动医疗平台正在群雄逐鹿,移动医疗也正在迎来行业的高速发展期。而不管未来趋势如何,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大健康时代已经到来,而真正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单靠传统医院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移动医疗对全民生活和医疗习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