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有很多,常见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有肿瘤三项、肿瘤四项、肿瘤五项,甚至更多。虽然它是发现无症状肿瘤的重要线索,但是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现阶段还不能用于癌症的诊断,而且也不提倡对健康人群进行肿瘤标志物的普查,一般只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肿瘤治疗疗效及复发的监测。
首先是外科治疗:早期胆系肿瘤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切除从而治愈,但是胆系肿瘤早期诊断率很低,大部分发现时已经是晚期。
化疗:通过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
放射治疗:是用射线来杀灭癌细胞
靶向治疗:只有一些少见的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从靶向治疗中获益,但是胆系肿瘤这些基因突变率很低,不到15%。
免疫治疗:目前仅有一些特殊基因类型的患者能从免疫治疗获益。
早期根治术以后的患者,2年以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以后可以每年复查一次。
复查项目有哪些呢:一般有常规的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包括常规的血大便小便,生化、肿瘤标志物)以及一些影像学的检查(比如B超、CT、MRI)等等。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较为少见,主要包括胆囊癌、肝内外胆管癌,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发现是多为晚期,预后极差,5年存活率低于5%。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呈上升趋势,以亚洲国家常见,中国以台湾、香港、上海多见。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原发性肝胆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纤维多囊性肝病、胆石症、胆囊息肉、胆囊炎、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慢性肝病、胆管内癌前病变)
还有遗传性因素,毒性物质暴露,感染(寄生虫、HIV、还有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肥胖、血糖升高、代谢综合征、药物等等)。
如果医生怀疑患有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会给做以下一项或多项检查:
影像学检查:像超声(超声会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手段)、还有CT、MRI、MRCP(MRCP就是胰胆管成像)、还有ERCP(就是在ERCP下可以穿刺活检、细胞学刷检、还可以解除黄疸)。
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诊断是金标准:可以通过手术活检、胆汁脱落细胞的检查、还有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或者细胞,送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查看是否有癌。
肝内胆管癌表现不同,通常有右上腹部钝痛、体重减轻。约50%的胆囊癌是手术后被诊断。
其实,如果当问大家什么是“发物”,相信所有人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但绝对有一个交集,就是肉、蛋、奶,比如牛肉、羊肉、鱼、虾、鸡蛋这些。
其实广义上的发物是不存在的,如果是中医治疗,会有配伍,用一些药的时候会限制一些东西,但也不会有广义上这些发物,而在西医和临床营养的角度来看,没有“发物”一说。
大家觉得身体不舒服了,其实不一定是所谓的发物影响了疾病的治疗,而只是你身体不同,产生了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出现了过敏的症状。高蛋白的鸡蛋、虾、奶,不但是民间认为的“发物”,更是现代医学中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上述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一种可使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几乎90%的食物过敏都是由此引起的。但是人们可能就觉得这种食物有问题,大家都应该避免。许多食物过敏尚无特效疗法,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查明患者因何过敏,然后严格避免摄入该食物,仅仅用“发物”的理论,来解释这些食物导致的病症并不科学。
肿瘤是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治疗效果、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特别是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放化疗后,身体消耗极大,机体状况较虚弱,需要动员大量的营养储备,以修复机体,而蛋白质和脂肪正是此时急需摄入的。肉、蛋、奶等食物是非常必要的营养物质。
为了所谓的“发物”而忌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说中的“发物”也没有必然联系。如果因为恐惧“发物”而禁食这些食物,那恐怕我们的食谱就只剩下萝卜、白菜、米饭和白开水了。长此以往,营养摄入不均衡引起的营养不良,还会带来各种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
1.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原发性肝胆疾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纤维多囊性肝病、胆石症、胆囊息肉、胆囊炎、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慢性肝病、胆管内癌前病变)
2.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有哪些症状?
3.有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检查手段吗?
是的。如果你的医生怀疑你患有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他们会给你做以下一项或多项检查:
血液检查
血生化检查
影像学检查:你像,超声(超声会作为一种首选的检查手段)、还有CT、MRI、MRCP(MRCP就是胰胆管成像)、还有ERCP(就是在ERCP下可以穿刺活检、细胞学刷检、还可以解除黄疸)。
病理组织学/细胞学诊断是金标准:可以通过手术活检、胆汁脱落细胞的检查、还有穿刺活检获取你的组织或者细胞,送病理科医生在显微镜下查看是否有癌。
4.胆道系统恶性肿瘤要如何治疗?
5.胆道系统恶性肿瘤治疗后如何随访?
引流管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引至体外,起到治疗、缓解病症,观察病情等多种临床的目的。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用于伤口,有的用于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有的用于导尿,居家的导管有,胸腹腔引流管、胃管、T型管、尿管等。那么在居家护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妥善固定,目前通常是利用弹力胶带将引流管二次固定于皮肤上,防止直接牵拉引流管,使其脱出;
二,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为防止引流管堵塞,可以间断地挤压引流管;
此外,日常生活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避免提取重物或者过度活动。
二,注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
三,尽量选择擦浴,并用保鲜膜覆盖引流管口处,以免增加感染发生率。
四,起床或翻身时先将引流管妥善固定,动作缓慢、轻柔,避免拖、拉、拽等,以防脱管。
五,翻身时尽量往带管侧翻身,有利于引流液流出。
六,站立或行走时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管口平面,以防逆行感染。
出现哪些情况,我们要及时就诊呢?
二.引流管口周围的敷料渗液严重或者渗血。
三.引流液突然增多或减少、颜色性质、甚至发生味道的改变。
四.脱管。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好发于成人,尤其是皮肤白皙的白种人发病率最高,而深色皮肤的亚洲人和非洲人,发病率相对较低,很少见于儿童。部分患者有家族性的多发现象,恶性黑色素瘤,可由先天性或获得性的良性黑痣演变而成,或由发育不良性的痣恶变而成,也可以是新发的。
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在升高,与其他实体瘤相比较,其致死率年龄更低。恶性黑色素瘤早期主要是进行手术的切除,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比较差,因此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都是极为重要的。
任何一个早期的癌症都要比晚期的癌症,更加有治愈的可能性,因为肿瘤越到晚期,它的活性越强,同样肿瘤在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就是说当肿瘤大小在1cm3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向远处去播散了,1cm3就是小拇指指甲盖大小,等肿瘤这么大的时候,它已经开始向远期播散了。
只有在肿瘤很小的时候把它控制住,肿瘤不向远处播散,这个时候才有可能控制住这个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这个时候肿瘤才更容易被治愈。我们说西方、欧美,尤其是欧美,他们肿瘤控制的比国内要好,实际上是因为他们筛查的好,他们对早期肿瘤干预的比较好,更多的病人能够被早期发现,经过早期治疗,才能够更好的延长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