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什么症状,如何预防狂犬病健康生活

1.前驱期两型的前驱期相似。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嗜睡、食欲缺乏,少数有恶心、呕吐、头痛(多在枕部)、背腰痛、周身不适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具有重大诊断意义的早期症候,是已愈合的伤口部位及神经通路上,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等感觉异常,约发生于80%的病例。这是由于病毒繁殖刺激神经元,特别是感觉神经元而引起,此症状可维持数小时至数天。本期持续1~2天,很少超过4天以上。

2.兴奋期或痉挛期可分两型,两型的表现不同。

(1)躁狂型狂犬病:国内最多见,国外约占2/3。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其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有大难临头的预兆感,并对水声、光、风等刺激非常敏感,引起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

恐水是本病的特殊性症状,但不一定每例均有,更不一定在早期出现。典型者饮水、见水、闻流水声,或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因此,患者渴极而不敢饮,即使饮也无法下咽,满口流涎,沾污床褥或向四周胡乱喷吐。由于声带痉挛,故吐字不清,声音嘶哑,甚至失音。

怕风亦是本病特有的症状,微风、吹风、穿堂风等都可导致咽肌痉挛。其他如音响、光亮、触动等,也可引起同样发作。

咽肌痉挛发作使患者极度痛苦,不仅无法饮水和进食,而且常伴有辅助呼吸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甚或全身进入疼痛性抽搐状态,每次发作后患者仍烦躁不安,并有大量出汗及脱水现象。

二、狂犬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啊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迄今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曾应用多种新药如干扰素α、阿糖腺苷、转移因子和大剂量人抗狂犬病球蛋白治疗,均告失败。故强调在咬伤后及时预防性治疗,对发病后患者以对症综合治疗为主。

1.严格隔离患者,防止唾液等污染。

2.监护治疗应由经过免疫接种的医护人员完成病室要阴暗、避光,周围不要有噪声、流水声。护理人员不要穿硬底鞋,不要摇动病床,取东西要轻拿轻放。不要给患者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对狂躁、痉挛患者可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或地西泮,使其保持安静。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宜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右旋糖酐40、血浆及补充钾和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3.采取一切措施,维护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有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血压升高等可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呼吸衰竭是狂犬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必要时,可采用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等措施维持呼吸,纠正呼吸衰竭。

必须指出,狂犬病一旦发病,虽病死率极高,但通过监护治疗,仍有存活的希望,故应积极抢救。

三、狂犬病怎么预防呢

1.做好动物管理,控制传染源?目前,在我国要完全禁止养犬是不现实的。欧美国家的实践说明,加强管理胜过单纯禁止。饲养者应进行登记,做好犬只的预防接种。发现野犬、狂犬,要立即捕杀。对疑似狂犬,应设法捕获,并隔离观察10天。如不死亡,则非狂犬;如出现症状或死亡,应取脑组织检查,并做好终末消毒,深埋或焚毁,切勿剥皮。

2.人被咬伤后局部伤口的处理通过理化方法及时(指2h内)清除伤口中的病毒,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处理程序包括:

(1)立即针刺伤口周围的皮肤,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切忌用嘴吮吸伤口,以防口腔黏膜感染。

(2)冲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及清水冲洗。如果是穿通伤口,可用插管插入伤口内,用注射器灌水冲洗。

(3)消毒伤口冲洗后,用5%碘酊反复烧灼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亦不应缝合和包扎。

(4)对于伤口深大及伤口靠近头部的患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滴注或其周围作浸润注射。

(5)按需要而给予破伤风抗毒素和适宜的抗菌药物。

3.预防接种目前主张凡被犬、猫、狼等动物咬、抓伤或舔后,为保证安全,都应注射狂犬病疫苗。从注射第一针疫苗算起,约3周产生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故要求咬伤后2天内即开始注射。

