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疯狗闹”,春季是狂犬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逐步升高,猫、狗等动物开始狂躁易怒,较平时更易伤人。
与此同时,4月份以后,随着天气回暖,人们衣服单薄,被猫、狗等动物咬(抓)伤的几率增加。
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广大市民接触猫、狗等动物时要掌握好度,不要过于亲近、不故意引逗,注意做好狂犬病预防!!!
01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人的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高达100%。
其中恐水、怕风是狂犬病特殊症状,典型患者看见水、听到流水声、饮水或仅仅提到“饮水”两个字时,均可引起严重的咽喉肌痉挛。
02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哪些动物?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
在自然界中,犬、猫、食肉目动物(狐、狼、豺、鼬獾、浣熊等)、翼手目动物(蝙蝠)等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较高;
猪、牛、羊和马等家畜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低;
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等不感染和传播狂犬病病毒。
目前,全球范围内,99%的人间狂犬病是由犬引起。
03
被猫、狗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后,
大概多久会发病?
04
被猫、狗等动物咬(抓)伤后
如何处置?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具体如下:
伤口处置、疫苗接种、注射免疫球蛋白等具体处置流程如下:
05
再次暴露如何处置?
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规定:
一是对于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首先、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置。
二是若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三是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暴露或者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06
生活中如何预防狂犬病?
1、建议远离流浪犬,不要与猫、狗等宠物密切接触,尤其不要让宠物舔舐到人的口腔、眼睛等粘膜。(狗如果带有狂犬病病毒,舔到有伤口的部位,也会导致人的发病。)
2、狂犬病是可防可控的,如果市民被猫狗等动物咬伤,不要抱侥幸心理,要及时到监利市内的犬伤门诊就诊(各乡镇卫生院接种门诊、城区疾控中心门诊等),及时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必要时尽早注射被动免疫制剂,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如果碰到被一犬咬伤多人的情形,一定要及时告知处置医生。
3、我们也呼吁广大养犬人文明养犬,定期给犬只接种疫苗。出门遛狗时应当给狗束狗链,戴犬嘴套,并由成年人牵领。不要随意遗弃,避免流浪犬伤及他人的事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