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经营亮点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当前,电力市场不断扩大,相应的电网管理也遇到了诸多新的要求。为提升服务质量,获取更大的效益,电力公司必须随时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以及各线路之间的工作状态。而传统方法多是人工式抄表,效率低下,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且浪费人力资源,满足不了现在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1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构建
2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组成
用户类型不同,电压等级也不同,据此可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一是厂电能量遥测系统。二是负荷管理系统,三是低压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四是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它们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售电等各个侧计量点,共同组成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
2.1厂电能量遥测系统
在变电站中,因为安装的电能表过多,且来自不同的厂家,所以在选择遥测终端时,需尽量保证其抄表通道的多样性,同时具备多表计的功能。此外,对于变电站的遥测终端,选择的通讯方式大都是依靠以太网专线和主战来完成的。
2.2负荷管理系统
负荷管理系统一般也有4部分构成,一是计量表计,二是数据通信网络,三是客户端现场终端,四是主站端计算机系统。它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线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检测,并将客户抄表有机融入到管理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完成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处理和计费等工作,以提升其负荷管理水平。
2.3居民低压集中抄表系统
此系统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包括RS485总线、低压扩频载波等)为基础,通过低压配电网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采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处理,将所得数据发送到主站。它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对系统内的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自动化的远方抄表,对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以及对线损等情况的及时检测和分析等,最终是为了提供准确的电力数据给系统,从而保证能够正常供电。
对大多数小区而言,电表较为集中,在实际计量时可选择带有485通讯的电子电能表。而对一些乡镇来说,比较分散,在计量时适宜选择载波表。
2.4配电变压器监测计量系统
3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3.1远程自动抄表
在电能计量中,抄表是一项基本的工作。大多供电公司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人工抄表的模式,需要抄表人员亲自登门用笔记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技术的进步,目前,抄表业务量急剧上升,人工抄表的方法已经落后了,不足之处也越来越明显,质量和效率都有所下降,有时会出现抄错或漏抄的情况,提供的数据缺乏准确性,以至于无法正确把握线损程度,也难以做出准确的计费。
自从本公司建立了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不必再人工抄表,完全可以远程自动抄表,其覆盖面积广,用户量大,在用户住处安装有各种计量终端,在每月初对上月用电情况进行自动抄读,并将所得数据信息发送至系统主站;而供电局的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也已实现与营销系统的连接,每月由主站把各用电量导入营销系统,工作人员进行核对后计算电费。
3.2在线监测
3.3防窃电
该系统对预防窃电等方面提供了诸多方法。首先是异常报警,电流、电压或终端等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其次,该系统还有对线损异常、电量异常等异常现象进行自动分析的功能;再者是失压失流检查,以及对低压用户的重点监测。
4结束语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对各个侧计量点的电能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采集,并自动加以分析管理,其有效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拓展了新服务内容,既减少了用户的成本,又促进了电力营销工作的顺利开展。
0引言
随着能源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越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近几年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预示着未来电力发展方向朝着节能、环保、高效、灵活的方向发展。分布式发电一般采用对环境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的可再生资源或污染物排放很少的不可再生能源,其对资源的消耗小,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常直接接入中低压配网中,随着负荷的变化调节出力,能够改善用户的电能质量和提高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当电网发生事故时,分布式电源能够承担一部分负荷,对电网起到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事故的扩大。[1]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也在慢慢增加。但是,随着风电、光伏等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逐渐增多,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给现代电力系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对电网调控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要研究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调控运行产生的影响。
本文通过讨论分布式电源的发电技术方面阐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规范,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配网的线路结构、潮流、继电保护、可靠性、故障恢复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对静海地区电网调控各方面的影响。首先根据静海地区电网的网架结构,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地区电网网架结构的影响;然后从分布式电源出力及位置的变化,研究了分布式电源对地区电网潮流的影响;接下来通过正常情况以及短路电流情况的分析,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对地区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最后根据地区电网故障恢复原理以及要求,讨论了分布式发电对故障恢复方面的影响。
1DG接入配电网规范介绍
本文以光伏电站接入配电网测试规范为例阐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规范。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安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调整、转变电力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太阳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今年来出现了强劲的发展趋势。截止2011年底,中国光伏系统的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3GW。预测2017年全球累计并网光伏系统装机量将达230GW。
