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汇聚了智研咨询研究团队的集体智慧,结合国内外权威数据,深入剖析了碳酸锂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以及未来趋势。我们秉承专业、严谨的研究态度,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立体的行业画卷。
碳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无色单斜系晶体,微溶于水、稀酸,不溶于乙醇、丙酮。碳酸锂按质量可以分为工业级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工业级碳酸锂含量为99%,广泛应用于铝电解、钢连铸保护渣、特种玻璃、陶瓷、釉、等行业,可转化为氯化锂、氟化锂、化锂、单水氢氧化锂等系列锂化合物。电池级碳酸锂含量为99.5%,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及电解质材料行业,也是核工业、高档AI-Li合金、特种玻璃和背投彩电工业等的基础原料。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碳酸锂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51.38万吨和66.29万吨,进出口分别为5.87万吨和0.96万吨。
根据下游领域的属性不同,可以将锂终端需求分为三类,传统领域,包括玻璃陶瓷、润滑及冶金等,属于常规用途;新材料领域包括用于生产新型合成橡胶、新型工程材料、陶瓷和稀土冶炼,以深加工锂产品为主。传统领域的锂需求合计占比约70%,不过成长性一般,与宏观经济基本同步。医药领域,用于降血脂、抗病毒以及镇定、抗抑郁等,需求占比多年维持2-4%。尽管潜力巨大,但在出现革命性技术创新之前,医药用锂市场份额不会扩大,将保持缓慢增速,甚至会低于工业锂需求的增长。新能源领域,主要用于生产一次高能电池、二次锂电池和动力锂电池。电池的种类很多,按照工作原理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包括干性电池、碱性电池、锂亚电池、锂锰电池、锂铁电池和氧化银电池等。二次电池可以多次充放电,包括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钒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
目前全球的碳酸锂产量增量主要来自我国,其中我国碳酸锂企业增多、龙头企业积极扩产是重要原因。由于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热,动力电池的需求与供应之间出现缺口,主要的动力电池原材料在供应方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开始纷纷走出高价。行业的收益明显提升带动了大批企业进入。我国碳酸锂市场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格局趋于分散。国内碳酸锂主要厂商主要有志存锂业、天齐锂业、国轩高科、江特锂业、九岭锂业、赣锋锂业、永兴材料、中信锂业、蓝科锂业、天宜锂业等企业。
主要企业概况而言,天齐锂业主营业务为锂矿开采、锂精矿与锂化工产品及行生物的生产、加工和销售,2023年锂矿生产152.2万吨,2022年库存29.6万吨,销售84.5万吨。志存锂业一家专注于锂矿资源采、选及综合利用制备碳酸锂等锂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志存锂业电池级碳酸锂产量全国第一。国轩高科主要产品为动力锂电池产品、输配电产品等2022年碳酸锂预计产出8000吨左右,2023年营业收入约316.05亿元,同比增加37.11%。
作为国内知名的研究机构,我们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提供最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我们相信,《2024-2030年中国碳酸锂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将为您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战略指导,助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数据说明:
3: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4: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