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长护险悄然改变着众多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它犹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用坚实保障和贴心服务,为失能人员送上慰藉与希望,书写着镇江这座城市的温情篇章。
政策之光照亮失能之路
长护险是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险种之后的“第六险”,是受政府规范性文件保障实施的独立险种。镇江在起步阶段,按照市级统筹的框架,围绕实现基本政策、筹资标准、待遇水平、信息系统、经办规程、基金管理“六统一”的目标,出台了《关于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市医保局联合多部门制定了《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细则》,并先后出台了十多个配套文件,搭建起系统完备、规范有序的“1+N”政策制度体系。
为满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的不同需求,镇江目前设置了入住定点护理机构、亲情护理补助、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不含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特色护理服务(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5类保障服务。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并经申请通过评估认定符合失能等级标准的参保人员,可享受长护险保障待遇。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的参保人,可以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一种护理服务形式并享受相应待遇。
上门助浴传递暖心关怀
“小张他们呢?今天会过来吧?”刚吃过午饭,105岁高龄的钱老婆婆就坐在床上念叨起来。
钱老婆婆口中的“小张”,就是平时定期给她做长期护理保险“不离床洗浴”服务的镇江市优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护士张家贞,每个月有3天会带着专业团队上门,帮老人洗澡。
“特色护理服务(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是镇江长护险五种待遇保障类型之一。特色护理服务,就是镇江长护险首推的“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为解决困扰重度失能人员家庭想做做不到或做不好的“洗澡难”问题,镇江将这一暖心服务单独纳入长护险待遇保障类型,写进正式文件并重点推广应用,这在全国尚属首创。105岁的钱老婆婆,正是目前享受镇江长护“不离床洗浴”服务年龄最大的参保人员。
在镇江长护险工作启动初期,市医保部门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卧床的重度失能人员一年也洗不上几次澡,有的甚至自卧床后再也没有洗过真正意义上的“澡”,“洗澡难”成为困扰这类家庭的烦心事、操心事。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让更多参加长护险的重度失能人员能切实享受到长护险的红利,镇江重点打造了特色助浴项目。
“长护险的核心在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我们确定了一批专业的护理服务机构,为失能人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市医保中心长期护理保险科科长张颖介绍,为了防范洗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医保部门对所有护理服务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考试通过后方可持证上岗,并要求上门护理机构为护理人员和护理服务对象分别购买居家服务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使用特定的专业洗浴设备,每次洗浴至少有两名专业护理人员服务,另有1名医护人员全程监测重度失能人员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保证人身安全。目前,镇江重度失能人员享受长护险“不离床洗浴”上门服务的已有2069人次。
优化服务夯实民生保障
为了持续提升政策知晓度,市医保部门陆续开展“医保相伴长护万家”主题宣传380余场次,组织网络大咖看长护话长护,会同民政、残联等部门动态收集失能人员信息,对接医疗机构实现失能申请精准指导。医保工作人员还走进市委党校、财政局、江苏大学、四牌楼街道、市第一人民医院、索普集团等40多家单位开展现场宣讲,全面推行现场受理、现场办理、现场评估服务模式,推动失能评估“应评尽评”、长护待遇“应享尽享”。
“在优化服务流程上不断做减法,才能让长护险带来的便利辐射到更多的重度失能人员家庭,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缪宏表示,医保部门将持续完善长护险制度政策体系,提高服务质量,让更多的重度失能人员享受到长护险带来的温暖和关爱,力争打造一套特色鲜明、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护险“镇江模式”,将这项民生实事做细做好做精。(记者古瑾通讯员郑一云李翔曹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