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梨树县玉米水肥一体化(溉朴水溶肥)示范试验总结报告
吉林梨树县滴灌施肥
(溉朴水溶肥)示范试验总结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伍大利
背景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将水肥缓慢、均匀、适量、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浸润到根系最发达区域,使根系活动区的土壤保持最佳含水和营养状态,满足作物的需水需肥要求,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对于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来说,研究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肥管理能为将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水资源与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及周边。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科研单位,对于在东北地区开展滴灌施肥以及滴灌施肥的技术研究都高度重视,特别是政府用了相当大的投入力量来促进滴灌施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目前,滴灌施肥市场很混乱,各种冲施肥,水溶肥遍布于市场,但是有没有真正能在成本和效果都比较适用于大田的玉米作物呢?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于2011年正式在梨树揭牌建立,而在梨树实验站建立以前(2010年)就有一批科研团队进入了梨树,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伍大利与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深圳新化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溉朴”这种水溶性肥料的示范试验。以下是关于2013年这种肥料在梨树地区黑土地以及沙土地分别的示范效果。
从图1可以看出,微喷“溉朴”产量为12369公斤/公顷,而采用尿素微喷施肥产量为10469公斤/公顷,产量得到显著提高,每公顷产量增加了1900公斤/公顷增产幅度为18.1%。
产量主要构成因素有3个方面:单位面积穗数、百粒重、穗粒数,而在本示范田中,田间密度为72000株/公顷,所以对产量的影响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施用“溉朴”和施用尿素对百粒重没有明显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微喷施用“溉朴”与微喷尿素相比,微喷施用“溉朴”显著增加了玉米的穗粒数。由此可以得出,施用“溉朴”微喷后,主要影响的是穗粒数从而增加了玉米产量。
从图4可以看出,在接近成熟期时,微喷灌“溉朴”肥(红线左边)叶子还比较绿,玉米穗“亭亭玉米”,但是微喷灌尿素的叶子泛黄,并且玉米穗向下垂吊着。而从图5可以看出,农民习惯处理玉米穗凸尖,而滴灌施肥处理没有凸尖,这也是造成玉米穗粒数差异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玉米中后期采用水溶性肥进行微喷追肥可以显著增加玉米产量。而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使用“溉朴”可以减少凸尖率,增加穗籽粒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滴灌施肥相比于农民习惯,显著增加了玉米的产量,滴灌施肥处理产量为12906公斤/公顷,农民习惯处理产量为10307公斤/公顷,产量提高了2599公斤/公顷,产量增幅为25%。
与黑土上的实验效果相似,如图8所示,玉米的百粒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玉米的穗粒数却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以得出,相比于农民习惯,滴灌施肥可以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在沙土地上的增产幅度达到了25%,效益很好。
总结:综合以上两个示范田可以看出,滴灌施肥,无论在黑土地上还是在沙土地上,都具有很大幅度的增产效益,在本试验示范中,用的是“溉朴”水溶性肥,在黑土地上提高了玉米产量18%,在沙土地上提高了产量25%。而影响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滴灌施肥(“溉朴”)增加了玉米穗粒数。
后记:今年,刘兴军以及王贵昌都获得了梨树县玉米高产高效竞赛活动三等奖。2013年11月15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受到了县农业局的表彰。他们玉米产量的提高与玉米滴灌施肥是密不可分的,今年这两户滴灌施肥示范户所有的滴灌肥都是由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原深圳新化正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免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