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译法会保留源语的发音,并以音位为单位,以便在译文中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例如Coca-Cola,中文译成“可口可乐”,既保持了原有的音节韵律,又能够使人一眼便得知是一个饮料的名字。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译者因为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放弃了原文的字面意思,最终只求达到译文与原文的内容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如GoodCompany(良友)香烟,从字面来看可译为“好朋友”、“好公司”等,而最终选择“良友”则是因为它能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
(三)音意结合
音意结合翻译法是指将“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进行翻译。例如,美国的Hewlett-PackardCo.,此商标来自其两名创始人W.Hewlett和D.Packard的姓名,缩写形式是“HP”。译者将其译为“惠普”能够使消费者产生“惠益普及”的联想,有助于产品形象的塑造。再如Sprite(饮料),此单词是“小妖精、捣蛋鬼”的意思,而且Spirit与Sprite含义及用法相同,并且spirit还有“精力、精神”的含义,因此取名Sprite可谓用心良苦。中文谐音译作“雪碧”,能够给消费者一种“喝了一定会清凉爽口”感觉,有着极佳的联想效果,可谓是一次成功的翻译。
二、做好无“对应词”的源语翻译
四、尊重民族习俗
五、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1.用声音塑造商品形象,是独特的内容资源
2.社会文化的产物,广播发展的历史记忆
2.模块组成
五、可行性分析
(一)语音效果差异
(二)语义联想差异
(三)修辞含义的差异
(一)了解商品特点
(二)了解文化传统
(三)再创造性翻译
结语
【参考文献】
3适度原则
5以情动人原则
6印象原则
7观赏性
1.语言差异
关键词:高职、学生、健身意识
Abstract: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GuangXiOuselection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300studentswereinvestigated,andtheresultsshowthat:GuangXiOu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fitnessawarenessremainstobefurtherimproved,andsportsteachingreformisimperative.
Keywords:highvocationalcolleges,students,fitnessawareness
1.前言
当今体育随着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人们的体育意识也随着对于生活品质与价值观念的提升而逐渐提高,体育意识的先进与否,对体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增强他们的体制健康,提高他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尤其是研究学生的体育健身态度,把握学生的体育生活现状与动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体育健身目的、意义、价值理解等心理倾向,提高学生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的研究,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广西区高职院校中的3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对体育健身的态度评价
3.1.1学生对体育健身重视程度的调查
3.1.2学生对健身作用理解的调查
在这个问题调查显示:学生认为体育健身作用依次为保持健康不生病、缓解文化课学习的疲劳、满足个人的体育爱好、降低文化课学习带来的压力、保持体力充沛、在同学中保持良好形象。由此可见:学生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与学校体育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说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于这一状况,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3.2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
3.2.1学生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55%的学生认为能在体育课中学到感兴趣的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注意优先安排学生最感兴趣的项目,坚持多样化、合理化、实用性等,使其既有兴趣性、娱乐性、又有健身价值。
从表3中可见,体育教学只对53.7%的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广西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了。
(1)体育课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产生积极作用的认识。由调查结果可知,认为体育课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产生积极作用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53.86%,认为体育课对体育健身起到积极作用的观点最主要的三项依次为:A.体育教师重视教给学生有关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和实用的方法;B.体育课的上课形式和成绩评价方式适合学生发展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C.体育教师重视对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督促与检查。
(2)体育课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产生消积作用的认识。
由调查结果可知,认为体育课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产生消极作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6.14%,认为体育课对体育健身起到消积作用的观点最主要的三项依次为:A.体育课成绩评定没有与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形成和习惯的养成挂钩;B.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C.技术传习的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锻炼行为的养成。
3.3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
3.3.1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可知,最主要的三项为:A.性格B.身体健康状况C.学校的体育锻炼条件和场地设施状况。性格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其固有的影响,天生的性格和后天的教育会决定一个人的兴趣,而且很不容易改变。另一个原因是学校的体育锻炼条件和场地设施状况的影响说明了其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千万要注意体育设施的配套完善。
3.3.2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广西区高职院校学生爱好者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对科学健身的重大意义了解不够,在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中,应重点加强学生对科学健身的深刻意义及重大作用的认识理解的教育。
(2)体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调查中显示:只有53.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产生积极作用。这说明体育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2建议
(1)发展学生体育俱乐部。建立体育课内、课外一体化,学校、社会一体
化的体育健身模式,构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
(2)加强体育理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积极开展小型多样的体
育竞赛,促进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产生。
(3)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活动要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4)体育教师要转变角色,不仅要成为学校体育的教育者,还应是体育活
动的咨询者、顾问、指导者。
(5)加大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
参考文献:
[1]裴玉东.对高职学生体育健康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2,4(5):60-61.
[2]孙雷.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4,25(4):78-80.
[3]马锋.高职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6-58.
[4]林强.对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24(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