光伏电站测试内容:
1)小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内容至少应包括:电能测试质量、功率特性测试(有功功率输出特性测试)、电压/频率异常时的响应特性测试、防孤岛保护特性测试、通用性能测试。
2)大中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测试内容至少应包括:电能质量测试、功率特性测试(有功功率输出特性测试、有功功率控制特性测试、无功功率调节特性测试)、电压/频率异常时的响应特性测试、低电压穿越能力测试、防孤岛保护特性测试、通用性能测试以及调度部门要求的其它一些测试项目。
本文重点阐述了电能质量测试,进行电能质量测试前,电网侧电能质量指标满足GB/T12325、GB/T12326、GB/T15543、GB/T15945和GB/T24337要求。电能质量测试通过电能质量测试装置实现,该装置应满足GB19862、DL/T1028的技术要求,并符合IEC61000-4-30-2003ClassA测量精度要求。电能质量测试示意图如图1所示,测试步骤如下:
1)电能质量测试点应设在光伏电站并网点和公共连接点处;
2)校核被测光伏电站实际投入电网的容量;
3)运用电能质量测试装置测量测试点的各项电能质量指标参数,在系统正常运行的方式下,连续测试至少满一天(具备一个完整的辐射周期);
4)读取电能质量测试设备测试数据并进行分析,输出统计报表和测量曲线,并判别是否满足Q/GDW617-2011要求;
图1电能质量测试
5)在满足推荐测试环境的条件下,光伏电站宜在试运行7天内完成测试,考虑到天气和实际情况因素,光伏电站应在投运半年内完成检测;
6)光伏电站并网后要完成以上测试,使电能质量、功率特性、电压/频率等满足并网要求,使光伏电站在并网后能够稳定运行。
2DG接入对静海电网调控运行的影响分析
2.1静海地区网架结构
2.2静海地区电网潮流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会导致其电流、电压、有功和无功的大小和方向发生改变。这都是因为分布式发电系统是一个双方向输送的系统,而电网配电网是一个单方向输送的系统,并网后配电网就变成了一个多电源网络,此时电网的潮流将是多变的。由于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方式受天气条件制约,所以一般要根据其实际地理条件选择分布式电源安装位置,因地制宜是分布式电源安装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对电网潮流的影响分为以下四点:
1)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往后,各节点的电压将有所上升;
2)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越大,与负荷的比值将越高,系统电压的支撑作用就越明显;
3)分布式电源集中在某一节点上面对系统电压的支撑效果要弱于分布式电源分散分布在多个节点上;
4)从减少电压变化率的角度出发,分布式电源并不是很适合在馈线末端接入电网,相反,可以选择在馈线的中间位置或者其他位置组成。
2.3静海地区电网继电保护
本文从分布式电源对电流保护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电流保护是指当线路发生短路时,重要特征之一是线路中的电流急剧增大,当电流流过某一预定值时,反应于电流升高而动作的保护装置。目前,我国的中、低压配电网中主要是单侧电源、辐射型供电网络,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辐射式的网络将变为一种遍布分布式电源和用户互联的网络,潮流也不再是单向地从变电站母线流向各负荷。配电网潮流的变化使得电网中电流保护整定和机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电流保护的影响主要有:
1)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上游发生短路时,只对接入点和短路点之间的电流保护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短路电流,可能引起保护的误动作,可以通过安装方向继电器来避免;对其他位置的电流保护没有影响。
2)分布式电源接入点的下游发生短路时,分布式电源接入点上游的保护灵敏性和保护范围减少,可能发生拒动,但同时也有可能使保护范围扩大到下一条线路,引起误动作。而对旁线路和短路点下游的保护不会产生影响。
2.4静海地区故障恢复方面
配电网的故障恢复是指当电网发生故障后,调度控制中心能够利用已经有的自动化定位功能找出电网的故障位置并且自动隔离故障点,找到需要恢复供电的地域,能够重新调整配网中的分段开关以及联络开关的状态,在所有的开关状态组合中找出一套不但能够满足电网运行条件而且使目标值最小的开关状态方案,然后通过对开关进行遥控使其在需要的位置来满足对停电客户的恢复供电。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配电网的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很多,这些因素对配电网在发生故障时的故障恢复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分布式电网并入地区电网后,在容许分布式电源孤岛存在的基础上,指定合适的故障恢复策略,能够大大提高电网的故障恢复成功率以及故障恢复速度,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分布式电源在天津电网的应用示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坐落于天津市以分布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它的建成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高于20%的分布式电源利用规划目标。生态城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有风机、太阳能、微型燃气轮机等以及大容量的储能装置,实现了对小范围内供电以及与电网的安全稳定的并网,其中生态城动漫园三联供与光储微网系统是天津首例兆瓦级燃机并网设计;实现光储微网系统与燃机并网联合调度;创立“冷热电蓄”综合能源利用模式。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为天津首座零碳建筑,为我国未来面向公建项目的实施推广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在这些项目中,分布式电源接入模式多样、可靠性高,充分体现分布式电源接入研究水平和方案设计编制水准。生态城的建立为今后其它地区分布式发电的建立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具体实现了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以及系统调度的合理配合,达到充分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发达的钢铁工业,电力发展迅速,电量需求较大。在今后的电力发展中,可以利用其充分的资源发展分布式发电,建立小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配合燃气轮机、内燃机以及储能装置,建设在电、冷负荷较为稳定的区域,如宾馆、医院、学校、工厂等,系统的经济性能够大幅提高。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优化调度,实现联络线功率的削峰填谷功效,平湖联络线功率波动,提高电能质量。实现储能系统运行监视、光伏系统运行监视、微网能量管理调度、节能减排效果分析等功能。
根据静海地区风、光资源条件进行分析,确认各项目的发电成本,并通过软件模拟得出分布式发电系统优化配置结果,形成对静海地区兆瓦级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仿真报告。以光伏电机和多种类储能运行进行配合为特色,完成系统的优化配置、设备技术规范制定、能量管理策略制定、系统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逐步建立起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示范。
4结论
本文通过介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规范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静海地区调度运行的影响,包括对网架结构、电网潮流变化、电网继电保护和地区故障恢复的影响,以及具体举例天津市建成的中新生态城示范工程,提出了静海地区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有利条件以及影响。
【参考文献】
[1]彭康宏,刘人临.分散电源研究[J].上海电力,2005,1:35-44.
