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猫抓伤不会得狂犬病?假的!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一方面,圈养猫的家庭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流浪猫的数目也随之激增。面对这些可爱的猫咪,不少人都忍不住去饲养、投喂它们。那么在与猫主子嬉戏过程中的抓伤与咬伤,到底会不会传播狂犬病毒?疫苗该不该打?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狂犬病病毒感染所致。几乎全部的哺乳类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可能。

狂犬病以嗜神经性、有潜伏期和发作时似疯狗的表现而广为人知。

处于传染期的患病动物唾液中存在大量有感染性的狂犬病毒,通过咬伤,病毒进入患者体内。

它在人体内病毒的传播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暴露的局部组织的繁殖期---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向各器官扩散期。

在世界范围内,狂犬病的流行区域相当广。美洲大陆,欧亚大陆各国,狂犬病均时有发现。目前仅有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中国台湾、英国、冰岛、斐济、瑞典、挪威等国家或地区多年来未有新增病例发生。以上国家或地区多为岛屿,地理上的天然封闭性成为阻挡狂犬病毒流行的绝佳屏障。

以日本为例,1950年代以后,日本国内已经再无狂犬病病例出现,官方以及民间都认为,日本已经是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目前,日本临床上对猫狗以及野生动物咬伤抓伤的处置仅仅是伤口的消毒包扎,伤口创伤严重还需注射破伤风疫苗,但狂犬疫苗的注射则可以免除。

不过,日本的家养犬类还是必须要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家养猫则无需注射。只有在宠物猫要离境、入境等情形下,提前注射疫苗才是必须的义务。这是因为家猫的活动范围可能更大,在狂犬病流行的国度旅居期间,与各种野生动物的接触可能性较宠物犬更高。

与日本这样地理环境特殊的国家不同,我国狂犬病流行趋势可以说是非常严峻。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狂犬病先后出现了3次流行高峰(图),分别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1900例,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的7037例和21世纪初期2007年的3300例。

自2008年起,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持续回落,至2014年报告发病数已降至1000例以下,这都可以归功于近年来开始实行的一系列遏制狂犬病的公共卫生政策。

1950-2014年中国狂犬病报告发病数流行高峰。

根据中国CDC发布的《中国狂犬病防治现状》,从发病的人群分布上看,可概括为“三多”:农村地区病例较多、男性病例较多、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病例主要由犬伤所致,约占90%左右;其次为猫,占5%左右,其他致伤动物包括马、松鼠、猪、蝙蝠、猴和獾等,但较为少见,仅占不到5%。约50%伤人动物为家养,其中绝大多数家养动物未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流浪动物约占伤人动物总数的25%。

狂犬病因为其接近100%的死亡率而闻名。在狂犬病防治知识普及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一方面,在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科普知识的可及性和卫生意识薄弱,被狗咬伤后的暴露后处置率不高或者不当。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对于狂犬病过于恐惧,从而导致过度接种疫苗,甚至出现狂犬病恐惧症(恐狂症)。

同时,对于家中圈养猫狗的家庭,对于常见猫狗的抓伤或者咬伤是否需要(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十日观察法”开始广为流传,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了各种争议。

“十日观察法”是指:“如果动物(主要指狗和猫)在10天的观察期内,仍然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正确的诊断技术证实动物为狂犬病阴性,则可以终止处治(接种疫苗)。

(Stoptreatmentifanimalremainshealthythroughoutanobservationperiodof10daysorisproventobenegativeforrabiesbyareliablelaboratoryusingappropriatediagnostictechniques.)”

需要指出来的是,对于发达国家,例如像美国这样的国家,猫狗的防疫状态是需要登记的,与中国目前的自觉免疫现状不同。所以,“十日观察法”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也历经曲折。

根据中国目前的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与动物管制的现状,在WHO与美国CDC推荐的10日观察法的基础上,我国CDC增补了几条前提:

1,10日观察法的使用范围为明确免疫状态的家养的猫、狗与雪貂。

2,考虑因素增加,需要根据病例情况而定。

3,暴露后处置应该立即开始,“十日观察法”决定的是后续免疫接种的继续还是终止。

4,确定可实施“十日观察法”的前提又有三个月内的预防或免疫治疗史,在确保恰当的伤口处理的前提下,可推迟接种。

猫抓到底该怎么处理?

