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通过代理人买保险,还是自己网络投保,健康告知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很多人有如下疑问:5年前的小手术、1年前的感冒发烧、小时候的住院经历等等,是否都要告知呢?应该如何告知?有什么原则要把握吗?
保险公司会因为健康告知耍赖拒赔吗?是否有必要买保险前进行一次体检呢?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符合健康告知呢?
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健康告知,这是三种常见的误区!
买保险如何进行告知,有什么原则?
不符合健康告知怎么办,可以隐瞒吗?
一、关于健康告知,三种常见误区:
健康告知是买保险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有的人由于对保险理赔的不了解,或者出于对保险拒赔的担忧,对自己是否符合健康告知特别焦虑。
误区1:担心理赔受阻,全部告知
有的朋友线下投保时特别谨慎,担心保险公司理赔耍赖,所以会把自己过往的全部就医经历都告知保险公司。
比如感冒发烧经历,体检时一个指标异常,手指划伤医院包扎等自己能想到的情况,都告知保险公司,甚至把一些可能未确诊的、自己臆想的症状都告知保险公司。
这种情况下,不仅增加了保险公司核保人员的工作量,还会让核保员更加小心谨慎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核保结论非常苛刻。
误区2:粗心马虎,草草应对
还有的朋友比较大大咧咧,十分粗心。买保险根本不看健康告知,或者随便看一两眼,总觉得自己身体好没问题的,就匆匆投保。
后续仔细看体检报告,发现不仅有甲状腺结节,还有乙肝病毒携带,虽然医生都说没问题,甚至连药都不用吃,但是这些看起没问题的小毛病,其实非常影响核保结论。
误区3:没有住院,健康告知全填否
有的朋友在投保时,被个别销售人员告知,只要没有住过院,健康告知都可以填否,甚至有的连健康告知都不是自己填的,由他人代为填写。
这是遇到的三个典型的误区,我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点影子。
二、网络买保险,如何健康告知?
上面我们讲到了健康告知的一些常见误区,这一节我们来看看网上买保险,如何进行健康告知,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首先要明白一个规则,如实告知≠全部告知,我们看一下《保险法》是如何规定的:
《保险法》第十六条订立保险合同时,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如果在网上买保险,你需要阅读一下这份保险的健康告知部分,只要符合健康告知的要求就可以投保。即使有其他的异常,但健康告知没有问,也没必要在进行额外告知,所以如实告知≠全部告知,就是这个意思。
三、线下买保险,如何健康告知?
如果线下通过业务员购买重疾险,同样是需要如实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家公司都会设计一个健康问卷,各家公司差异不大。
大家就按照问卷进行回答,具体的原则就是问到什么说什么,如果健康异常,可以如实告知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会有核保人员进行审核,这也是线下投保的好处。
如果告知了自己健康异常,为了争取一个好的核保结论,避免被延期和拒保,最好要提供详细的就医资料,比如:
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儿保手册;孕检手册;体检报告;
只有提供了详尽的资料,才方便保险公司核保人员进行核保,才能获得合理的核保结论。
四、不符合告知怎么办,能隐瞒吗?
对于身体健康的朋友,无论网络投保还是线下投保,都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身体存在一些异常,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智能核保:有一些保险提供智能核保功能,提供给那些非标准体使用,就算不符合健康告知,也能顺利买到保险;
2.线下多家投保:准备好资料,线下多家保险公司尝试投保,选择核保结论最好的那家;
那如果我有一些健康异常,但是早就恢复好了,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在投保的时候忘记了,那该怎么办?
举个例子:
2010年小A同学突然腹痛难忍,去医院对肠胃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且吃了几天的药,也没查出来什么具体问题,所以在2015年买保险的时候就忘记告知了。
在购买重疾险的三年后的2018年,小A被确诊罹患胃癌,那么保险公司会由于之前未告知的内容拒赔吗?
当然不会!在2009年保险法修订后新增了不可抗辩条款,就是为了限制保险公司的权力,对消费者进行保护。
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对我们投保人是非常有利的条款,避免由于自己疏忽大意导致一些事项未如实告知,只要过了两年不可抗辩期,保险公司没有提出异议的话,那么将来不得以此为拒赔理由。
虽然《保险法》有规定,合同成立两年后,保险公司不能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应该赔偿。但是在现实中,如果涉及到恶意骗保,拒赔的可能性仍然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