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种:中优629(红粒抗穗发芽的强筋品系)
播种量:20万株/亩
播种深度:5cm
操作步骤及观察要求:
1.在已种植小麦苗中选出两段一米长的样段作为研究对象。
2.在一行的行头整理出三株相对独立的植株。
3.在行旁边选一段十多公分长的地块,撒下新的麦种。
立植株的高度和主茎的叶数;每个样段的基本苗数和总茎数。开春后,每次观察样段的死苗数、基本苗数和总茎数。每次观察时注意留意新麦种的生长状况。
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田间观察
各生育时期观察
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观察的小麦播种期是2012年10月4日。
出苗期:全区有10%以上的幼苗第一真叶伸出地面1.5-2cm时为始苗期,全区有50%以上的幼苗真叶伸出地面1.5-2cm时为出苗期。
分蘖期:全区有10%的植株第一分蘖露出叶鞘1cm时为分蘖始期,达到50%是为分蘖期。
越冬期:指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C以下,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的时期。返青期:越冬后,当全田有50%以上的植株心叶开始转绿是,为返青期(北方有的地区过冬时小麦地上部分死亡,以后在长出新叶)。
拔节期:全区有50%植株的主茎第一节伸出地面1-2cm时为拔节期。
孕穗期:全区有10%的植株茎秆开始打苞,追后一叶(旗叶)全部抽出叶鞘时为孕穗期。
抽穗期:全区有10%的植株顶端小穗(不包括芒)从上部旗叶叶鞘伸出时,为抽穗始期;50%的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时为抽穗期;80%以上的植株达到标准时的为抽穗盛期。
开花期:全区有50%的植株穗子中部的小穗开花(小花开裂、黄色花药外露)时为开花期。
成熟期:
A.乳熟期:全区50%的麦穗籽粒已经形成,接近正常大小,内部充满乳液。
B.蜡熟期:全区50%的植株籽粒颜色逐渐变黄,内部呈蜡状,易被指甲划裂。
C.完熟期:全区籽粒已具有本品种正常的大小和籽粒颜色,内部变坚硬,手搓
不碎。
小麦群体动态观察
1.基本苗数调查:越冬过程中会有部分麦苗因为耐受不了低温而死亡,所以在
越冬期过后基本苗的数量会下降。
2.小麦单株定株观察数数据记录:
3.每周定期考苗记录
(1)定期考苗数据记录表:
20130312201303
26
2013040920130416201304
23
123123
株高(cm)27.3
5
29.7
27.0540.
65
36.4
3
38.8
7
38.60
分蘖4778103452
春生
叶片
数
4172223343
主茎
叶数
36
4
5545
66
初生
根
863364344
次生
411233322282
53825
生育
时期
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拔节期(2)考苗照片及草图
2013年3月26日2013年4月9日
(3)手绘小麦发育
4.总茎数动态调查:
小麦总茎数调查数据记录表观察日期样段1总茎数样段2总茎数20121028167189********200304201211123353782012111345456720130309401650201303155064552013032343647520130330419488201304074004162013041538339520130423
368374
100200300400
500600700总茎数调查日期小麦总茎数动态变化曲线
样段1
样段2
第一高峰第二高峰
在北方冬麦区,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的15~20天开始分蘖,以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主茎叶片数的增加,分蘖不断增加,到10月底——11月上旬形成冬前分蘖高峰,并产生了第一个峰值。小麦进入越冬期以后,出蘖速度缓慢或停滞生长,并有一部分分蘖被冻死,产生了一个分蘖数的低谷植。随着冬季的结束,温度的回升,春季分蘖开始,进入三月底、4月初分蘖出现第二盛期,也就有了第二个峰值期(起身至拔节期)。小麦进入拔节期以后,分蘖不再发生,且小蘖集中死亡,进入我们所说的“两极分化”阶段。这时的分蘖数又呈现了一个下降态势,出现了第二个低估值。如此的反复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含有高峰和低谷的坐标线曲线。
5.成穗数、成穗率调查:
(1)调查日期:2013年6月7日
(2)调查结果:
(成穗数/总茎数*100%)
6.麦穗调查:
在样段内随机抽取10个麦穗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27,751624
36.231
421
46.781617
57.051
622
67.551425
77.301622
86.951820
96.851423
7.产量估测:
两个一米样段内的穗数的平均值为218,查阅资料得知小麦播种的行距为25cm左右,小麦的千粒重约为40g,根据麦穗调查可以得知平均每个麦穗的有效籽粒数为21.5粒,所以估算此种小麦的亩产计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