[2]于建成,迟福建,等.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2:53-66.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为确保电力企业经济发展效益的有效提升,应当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电力经济效益的稳定提高。
1目前国内电力计量现状与问题分析
实践中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工业经济飞速非常的迅速,生态环境压力非常大,尤其是空气污染、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环境问题严峻。因此,我们应当倡导节能降耗,而且电力行业应当走在前列。据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很多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电力供应吃紧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桎梏。电力能源应用与管理是衡量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电力生产应用已不单纯是技术性的问题,它也是一个经济性的问题。对于电力计量工作而言,其涉及线损、发电量以及用电量和煤耗等方面的经济指标,因此电能测量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经济发展、技术水平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电力计量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电力计量技术不完善,没有健全的考核机制,考核管理明显乏力;电力计量及其检测技术匮乏,没有先进的计量技术、计量设备,有些地区仍在使用老式机械表,不利于开展多时段费率调整工作;电力计量技术在实际应用、日常管理过程中,效果比较差;在节能降耗背景下,所用到的电力计量技术检测获得的数据信息,实际应用价值并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行业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工作重心慢慢转向了经济效益的创造及其维护上。实践中可以看到,由于电能计量设备经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传统电能计量方式、方法已无法有效地满足现实客观需求。据调查显示,对于部分电力企业而言,当前电能计量工作大部分仍然依靠人工劳动来完成,比如手工抄表、反窃电稽查等。其中,手工抄表是目前国内电力企业生产营销部门的管理任务,抄表员会对电表计量、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特别是针对机械表的卡盘、自走、卡字或者倒转,甚至私启铅封以及窃电行为,一旦查出,绝不姑息。稽查主要是根据现有规程标准与要求进行的,稽查人员、管区负责人对电能计量情况进行专门的稽查、用电监察以及电量追补,他们的工作是对电能计量监测活动的一种有效补充。
2节能降耗背景下的电力计量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节能降耗背景下的电力计量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提高电力计量质量和效率,倡导节能降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提高电力计量水平
在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者,如果想要实现节能降耗之目的,必须从电力计量入手,加大节能宣传力度,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和能力,来实现电力计量水平的全民提高。作为节能降耗之主体,电力计量工作开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电力能源节约规范开展,各部门要加强节能降耗知识培训,从思想上真正的重视起来。
2.2智能电表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
对于传统电表而言,在费率、时段调整和设定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漏洞问题。而智能电表在节能降耗上有了新的改进,比如新装设了两套费率时段表,根据自动更换费率的设定,确保计费的准确性;每一套费率中有两个时区,即日常应用过程中包含四种不同费率可供自由切换。从应用效果来看,新的智能表在时区、费率等方面的升级,较之于传统的电表而言,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充分显示了智能电表的应用优越性。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能源的节约,而且还提高了采集的效率。
2.3采取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据调查发现,人们对节能降耗重要性的不了解,已经成为现代电力行业节能降耗发展缓慢的重大桎梏和影响因素。实践中可以看到,很多工作人员对节能降耗的意义不理解,或者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与误区,片面地认为节能降耗是政府、国家的事情,自己在节能降耗中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电力节能降耗工作快速开展的主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为了有效提高电力计量准确度,在节能降耗过程中,建议采取绩效考核机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首先应当制定明确、清晰而又统一的规范标准,以此作为衡量用电管理、节能降耗业绩考核的指标和依据,力求有效地提高科学用电效率、规范用电效用。
对于电力计量人员而言,其作为节能降耗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能降耗效率以及科学性。因此,实践中应当不断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电力计量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对电力计量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电力计量有效性。
2.4综合电力计量系统构建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经济环境条件下的电力企业应当实施节能降耗策略,不断创新电力计量工作理念和模式,只有走节能降耗之路,才能确保电力企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巧玲.电力计量在降低能耗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0(24).
一、模因的概念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这一概念最早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Dawkins于1976年在其畅销书TheSelfishGene(《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用以说明文化的传播。模因的原词meme是通过模仿基因的原词gene而产生,sawkins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也就是说任何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并得以传播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模因。模因作为文化传播单位,表现形式繁多,像曲调旋律,思想观念,时髦用语,服装设计,建筑样式等都是不同形式的模因。
(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2)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内容
(1)同构异义传播
(2)同音近音异义传播
(3)同型联想传播
三、结语
[1]Dawkins,R.TheselfishGen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
[2]Blackmore,S.TheMemeMachine.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9
[3]Geoff,Ayling.RapidResponseAdvertising.Bussiniss&PrefessionalPublishingPtyLimited,1998
[4]何自然,何雪琳.模因论与社会语用.现代外语,2003(2)
[6]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08-114
癫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它是由神经系统激发所形成的,癫痫状态持续是神经内科中的主要危急重症之一,必须要对其及时的进行药物治疗。对癫痫发作进行及时有效地控制对于患者的转归以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将对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抗癫痫药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100例重症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2例女性,5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6―70岁,平均年龄为(35.2±17.1)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1例患者使用了抗癫痫药物。
1.2方法
在本研究的51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为47.06%。对所有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不良反应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2结果
2.1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临床表现以及给药途径
在本研究出现不良反应的2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的不良反引发是由苯巴比妥引起的,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是由奥卡西平引起的,5例患者是由丙戊酸钠引起的,12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是由卡马西平所引起的。本研究出现不良反应的2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皮疹,且绝大部分皮疹为红斑样的丘疹,少数患者还存在面部肿胀的情况,此类患者在整个病程中还存在发热的情况。此外,有8例患者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的情况,3例患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情况,2例患者出现了低血钠症,1例患者出现了眩晕的情况。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的转归情况
当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对患者进行给药,对于存在皮疹的患者,按照皮疹的治疗原则来对患者进行给药。所有皮疹患者均采用皮质类的固醇激素来进行治疗,情况严重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情况较轻的患者给予泼尼松口服。所有患者在经过5天左右的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地缓解,此时应降低激素的使用量。对于低血钠症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给予相应的钠元素补充治疗。
3讨论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癫痫持续状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危机重症,因此,在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癫痫状态持续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会用到多种抗癫痫药物,因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本研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24例患者均处于继发性癫痫用药过程中。当患者存在癫痫状态持续、癫痫频发、原发病较为严重等情况时,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地控制,就必须对多种药物进行联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丙戊酸钠以及卡马西平的效果相对较好,是抗癫痫治疗过程中的首选药物,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相对较为广泛,这也是对这两种药物存在不良反应的人数相对较多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的抗癫痫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对癫痫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对药物进行合理的选择,对于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也必须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对患者给药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对患者的各项机体指标进行监测,及早发现问题,以此来方式患者出现不可逆的病变。特别是对于奥卡西平,在对患者使用该药物时,最好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给药的剂量。
综上所述,在对重症癫痫患者给药的过程中,临床医生必须对药物的风险/效益比进行充分考虑,尽量选择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的药品以此来降低患者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1]杜丽君.儿童抗癫痫药超敏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及随访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8):46-47.
