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运动功能测评规范撰写专家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
王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京100191,Email:bysywp@126.com
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运动功能测评规范撰写专家组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运动功能测评规范(2023年)[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3,17(5):324-330.DOI:10.3760/cma.j.cn115624-20230216-00096.
摘要
为使运动测评更加安全、有效、准确,应根据测评内容,结合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专业团队,并在测评前充分评估筛查中的风险,以排除运动测试与后续运动干预的禁忌证人群,作为受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运动指导与监测的指标之一[3,4]。团队组织架构:应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内科医师、外科医师(运动医学科、骨科、康复医学科等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等专科人员组建测评团队,负责检前风险评估、运动系统体格检查、身体姿态评估、运动素质评估、心肺耐力评估和运动方案制定等[5]。
具体内容包括检前风险评估、运动系统体格检查、身体姿态评估、运动素质评估及心肺耐力评估、出具运动方案(图1)。
三、运动功能测评的环境设备要求、内容与方法
2.结合心肺耐力评估结果:为保证安全性和精准程度,运动方案应使用实际测定的峰值心率(peakheartrate,HRpeak)和VO2peak来确定有氧与无氧区间,运动强度通过VO2peak、HRpeak及心率储备(heartratereserve,HRR)的百分比,主观疲劳感觉和训练区间来确定(表1)。
3.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在国外已经发展几十年,但在我国还属于起步阶段,专业性的运动健康管理尚属新兴行业。运动功能测评后给予科学个体化的运动指导,结合适当线上线下指导,应用云平台并配合可穿戴设备等收集必要信息进行运动健康管理,形成疾病以前进行安全有效且有针对性的运动干预,可有效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实施运动功能测评后的运动健康管理,可更好地为健康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运动指导与监测,是变被动疾病治疗为主动健康管理的重要途径,此外可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素养,树立健康管理的理念和行为,使受检者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