四、狂犬病有什么检查方法

1.血、尿常规及脑脊液白细胞总数自(12~30)×109/L不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大多在80%以上,大单核细胞百分率亦可增加。尿常规检查常可发现轻度蛋白尿,偶有透明管型。脑脊液的压力在正常范围或稍有增高,蛋白质轻度增高,细胞数稍增多,但很少超过200×106/L,主要为淋巴细胞。

2.免疫学试验

(1)血清中和抗体或荧光抗体测定:对未注射过疫苗、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者有诊断价值。缺点是在病程第8天前不易测出。接种过疫苗的患者,如中和抗体效价超过1∶5000时,对诊断狂犬病仍有价值,因仅注射疫苗者其抗体效价较低。近来亦有采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

(2)狂犬病毒抗原检测:应用荧光抗体检查脑组织涂片、角膜印片、冷冻皮肤切片中的病毒抗原,发病前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方法简便,数小时内可完成,且与小鼠脑内接种检查内氏小体方法有较高的符合率,因此是实际应用价值较大的一种试验。在有经验的实验室中,免疫荧光试验的可靠性可达95%以上。最近采用快速狂犬病酶链免疫吸附诊断法(rapidrabiesenzymeimmunodiagnosis,RREID)可用于检测脑组织中狂犬病毒抗原,只需肉眼观察或酶标仪测定结果即可,如阳性反应显示橘黄色,阴性反应则无色,甚为快速简便。

狂犬病的预防主要包括加强犬只管理给宠物接种疫苗、被咬伤时学会正确的处理伤口、咬伤严重时及时就医和尽量减少和流浪狗的接触机会等几个措施。预防狂犬病要给宠物接种疫苗要主动定期给狗、猫进行免疫接种,要到各级正规的畜牧兽医部门给动物注射狂犬病疫苗。尽量避免家养宠物与流浪动物接触,也不能随意把流浪动物当成宠物养。严格执行对宠物的管理,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感染。预防狂犬病要正确处理伤口正确的处理伤口非常重要,被猫狗咬伤后应该立即冲洗伤口。伤口较小较浅,无出血时,可以用自来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至少三十分钟,尽量把可能进入伤口的病毒冲洗掉。预防狂犬病要及时就医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被猫狗咬伤而造成的,所以在出现这一情况时,必须引起注意。在被咬伤后或处理完伤口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因为如果一旦发病,没有方法救治,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预防狂犬病要减少接触流浪狗是传播狂犬病的主要途径,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流浪狗的踪迹。在外面不要一看到流浪的猫狗就想去摸,一不小心就会被伤害。而被它们咬到可大可小,人类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尽量避免接触流浪猫狗。

狂犬病病毒具有明显的嗜神经性,病毒在神经元内复制,通过周围神经进入神经分布的组织器官,如唾液腺。狂犬病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对脂溶剂敏感,容易被紫外线、季胺化合物、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肥皂水等灭活,100℃加热2分钟即使狂犬病病毒死亡。

一、狂犬病离我们有多远

近年来,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3个省份、超过900个县区有人狂犬病病例的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中西南、华南地区的贵州、广西和四川、重庆病例最多,中、南部地区的湖南、广东,及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也有较多的病例报告,以上地区的人口分布密集,养犬数量大。因此对我国绝大部分群众来说,狂犬病就在我们身边。

发狂犬病的狗的唾液中;

狂犬病狗的血液中未测出狂犬病毒;

狂犬病狗的粪便和尿液中无狂犬病毒

三、狂犬病是感染途径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但最主要的为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某些啮齿类动物和翼手类动物。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人,或舔了人的粘膜及破损的皮肤都可能导致狂犬病病毒的传播。但病毒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侵入机体。此外,国际上也有经角膜、肾脏、肝脏等器官的移植而感染狂犬病的报道。

四、狂犬病是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粘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后:在伤口局部可短暂停留或小量增殖,再侵入近处的末梢神经;病毒沿末梢神经向中枢神经作向心性扩展,至脊髓的背根神经节再大量繁殖,入侵脊髓并很快到达脑部;病毒在脑部大量复制后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扩展,侵入神经支配的`各器官组织,尤以唾液、舌部味蕾、嗅神经上皮等处病毒量较多。由于迷走神经、舌咽及舌下脑神经核受损,致吞咽肌及呼吸肌痉挛,出现恐水、吞咽和呼吸困难。交感神经受累时出现唾液分泌和出汗增多。迷走神经节、交感神经节受损时,可引起病人心血管功能紊乱或猝死。