中图分类号:TM411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10000m2,结构共四层半,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一层。综合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屋顶。由于原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不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考虑到安全、经济、工期因素,采用PHC桩进行地基处理,采用PHC-AB400(95)a(桩型AB桩,直径400mm,壁厚95mm)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根据不同楼座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要求及试验桩承载力试验情况,桩长分别为23m、25m、30m。
2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
2.1压桩工艺流程
压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线桩机配重桩机就位吊桩并调整压桩接桩压桩(直至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为止)桩机就位开始下一根桩施工(直到全部施工完毕)。
2.2压桩的顺序
本工程从整体考虑,压桩顺序由中心沿轴线向两边压桩。
2.3压桩施工方法
2.3.1测量放线
用经监理单位检查过的纵横线控制桩,依照布点图放出桩位具置,然后采用钢钎打入400~500mm,拔出钢钎后,灌入灰粉捣实,并在灰桩中心打入竹签定位,用以保证机械碾压后桩点不错位;桩位放完经复核无误后办理交验手续,方准施工;每日打桩前须复测桩位,发现问题立即纠正。
2.3.2桩体编号
运到施工现场的桩体,按照统一编号的原则,每根桩都必须编号,便于做施工记录,并确保施工过程中每根桩的使用部位清楚。
2.3.3桩机就位、配重
桩机就位是依靠操作桩机的纵移、横移和回转机构移动桩机到达所需压桩的位置,并初步调平机身。桩机就位前,施工场地应先平整好,桩机移动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机身水平,机身平面倾斜角度不能过大,纵向行走时两边移动装置必须同时、同向运动,不允许单独或者反向运动,两个纵移油缸中的一个伸缩到位时另一个必须马上停止伸缩,以免造成对桩机部件的损伤。压桩机应根据设计要求压力配足额定重量。
2.3.4吊桩、压桩
将施工所需规格的桩运至压桩位置20m范围内,按桩位布局情况合理放置,尽可能不要出现长距离拖桩,以免拖桩时造成对桩的损坏和降低功效,做到施工时能一次性成功起吊。压桩前在桩峰上画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并按规定请有关部门对桩的质量情况进行现场检测。吊桩前用于捆绑的桩钢丝绳必须进行检查,发现有断丝现象立即更换,保证牢固可靠。吊桩时应于桩上1/3处捆牢,起吊时严格按有关吊装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周围不得站人,起重机与其他桩和桩机发生碰撞,使桩头与地面或前一根桩头接触并确认桩机已钳好桩身后,方可脱钩并准备下一根桩的吊桩、插桩工作。
2.3.5桩身的对中调直
桩机夹紧桩身后应通过操作桩机的纵移、横移机构,将桩尖中心准备对准点位(桩位的下节桩压入前还应先焊接好钢桩尖),通过调节桩机支撑四脚的升降将机身精确调平和将桩身精确调垂直,并用吊锤检测桩身垂直度(误差应小于0.5%),重复操作检查对中和垂直度均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静压沉桩施工。桩帽、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
2.3.6静压沉桩
压桩前必须确认起重机的吊钩已脱离吊桩工具,桩身已经准确对中调直。压桩时工作人员手、足勿伸入压桩台与机身间隙中。操作液压系统时一定要平缓,以避免压力冲击。作业中应随时检查油温、油压是否正常。压桩系统的压力均不能超过桩机最大额定压力及桩身所能承受的正常最大压力,以避免造成对桩机和桩身的破坏,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沉桩并查明原因。压桩时必须从两个互成90°角的方向时刻检查桩身垂直度,以防压桩时引起桩尖遇到地下不明物或其他原因发生桩身倾斜。
2.3.7接桩
将上下桩段的连接部位对齐,校正上桩倾斜度。倾斜角夹角正切15%,焊缝厚度为平边缘厚。对于在接桩过程中有空隙的地方应用垫铁填满并与上、下接头焊牢。清除焊渣,检查焊缝质量是否有虚焊、夹渣、漏焊等缺陷,如焊缝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补焊,直到合格。
2.3.8桩与承台梁的连接
与承台梁的连接有如下两种方式:
⑴不截桩桩顶与承台梁的连接(见图1);
图1、不截桩桩顶与承台梁连接大样
⑵截桩桩顶与承台梁连接(见图2)。
图2、截桩桩顶与承台梁连接大样
3静压预应力管桩质量控制措施及效果分析
3.1静压预应力管桩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静压预应力管桩主要质量控制措施如下:
⑴管桩质量,对管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检验。施工现场着重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管桩有无明显的纵向、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并齐全。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管桩抗弯强度等指标不同,因此必须分开堆放,严禁混用。
⑵压桩机传感设备是否完好,桩机配重与设计承载力是否相适应。
⑶现场预应力管桩堆放整齐,布局合理。打桩顺序应根据邻近建筑物情况、地质条件、桩距大小、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及入土深度综合考虑,兼顾施工方便。
⑸垂直度。通常用两台经纬仪从夹角90°方向进行监测。须注意第一节桩桩尖导向必须垂直;地基表面有坚硬石块必须清除,使桩身达到垂直度要求。场地不平、有较大坡度、桩机本身倾斜和稳桩时桩不垂直,送桩器、桩帽及桩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都会导致桩在沉入过程中产生倾斜。因此施工时场地要平整,如场地不平,应在打桩机行走路线加垫木等物,使打桩机底盘保持水平,以免桩身倾斜。
3.2施工效果检测分析
工程结束后,对506根管桩施工中的6根抗压桩和3根抗拔桩实行的静载试验,Q-S曲线见图3,单桩承载力远大于1600kN,均符合设计要求,对134根桩进行高应变动测检验,检验结果101根符合I类桩,33根为II类桩,桩基工程质量合格。
图3、25#试桩Q-S曲线图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桩基设计时宜选用标准管桩,选用非标品将给采购、配桩、机械选择带来困难。对孤石较多处宜采用补勘措施,减少废桩和补桩,降低工程造价。合理堆放管桩,减少二次搬运;合理安排桩机的行走路线,提高桩机的工效。压桩后的留孔宜用小木板进行覆盖,以免桩机行走或土方开挖时土石落入管芯内,造成以后清理困难。
参考文献
[1]刘京川.浅谈PHC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与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9(07)
1GPSRTK在界址点测绘中的应用
1.1基准站位置的选择
