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也迅速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截至2021年,中国20-79岁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患病人数达到了1.41亿,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1]。不仅如此,从1990年到2021年,中国总体糖尿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s(伤残调整生命年)都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已经和肾病一道跃升为中国第五大死亡原因[2]。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在已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很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中国医科大学滕卫平团队通过调查全国7.59万名成年受试者发现,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3.3%的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其余56.7%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3]。
这些数据表明,提高公众对于糖尿病的认知非常有必要。
糖尿病认知——认知度与危险度呈现反比例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表现形式之一,而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危害则在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所可能衍生出的各类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足部病变等。但根据《报告》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公众除了对体形消瘦、肾脏病变和视力下降这三项糖尿病可能引发的危害,认知率尚可,对于其他类型的,特别是那些死亡风险较高的危害,反而认知不足。例如,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但只有43.0%的受访者知晓糖尿病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由此可见,当前公众对糖尿病的危害并未形成充分的认知。
糖尿病管理——治疗依从性是难题
而对于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来说,另一大挑战就是长期的管理治疗。例如,治疗依从性始终是胰岛素治疗的难以迈过的一道坎,频繁的注射扎针,复杂的病程管理等,让未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望而却步,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身心俱疲。
相较于针头注射与更换,糖尿病复杂的病程管理也同样被多位受访者提及,他们表示糖尿病的管理过程之复杂,涉及饮食、运动、药物以及定期监测等多个方面。这让他们在执行治疗计划时压力倍增,严重影响了治疗依从性。即使努力遵循医生的建议,但在实际执行中,正常的治疗计划仍会受到如工作、家庭、自身情绪等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1]第10版《全球糖尿病地图》
[2]《1990-2021年中国糖尿病国家负担及危险因素分析: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3]PrevalenceofdiabetesrecordedinmainlandChinausing2018diagnosticcriteriafrom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nationalcrosssectionalstudy
[4]苏宁,董新梅,崔瑞琦,吴芳.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笔针头临床使用现状及宣教调查[J].海军医学杂志,2022.43(6):599-602.
关于《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
《中国大众糖尿病认知调查报告》是由诺和诺德公益支持,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健康传播研究团队调研编制的一项针对中国公众对糖尿病认知水平的全面研究。自2024年9月1日起至9月14日,该报告总计在全国范围内回收样本2600份,其中有效样本2568份,有效样本率98.77%。同时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设定男性和女性比例为51.1:48.9,城镇户籍样本占比66.2%,18-59岁样本占74.44%,并依照地域划分,保证各省份样本占比同其实际的人口占全国比重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