五、狂犬病的潜伏期及被狂犬咬伤是不是几十年后还会发病

某些被狗咬伤后几十年才发病的说法缺乏确切依据,可能是由于病例仅对很久以前的明显受伤有印象,而对近期的实际上导致感染的细微伤口未引起重视、回忆存在偏差。且病人发病后精神失常,无法进行调查,而病人家属对其以往的受伤情况不清楚,提供的信息存在偏差。

六、人发生狂犬病后的症状

狂犬病毒是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人一般在出现临床症状后两周之内死亡。根据狂犬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程改变,一般将狂犬病分为狂躁型(脑炎型)和麻痹型(抑郁型、哑型狂犬病)两型。两种类型的症状不同:

1、狂躁型,约占80%

患者发病后出现约1~3天的前驱期非特异症状,表现为全身不适、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发热、头痛、恶心等,也可有呕吐、腹痛、腹胀、大便不通、肠鸣音减退等症状。早期唯一的特异症状是约有40%~80%的病人在伤口附近出现烧灼,麻木,针刺、瘙痒等异常感觉。病人随后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恐惧不安,怕风、恐水,呼吸困难、胸痛、多汗、流涎等,50%-80%的患者有恐水这一狂犬病的典型症状,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肉痉挛而出现怕饮水的表现,有时甚至听见水声也可引起喉头痉挛,故又称恐水症。有的病人对光、噪音和感觉刺激格外敏感,出现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痉挛。部分患者出现精神异常和谵妄,有攻击他人的行为。病人可能在发作中死于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的混合型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兴奋期持续1~3天后,痉挛抽搐逐渐停止,患者出现各种迟缓性瘫痪症状,以肢体软瘫较多见,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2、麻痹型,约占20%

此型病程一般比狂躁型狂犬病要长,由蝙蝠咬伤者常见,无恐水、怕风、兴奋等症状。患者在前驱期后出现肌肉瘫痪,共济失调、麻痹症状,最终死于呼吸肌麻痹和球麻痹。

症状----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1)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以上。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

(2)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脊髓炎症

(3)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状使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4)早瘫性狂犬病占人类死亡比例的30%。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早瘫性狂犬病往往会有误诊,造成狂犬病的漏报现象。

七、哪些动物可传播狂犬病病毒

并非只有狗才能传播狂犬病病毒。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病毒,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猫科、鼬科、浣熊科、啮齿类和翼手类动物等、以及某些家畜,包括狗、猫、狐狸、狼、豺、豹、浣熊、獴、鼬、蝙蝠等。(老鼠是不会传染狂犬病的呦!)在亚洲、非洲等狂犬病流行严重的国家,犬和猫是最为常见的传播动物,全球有90%以上的狂犬病病例是由感染病毒的疯狗引起。我国的狂犬病病例中绝大部分为狗或猫引起,尤以狗最多。乌龟和蛇等冷血动物不传播狂犬病病毒,未见鸡和鸟传播狂犬病病毒的报道,被鸟类或鸡咬伤或抓伤后不需狂犬病暴露处置,但要进行伤口处置。

八、患病动物的可能症状

(1)患病动物早期的主要表现是性情明显改变,如忧虑或害怕,并有神经过敏。

(2)有的病兽表现对主人异常友好,摇尾乞怜,但在轻微的刺激下也会咬人,主动攻击生人;

(3)有的离群独处,不与其他动物呆在一起,对主人变得无感情;