在测量时,GPSRTK基准站应该选在上空开阔、无大面积遮挡物的区域,并要求避开大面积水域、高大的建筑物,基准站四周100m范围内无大功率电磁波辐射源如微波站、高压线等。在较远距离工作时,将基准站设置在高楼顶或山顶上,提高基准站的高度。
1.2移动站作业环境的要求
移动站应避免在树丛中或高压线下使用。在得到固定解的情况下,移动站可以开始作业。由于电台通讯的无线电频率高,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且GPSRTK的测量精度随着移动站到基准站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移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在6km以内为宜。
1.3坐标转换参数的求取
由于GPS测量获得的是WGS84坐标,而目前使用1980西安坐标系,因此需要进行坐标转换。联测覆盖整个区域的GPS点,选择位置分布合理,点位稳定的控制点使用布尔莎模型求取七参数。使用其他控制点进行精度检核,结果表明,求取的七参数精度较高,完全能够满足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残差也称平差改正数,当参与转换的公共点为4个或4个以上,则转换参数存在残差,需要分析残差的情况,评定转换参数的精度。为求取转换参数时,若残差较大(大于士2cm),说明用于转换的各控制点之间精度不匹配。此时可进行其他点选择,用以剔除存在粗差的控制点。通常转换参数的平面残差在士2cm以内,可以认为参数是正确的。
1.4界址点测量工作的实施
测量前,首先到已知控制点进行精度检查,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测量。按《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要求,每个界址点观测20个历元,采样间隔可设为2至5秒,设置采样间隔为2秒。每个界址点观测两次,计算点位较差,满足要求时,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所有测量数据直接存储于GPSRTK手簿中。对于观测条件不好的点,如高大建筑物、树林中等,采用方向交会法和GPSRTK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测。测量完成后,同样进行已知点检核,检查测量的精度及可靠性。将成果展绘到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得到的影像图上,判断有无明显错误。
2精度检查及统计
由于GPSRTK测量成果缺乏必要的检核条件,需要使用常规方法进行精度检查。测量完成后,根据已有高精度控制点,使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精度检查,统计结果如下:
点位较差区间界址点数量所占比例
0cm
2cm
4cm
6cm
|Δ|>8cm00.00%
根据全站仪精度检查结果,以全站仪坐标为真值,计算GPSRTK测量的界址点点位中误差。
由于界址点均使用GPSRTK独立观测两次,可以按照同精度观测方法计算界址点的中误差:。
根据TDT1001-2012《地籍调查规程》要求,一级、二级、三级界址点的中误差限差分别问±5.0cm、±7.5cm、±10.0cm,根据全站仪及GPSRTK同精度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的情况下,GPSRTK可以满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界址点测量精度要求。
3结论
电子射野影像是采用电子技术,放疗时使用射线束照射靶区,从而获取得到的图像。电子射野影像技术是获取射野图像的方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1]。在癌症的放射治疗中,采用电子射野影像技术,能够使肿瘤区得到准确的剂量,同时对周围正常组织进行充分的保护。摆位是电子射野影像系统的关键技术,摆位误差对于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降低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甚至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2]。本文对本院收治于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对于系统的误差与质量控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以本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38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龄18-78岁,平均37.8岁。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鼻咽癌14例、鼻腔癌10例、口腔癌8例、甲状腺癌6例。
1.2.1拍片前准备
采用热塑面膜或头颈肩膜固定,拍片前对患者讲解相应的要点,要求患者配合技师摆位。患者取仰卧位,第一次摆位时主治医师必须在场,确认治疗与模拟定位一致。患者除去高密度金属物或饰物,确保无高密度物阻挡照射野。严格按医嘱确定摆位条件。
1.2.2拍摄
首先将审核过的计划做出0度和90度机架角时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并将其传送到加速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中作为0度和90度机架角时治疗的标准射野的参考图像。然后技师按要求打开iViewGT并调节EPID探测平板,将平板与射野中心轴垂直。将病人按体表标识对好激光灯后,经过单次曝光或双次曝光,得到一套等中心验证片,包括正位片(机架角0°)和侧位片(机架角90°)。与参考图像通过勾画射野边界和解剖学标识进行比较分析。以第一次的摆位作为参考,每周进行一次常规摆位,使GT重建数字重建图像上的骨性结构与EPID达到最大程度重合,使加速器得到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数据,按照CTV-PTV扩边公式(Mptv=2.5Ε+0.7δ)计算误差。如果误差在2mm以上需要重新调节。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以P
2.1各方向摆位误差值比较
38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的每日摆位误差中,主要为前后的误差,误差在2-14mm之间,平均为(7.6±0.8)mm;其次为头脚误差,为1-14mm之间,平均为(4.7±0.7)mm;左右的误差最小,为0.2-7mm之间,平均为(1.7±0.3)mm。前后位误差明显高于头脚、左右位的误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摆放误差与肿瘤类型比较
在对38例患者进行的380帧验证图片与数字重建图片的比较中,其中346帧误差小于5mm,占比为91.05%,其中140帧鼻咽癌中误差小于5mm的为133帧(95%);100帧鼻腔癌误差小于5mm的78帧(78%)、80帧口腔癌小于5mm的77例(96%)、60帧甲状腺癌小于5mm的58例(96.67%),其中鼻腔癌的误差率较高,比甲状腺癌的比率较高。
随着精确治疗的发展,照射野位置对于放疗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重复摆位造成的照射野位置误差是影响照射野位置的关键。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能够代替传统验证片技术,具有较好的空间和组织分辨率,但是摆位误差可能会造成高剂量线集中于计划靶区,从而造成靶区漏射,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摆位误差的纠正是肿瘤放疗的重点和难点。