(4)有的出现怪食癖,如吃土、咬草、咬木头等。

这些异常表现如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患病动物在疾病的最早期,唾液里含有大量狂犬病毒,此时若与其亲近、玩耍或被其咬(抓)伤就容易被传染而得病。患病动物过了发病早期就进入兴奋期,表现为坐立不安,跑来跑去,咬叫无常,此时已不能辨认生人和熟人,而出现攻击人的疯狂状态,很多人就是这时被咬伤的。随后病狗耷拉着尾巴,或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张着嘴,顺嘴流口水,吞咽困难,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全身毛竖起。进入晚期后,病动物很快发生呼吸困难,全身衰竭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疯动物表现为"安静型",即无明显兴奋表现,但伤人后也可能导致狂犬病。

诊断方法:

狗唾液中出现病毒(具有传染性),症状不明显而已,称为发病的前驱期,三天后必然出现明显的狂犬病征,病程不可逆转,狗十天内必死。所以我国曾经使用过五天观察法,后来演化为七天观察法,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向全国推荐十天观察法。

九、自保的方法,防狗咬

首先,不要招惹动物,尽量避开疯狗。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向狗扔棍子或石子。不要接近那些拴着的狗和栅栏后面的狗。不要快速地跑近或靠近狗。狗受到惊吓或感到恐慌时会咬人。

如果遇到疯狗追赶,最好不要突然转身跑开,不要直接瞪视狗的眼睛,事实证明静止不动或放缓动作可以减少被狗攻击的可能。眼睛盯住地面,然后缓慢向后移动,逐渐离开。如果遇到疯狗攻击,则要将身体蜷起,保护头面部。

十、只有被疯狗咬伤后才会得狂犬病吗

大多数人认为狂犬病只会通过疯狗咬伤传播,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部分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狗在尚未出现异常表现时唾液中就已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因此,被看似正常的狗咬伤后也须注射疫苗。

前面提到过,除狗以外,很多其它动物也可以传播狂犬病,因此不仅仅被狗伤会得此病。

并不是只有被咬伤才患狂犬病,被带毒动物抓伤或舔舐粘膜后也会造成感染。如小孩大便后,由家狗舔肛门,虽没有咬伤,但如果狗的唾液中含有病毒,可使小孩患狂犬病。但绝大多数狂犬病病例是被动物咬伤以后感染,因为抓伤和舔舐粘膜而感染的病例只占极少一部分。

十一、被狂犬咬后一定会得狂犬病吗

犬或猫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一般认为可通过唾液腺间歇性排毒,即狂犬病病犬或病猫唾液中并非随时带有病毒,因此,既是被感染病毒的狂犬咬伤也不一定会有病毒侵入体内。此外,如果被唾液中带毒的疯动物咬伤、抓伤或被唾液污染粘膜和新鲜伤口时,及时规范的预防处置也可以尽早清除病毒,避免发病。

十二、吃了可疑病死(疯)狗的肉会不会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储存在犬的唾液中,狂犬病病毒易于被热灭活,100℃加热2分钟后病毒就会死亡,因此食用烹调过的犬肉本身不可能导致病毒感染。但人在宰杀和剥犬皮的过程中,伤口或粘膜可能被犬的体液污染而感染狂犬病。国内外均有报道有人曾因宰杀和剥皮感染狂犬病而死亡。

十三、被动物伤后,应采取什么措施预防得狂犬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首先要判断受伤的严重程度,然后再据此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1、与动物仅有普通的接触或喂养动物,以及被舔的皮肤部位完好时都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然而一旦有下列情况发生,人们应该立刻就医:

2、如果皮肤被轻咬或者仅有轻微抓伤或擦伤而无出血时,属于II度暴露,则需要对伤口进行处理、同时接种狂犬病疫苗。

3、如果皮肤被咬伤或抓伤有出血、或皮肤破损的伤口被舔时、或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时,属于III度暴露,则在伤口处理之后、疫苗接种之前,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抗狂犬病的被动免疫制剂。

在进行预防狂犬病处置的同时,要进行预防伤口感染等治疗。

伤口处理方法:

人被咬伤后局部伤口的处理通过理化方法及时(指2h内)清除伤口中的病毒,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手段。处理程序包括:

(1)立即针刺伤口周围的皮肤,尽力挤压出血或用火罐拔毒。切忌用嘴吮吸伤口,以防口腔黏膜感染。

(2)冲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及清水冲洗。如果是穿通伤口,可用插管插入伤口内,用注射器灌水冲洗。

(3)消毒伤口冲洗后,用5%碘酊反复烧灼伤口。除非伤及大血管需紧急止血外,即使伤口深、大亦不应缝合和包扎。

(4)对于伤口深大及伤口靠近头部的患者,用抗狂犬病免疫血清在伤口内滴注或其周围作浸润注射。

(5)按需要而给予破伤风抗生素和适宜的抗菌药物。

目前主张凡被犬、猫、狼等动物咬、抓伤或舔后,为保证安全,都应注射狂犬病疫苗。从注射第一针疫苗算起,约3周产生抗体,1个月左右达高峰,故要求咬伤后2天内即开始注射。

十四、咬伤人的动物以前注射过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还需要预防处置吗

目前,狗猫等动物需要每年定期接种正规且合格的兽用狂犬病疫苗,才能有效预防动物狂犬病的发生。如果动物每年接种狂犬病疫苗的资料齐全,能够证明预防接种的动物免疫有效,人被这样的动物咬伤抓伤的话,可以只进行伤口处置而不接种疫苗。当无法对动物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时,无论伤人动物是否进行过免疫,伤者都必须进行处理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或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THE END
1.猫狗双全快乐无边但也要小心动物咬伤西安新闻网“猫狗双全,快乐无边”,如今都市生活中的“含猫”“含狗”量非常高,人与动物的生活互融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新趋势。然而,动物致伤的风险也相应升高,动物致伤后可能会导致狂犬病、破伤风、中毒、重要器官受伤等,还可致残或死亡。 狗猫咬伤要做好三步 ...https://www.xiancn.com/xzt/content/2024-11/18/content_7020425.htm
2.猫狗牛羊马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和其它产。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猫、狗、牛、羊、马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和其它病菌。A.正确B.错误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制作自己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4b3be6e730db405d81509c748747d750.html?fm=bdbds7016c3b6f07f4c66d18ac324e3c60106
3.羊马牛等都属于草食性反刍动物。()羊和牛一样属于草食性反刍动物。()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超数排卵主要用于() A.猪、马等单胃动物 B.牛、羊等反刍动物 C.牛、羊等产卵较少的动物 D.兔 E.家畜都适用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猫、狗、牛、羊、马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和其它病菌。()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脑多头蝣病终末宿主为牛...https://www.shangxueba.com/ask/94337389.html
4.2021年小学生降教育测试题及答案58、猫、狗、牛、羊、马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和其它病菌。 ( √ ) 59、温顺的动物不会出现动物的野性,捉弄或亲近这些动物没什么危险。(×) 60、人被狗或猫咬(抓)伤后,经辨别无论咬(抓)伤人的动物是否感染了狂犬病毒,都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 √ )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260772.html
5.小学生法律知识测试题(精选6篇)13、猫、狗、牛、羊、马等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和其它病菌。() 14、温顺的动物不会出现动物的野性,任意捉弄或亲近这些动物没什么危() 15、人被狗或猫咬(抓)伤后,经辨别无论咬(抓)伤人的动物是否感染了狂犬病 毒,都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c4dt8d.html
6.关于狂犬病都有哪些应该知道的常识?(二)如果被狗、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应该如何处置? 当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抓伤等,应尽快到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进行处理。 狂犬病暴露处置的原理是阻止狂犬病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引发狂犬病。通常情况下的流程包括:一是充分冲洗,减少伤口内的病毒量,同时用碱性的肥皂水冲洗,对病...https://fengmi.xkyn.com/fa/f8c3fge8wn8nwnkfewy.html