3.1头颈肿瘤误差种类
根据国际敷设单位与测量委员会50号报道,由于受到摆位误差和器官运动的影响,临床靶区外需要增加边界构成计划靶区,ICU62号报告提出摆位扩边的概念。头颈部肿瘤因为受到颅底结构的限制,器官的移动度很小,因此计划靶区主要取决于摆位误差。头颈部肿瘤的摆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根据Stroom的定义,系统误差是治疗过程中误差的均值,随机误差为每次总程差减去病人的系统误差[3]。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能够使医师对放疗摆位精度进行有效的评价,本文的研究显示,误差大于5mm的占比为8.95%,左右位的误差最小。
通过对头颈部肿瘤的放疗摆位误差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引发误差的主要原因包括:(1)患者身体状况或肿瘤位置发生变化;(2)技师的操作水平不足;(3)机器等中心精度或激光灯精度不足。
3.2质控措施
为了减少摆位误差,本院每月初由质控小组分析误差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主要的质控措施包括:(1)对放疗设备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所有放疗设备均满足国家放疗质控标准要求,严格选择投不固定装置,塑料面膜严禁重复使用;(2)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摆位,确保治疗与模拟抑制;(3)头颈部定位规定扫描厚度为3mm,当患者的体重变化或肿瘤结构变化时,应该改野重新定位,重新制作面膜。
综上,本文试验的患者均采取仰卧位,在进行摆位过程中,均会有摆位误差,其中以小于5mm的误差较为常见,前后位的误差最多。因此需要加强放疗的治疗控制,将前后的边界扩大为10mm,能够提升覆盖率,同时需要注重患者个体差异,当误差较大时进行重新定位。
一、概述
其中RTK模式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已知高等级点上安置接收机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
传统的导线测量,不仅要求相邻点之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在较大的区域布设时,精度往往都不高。而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方法虽然精度高,但效率低,而且不能实时提供定位坐标和精度。利用RTK技术,则不受天气、地形、通视等条件的限制,操作简便,并节省了人力,不仅能够达到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而且误差分布均匀,没有误差累积问题,提高了作业效率。对图根点的检测是精度检核的重要技术手段,在RTK图根控制测量需进行检核。
二、RTK图根控制的检测
1.项目概况
兴业县葵阳镇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是广西区重点项目,地势平缓开阔,南北都是丘陵,中间是水田和三个村庄,交通便利。位于东经109°45′~49′,北纬22°41′~44′之间。测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成图比例尺为1:1000,已做好12个E级GPS控制点的测量工作,准备检测E级GPS点后开始对已埋设图根点的标石、钢钉或木桩作控制测量。
2.测量技术要求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高度截止角在15°以上的卫星个数≥5个,PDOP值≤6。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相邻间点平均边长/m
点位中误差/cm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与基准站的距离/km
观测次数
起算点等级
一级
500
≤±5
≤1/20000
≤5
≥4
四等以上
二级
300
≤1/10000
≥3
一级以上
三级
200
≤1/6000
[中图分类号]R739.8[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182.2012.06.003
对活体内癌细胞可视化实时成像观察在研究癌症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抗癌领域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量子点(quantumdots,QDs)在该领域显示出巨
大的发展前景[1-2]。
QDs是一种由Ⅱ~Ⅵ族元素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纳米微晶体,与目前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和荧光蛋白相比,QDs具有如下独特的光学特性:QDs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分布,发射光谱窄而对称,荧光度强,光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发生光漂白,通过改变粒子的尺寸和组成可获得从紫外到近红外范围内任意点的光谱[1-3]。QDs的这些光学特征是目前所有荧光探
针都不具备的。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发射波长在700~900nm范围内的近红外荧光量子点(near-infraredfluorescentquantumdots,NIRF-QDs),其不仅可以避免组织自发荧光(400~600nm)的干扰,同时对组织具有强的穿透力,因而特别适合于体内可视化成像研究[4-5]。
目前研究表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6-7]。本研究将人颊鳞状细胞癌BcaCD885细胞植入裸鼠的颏-颈交界部皮下,建立颏-颈部鳞癌模型,用最大发射波长为800nm的QDs与EGFR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Ab)连接,制备QD800-EGFRmAb探针,通过静脉注射QD800-EGFRmAb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进行原位可视化成像观察,并观察其体内分布特征,为进一步探索基于抗体靶向性的NIRF-QDs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可视化成像和个体化诊治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主要材料
1.1.1试剂和仪器QD800抗体偶联试剂盒(Invitro-
gen公司,美国),EGFRmAb(Abcam公司,英国),人颊鳞状细胞癌细胞株BcaCD885(四川大学口腔疾
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紫外分光光度计(DU600,Beckman公司,美国),冷冻离心机(Z233MK-2,
HERMLE公司,德国),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scanningconfocalmicroscope,LSCM)(TCS-SP5,Leica公司,德国),Maestro活体成像系统(MaestroEX,Cri公司,美国)。