7.哪些动物最易携带狂犬病毒哪些动物最易携带狂犬病毒 狂犬病毒是引起狂犬病的病原体。外形呈弹状,核衣壳呈螺旋对称,表面具有包膜,内含有单链RNA。能使各种温血动物如狼、狐、猫、牛、羊、马、猪等感染狂犬病。狂犬是主要传染源,人被带病毒的狂犬和其他动物咬伤而得病。狂犬病毒进入人体,沿周围传入神经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头、颈部、...https://m.vodjk.com/kuangquanbingdu/180315/1464492.shtml?ivk_sa=1024320u
8.狂犬病防治问答5.猪、牛、羊咬伤后能得狂犬病吗? 得狂犬病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动物带有狂犬病病毒,二是病毒的数量和毒力要足够。并不是只有患狂犬病的动物带有病毒,看上去健康的犬和猫也可能带有狂犬病毒,而且病毒在动物体内都有其归宿性,狂犬病毒存在于动物的唾液腺内。狂犬病非疫区,如果猪、牛、羊、鼠、兔、猴、马等健康...https://cvri.caas.cn/ybzs/132958.htm
9.被猪咬了,用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据了解,狗、猫、狐狸、貂、蝙蝠等食肉目和翼手目的动物还会将狂犬病病毒传播给如猪、牛、羊、马等家畜,造成其他动物的感染,这些被感染的家畜也有过致人狂犬病的病例报道,不过较为少见,占总病例数的不到5%。 因此被猪咬伤,为保险起见,同样是应该注射狂犬病疫苗的。 https://www.yangzhu360.com/shenwuanquan/20220104/353546.html
10.被猫咬了会得狂犬病吗被猫咬伤之后也是有可能得狂犬病的,由于猫等小动物的口腔内部,尤其是门牙,将会带有一定量的狂犬病毒,被咬到之后能够导致狂犬病毒的感染,造成狂犬病的产生。 郭永红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被猫咬伤不一定都会得狂犬病毒,可是得狂犬病的风险还是有的。狂犬病毒能够在人和动物中间传输,在狼、狗、猫等食...https://www.rwys.com/articlecontent/13977
11.畜间人畜共患病100问很多种微生物都可能成为人畜共患病的病源。如由细菌引起的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病等;由衣原体引起的如鹦鹉热等;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如恙虫病、Q热等;由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病等;由寄生虫引起的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等。在这些病中,有...http://yjb.enshi.gov.cn/2016/0105/187967.shtml
12.狂犬疫苗及狂犬病,一文详解!科普知识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或抓伤所致。狂犬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差异很大,从一个月至数月甚至数年不等。一般来说,伤口距离神经中枢越近、进入伤口的病毒越多,潜伏期越短。狂犬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达100%。 https://www.fjhospital.com/info/7492.jspx
13.养宠物又恐犬,狂犬病漫谈!(一)最近看到一段信息,是关于狂犬病疫苗接种的。有很多说得很有道理,如接种疫苗同时观察犬猫,根据犬猫是否发病决定后续的疫苗是否需要继续接种,还有潜伏期等等。但有些却不敢苟同,如文中说,健康犬、猫不带病毒,被咬伤不用注射疫苗;感染狂犬病的犬、猫等温血动物只有在它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130218/
14.除猫和狗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传染狂犬病?除猫和狗外,还有哪些动物可传染狂犬病?回答1 狂犬病可由多种动物传播,包括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一旦被可疑动物咬伤,需及时就医。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1.常见的家畜如牛、马、羊等也可能携带并传播狂犬病病毒。2.一些野生动物,如狐狸、狼、浣熊等是传播狂...https://m.familydoctor.com.cn/ask/q/5176478.html
15.在美国被动物咬伤?关于狂犬病与狂犬疫苗,这些你一定要知道虎虎...同时美国猫狗的狂犬病疫苗接种率非常高,被有证的猫狗咬伤已经几十年没有出现狂犬病病毒感染。因此,如果在美国被持证的家养宠物咬伤,无需打狂犬疫苗。但是,如果是被野生动物咬伤,例如浣熊、蝙蝠等,是否有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需要视情况而定。以下默认被咬对象是人类:...https://www.tigerless.com/blogde/rabi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