1.1.2实验动物选取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SPF级BALB/cnu/nu裸鼠12只为研究对象,鼠龄6~8周,体重20~25g。恒温恒湿条件下饲养,垫料、饲料和饮水均经灭菌处理。所有实验操作程序均经过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使用管理委员会批准。
1.2.1QD800-EGFRmAb探针的制备和纯化根据QD800抗体偶联试剂盒中实验手册所提供的实验步
骤来进行QD800-EGFRmAb探针的制备,本实验分为4步,具体如下。1)QDs的活化和洗脱:将浓度为
10mmol·L-1的双功能SMCC溶液14μL以及浓度为
4μmol·L-1的QD800液125μL混合,在室温下活化1h后用脱盐柱洗脱,收集有色洗脱液500μL备用。2)抗体还原和分离:将浓度为1mol·L-1的二硫苏糖醇液体6.1μL加入到300μL浓度为1mg·mL-1的EGFR单抗PBS液中,室温下还原反应30min后加入染料指示液,用脱盐柱洗脱,收集着色液500μL备用。3)偶联和灭活:将收集的以上两种洗脱液混合,室温下偶联反应1h后加入3μL浓度为10mmol·L-1的2-巯基乙醇,室温下灭活反应30min。4)浓缩和纯化:将以上偶联灭活后的液体加入超滤装置管中7000r·min-1离心15min,收集超滤离心膜内侧偶联溶液,然后用Pierce柱行色谱分离,得纯化的QD800-EGFRmAb探针。最后根据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消光系数和测量波长两个参数,以及以此波长作为激发光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出相对应的吸光度和比色杯的光程,计算出QD800-EGFRmAb探针的浓度。计算公式为:A=εcl,其中A为吸光度值,ε为消光系数,c为分子浓度,l为光程。
1.2.2QD800-EGFRmAb探针体外标记BcaCD885活细胞将生长良好的BcaCD885细胞以每毫升5×104个的浓度接种到9个35mm玻璃底培养皿(直径为15mm)中,每个1mL,培养24h后,弃去培养基,PBS清洗3次。然后分为3组,每组3个培养皿。实验组加入浓度为100nmol·L-1的QD800-EGFRmAb探针100μL;对照组Ⅰ加入100μL浓度为100nmol·L-1的QD800;对照组Ⅱ先加入浓度为1μg·mL-1的EGFRmAb200μL以封闭EGFR,2h后用PBS清洗3次,然后加入浓度为100nmol·L-1的QD800-EGFRmAb探针100μL。以上各组在37℃下孵育30min后用PBS冲洗3次,然后在LSCM下观察QD800-EGFRmAb探针标记BcaCD885细胞的情况。
1.2.3裸鼠头颈鳞状细胞癌模型的建立取对数生长期的BcaCD885细胞,采用0.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在4℃下,800r·min-1离心4min,然后将BcaCD885细胞悬于PBS液中,将含有2×106个BcaCD885细胞的PBS悬液0.2mL注射于12只裸鼠的颏-颈交界部皮下,从而建立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模型,每日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待肿瘤的最大径达到0.8~1.0cm时开始实验。
1.2.4肿瘤活体可视化成像观察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模型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用2%戊巴比妥钠(40mg·kg-1)行腹腔注射麻醉后,实验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00μL的QD800-EGFRmAb探针
(含100pmol当量的QD800)。对照组通过尾静脉注射250μL浓度为1mg·mL-1的EGFRmAb,24h后再注射100pmol当量的QD800-EGFRmAb探针100μL。所
1.2.5QD800-EGFRmAb荧光探针的体内分布和器官的组织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3h成像完毕后断颈处死裸鼠3只,24h成像后处死裸鼠3只,解剖取出裸鼠的肿瘤、心、肝、脾、肺、左肾、右肾、脑、肠、胃,各器官用PBS冲洗后切分为2块,一块器官组织称重后剪成小碎片,放入玻璃匀浆器内匀浆,取各器官匀浆液100μL放入96孔培养板内,用Maestro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根据各器官匀浆液的平均荧光和各器官重量对各器官内QD800荧光行半定量分析。同时将各器官另一块组织用冰冻切片包埋剂包埋并速冻,在-20℃下连续切割为7μm厚的组织切片,每两张连续的冰冻切片中,一张行常规HE染色,另一张冰冻组织切片在LSCM下观察QD800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以x±s表示,对两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对3个均数以上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1QD800-EGFRmAb探针的制备和纯化
收集纯化的QD800-EGFRmAb探针样本,按照产品说明书上提供的在550nm下的消光系数ε550=1.7×106(mol·L-1)-1cm-1,以及在550nm下测得的A为
3.442,l=1cm,计算得到最终纯化的QD800-EGFRmAb探针浓度为2.025μmol·L-1。
2.2QD800-EGFRmAb探针体外标记BcaCD885活
细胞
在LSCM下,实验组BcaCD885细胞膜上可见明显的QD800红色荧光,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的BcaCD885细胞均未观察到QD800的荧光(图1)。
2.3肿瘤活体可视化成像
裸鼠颏-颈交界处皮下接种BcaCD885细胞1周后即可见明显的肿瘤生长,12只裸鼠全部成瘤。3周后肿瘤最大直径达到0.8~1.0cm时开始实验。实验组在尾静脉注射QD800-EGFRmAb探针15min后肿瘤部位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30min~6h时肿瘤的荧光信号最完整,与肿瘤大小对应,在9h时观察到肿瘤的荧光成像明显变小,24h时只有很小的荧光成像(图2)。30min~6h时实验组荧光信噪比较高,9h时荧光信噪比明显降低,24h时荧光信噪比接近基线水平(图3)。对照组只在15min时肿瘤部位可检测到微弱荧光信号,可能是BcaCD885癌细胞对QD800-EGFRmAb非特异性吞噬所导致,但30min~24h时未检测到明显区别于背景荧光的荧光信号(图2、3)。实验组和对照组裸鼠肝脾相对应的部位在静脉注射QD800-EGFRmAb探针后15min可见明显的荧光信号,一直持续到24h(图2)。
2.4QD800-EGFRmAb探针的体内分布和器官的组
织检查
在3h和24h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像完毕后,在光镜下观察肿瘤的HE染色切片均可见大量癌细胞,显示肿瘤生长良好(图4)。在LSCM下观察肿瘤和各器官的冰冻组织切片可见:3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脾组织以及实验组肿瘤中均有大量QD800聚集,左右肾组织中可见有散在QD800。在24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脾组织中有大量QD800聚集,左右肾组
织和实验组肿瘤中可见有散在QD800(图5)。在3h和24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脑、肠、肺、胃和对照组肿瘤中均未见有明显的QD800(图5)。
cinoma
在3h和24h各器官组织匀浆的荧光半定量分析结果见图6。由图6可见,在3h和24h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肝中QD800的平均荧光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
均荧光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目前对癌症成像检测较好的方法如CT、MRI等传统方法均不适合临床医师在术中对癌细胞进行实时可视化检查。近年来基于纳米技术发展起来的NIRF-QDs在对体内癌细胞的直接可视化成像检测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1-5]。表面生物功能化的QDs标记活
细胞后,在实验检测所需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没有毒性,不影响活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和分化[3,8-10]。由于NIRF-QDs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同时QDs作为纳米粒还具有易于表面修饰连接和易于穿透肿瘤新生血管到达癌细胞的性质,因此,QDs在癌症个体化手术治疗方面显示出独一无二的优势[3-10]。
本研究体外结果表明:QD800不能与BcaCD885细胞结合,QD800-EGFRmAb探针能与BcaCD885细胞结合,但不能够与被EGFRmAb封闭EGFR后的BcaCD885细胞结合,这就证明了mAb与QD800连接后,EGFRmAb的免疫活性没有改变,QD800-EGFRmAb探针能通过特异性免疫识别BcaCD885细胞表达
的EGFR,从而使QD800结合到细胞表面。
成像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前期研究也表明:在皮肤屏障存在的情况下,QD800标记癌细胞后能可视化成像检测到104个癌细胞,比目前的CT和MRI对最小癌灶检测的敏感性提高了100倍,但如果在实际手术中,由于肿瘤暴露在开放的创面下,其检测的敏感性将会进一步提高[11]。Gao等[12]预测NIRF-QDs标记癌细胞后能可视化检测
到10~100个细胞的水平。随着更高质量、更强组织穿透力QDs的合成和光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暴露的创面下QDs对癌细胞的可视化成像检测有望达到单个细胞水平,以后临床医师只需佩带一个很小的激发光源探头和近红外光接受器,就可在手术中对肿瘤进行真正“量体裁衣”的个体化手术切除。
目前对QD800-EGFRmAb探针进入体内后的代谢过程还不清楚,本研究结果可见:静脉注射QD800-EGFRmAb探针后15min~24h,肝脾相应部位均显示出清楚的成像,提示肝、脾内一直有大量QD800聚集。在注射QD800-EGFRmAb探针3h和24h后,QD800在肝、脾组织中分布最多,其次是肾,而心、脑、肠、肺、胃和对照组肿瘤中均未见有明显QD800分布,但在3h时实验组肿瘤中QD800显著高于24h时。
本研究结果表明:QD800-EGFRmAb探针静脉注射后对高表达EGFR的头颈鳞状细胞癌能进行清楚的可视化个体成像检测,在非侵入可视化成像研究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但QD800-EGFRmAb探针进入体内后在肝、脾组织中大量聚集。如何减少QD800-EGFRmAb探针进入体内后在肝、脾组织中聚集,以及研究如何代谢和清除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BentolilaLA,EbensteinY,WeissS.Quantumdotsforinvivo
small-animalimaging[J].JNuclMed,2009,50(4):493-496.
[2]CiarloM,RussoP,CesarioA,etal.Useofthesemiconductor
nanotechnologies“quantumdots”forinvivocancerimaging[J].
RecentPatAnticancerDrugDiscov,2009,4(3):207-215.
[3]MichaletX,PinaudFF,BentolilaLA,etal.Quantumdotsforlive
cells,invivoimaging,anddiagnostics[J].Science,2005,307(5709):
538-544.
[4]AswathyRG,YoshidaY,MaekawaT,etal.Near-infraredquantum
dotsfordeeptissueimaging[J].AnalBioanalChem,2010,397(4):
1417-1435.
[5]JiangW,SinghalA,KimBYS,etal.Assessingnear-infraredquan-
tumdotsfordeeptissue,organ,andanimalimagingapplications
[J].JAssocLabAutom,2008,13(1):6-12.
[6]RogersSJ,HarringtonKJ,Rhys-EvansP,etal.Biologicalsigni-
ficanceofc-erbBfamilyoncogenesinheadandneckcancer[J].
CancerMetastasisRev,2005,24(1):47-69.
[7]KalyankrishnaS,GrandisJR.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biologyinheadandneckcancer[J].JClinOncol,2006,24(17):
2666-2672.
[8]杨凯,曹雨庵,李志刚,等.肽段-量子点对鳞状细胞癌细胞成
瘤及淋巴转移能力影响的动物实验[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
45(5):299-302.
YangKai,CaoYu’an,LiZhigang,etal.Effectofpeptide-con-
jugatedquantumdotsonthetumorigenicityandlymphnodemeta-
stasisofhumantonguesquamouscellcarcinomacelllineTca8113
andmouseuterinecervixcarcinomaU14invivo[J].ChinJSto-
matol,2010,45(5):299-302.
[9]JaiswalJK,MattoussiH,MauroJM,etal.Long-termmultipleco-
lorimagingoflivecellsusingquantumdotbioconjugates[J].Nat
Biotechnol,2003,21(1):47-51.
[10]SunD,YangK,ZhengG,etal.Studyoneffectofpeptide-conju-
gatednear-infraredfluorescentquantumdotsonthecloneforma-
tion,proliferation,apoptosis,andtumorigenicityabilityofhuman
buccalsquamouscellcarcinomacelllineBcaCD885[J].IntJNa-
nomedicine,2010,5:401-405.
[11]YangK,CaoYA,ShiC,etal.Quantumdot-basedvisualinvivo
imagingfororalsquamouscellcarcinomainmice[J].OralOnc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