首要,确定暴露处皮肤的完整性。理论上,病毒不会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到我们的体内,也不会通过分泌物或者排泄物传播。

然后,皮肤出现无出血的抓伤或者擦伤,只要有伤口,意味着病毒有进入到人体的可能性。一方面,狂病病毒可以被1:500稀释的季胺类消毒剂、45%-70%乙醇、1%肥皂水以及5%-7%碘溶液在1分钟内灭活病毒,但不易被来苏水溶液灭活。所以正常处理伤口是阻断病毒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此外,猫狗的唾液中带有细菌,细菌也会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伤口,导致伤口感染,处理伤口也是防止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有效促进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帮助机体清除病毒。

综上所述,结合新闻中的病例,猫虽然不是传播狂犬病的主力,但仍是狂犬病毒的感染源,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此外,新闻中的该名男子被抓伤后,属于II级暴露,却没有实施任何应急处置,在数月的潜伏期之后,狂犬病发作,实属不幸。

对于各位读者,笔者衷心希望,如果有家养的喵咪,请务必定期给“猫主子”接种狂犬病疫苗,而“铲屎官”为了自身安全,也推荐预防性接种狂犬病疫苗。

最后,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权威意见,在人与猫均处于疫苗的免疫保护状态下,被家养的猫抓伤后,需确保伤口处理得当,酌情使用“十日观察法”,无需太过担忧。若是被接种免疫状态不明的猫抓伤,且自身也无预防性接种史,为了确保安全,请立即执行暴露后处理方案,马上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狂犬病预防现状》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THE END
1.猫携带狂犬病毒的几率1、狗平均带毒概率不过万分之几,农村地区高不过千分之几。而猫带毒狂犬病毒的概率低于狗,不到万分之一。2、如果被猫狗咬伤,有1/3概率发病,宠物猫狗带毒概率远小于https://m.yyk.iask.sina.com.cn/q/10iM2jEH3rd3.html
2.猫和狗感染狂犬病的几率有多大答:猫和狗感染狂犬病的几率与动物的生活环境、接触史以及是否接种疫苗有关。 1. 生活环境:生活在城市的宠物猫狗,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概率较小。但如果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区,或者接触到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会增加。 2. 接触史:猫狗如果接触到其他患病动物的唾液、尿液等,就有可能感染狂犬病。 http://www.ppkao.com/zhidao/daan/b53d01b6970e44508a8f0ae606d32151
3.怎么样的猫会有狂犬病?一般情况下,户外生存的复杂环境导致流浪猫们更容易感染狂犬病,家养但经常外出且没有定期注射狂犬疫苗的猫咪也会有感染狂犬病的几率。因为狂犬病的传播方式比较局限,猫咪一般是在被发病的患病动物咬伤,或者是误食了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尸体时,才会感染狂犬病。因此,建议宠主在猫咪3个月大的时候,及时带它去接种狂犬疫苗...https://www.isdpp.com/xq-16086.html
4.一般猫携带狂犬病毒的几率为多少病情描述: 一般猫携带狂犬病毒的几率为多少 张谦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泰安市中心医院 猫会携带狂犬病病毒,哺乳动物大都能感染狂犬病毒。在我国,传播狂犬病的动物主要为狗,由患病的狗咬伤引起。而猫咬伤传播狂犬病的在3%左右,由猫抓伤所引起狂犬病的案例是极为罕见的。所以,广大养猫的朋友无需过度紧张 ...https://m.miaoshou.net/mip/consult/vnJRlqel0z6d4GVX.html
5.猫是如何取代狗成为中国人的“首宠”“猫和狗不同的生理结构,会影响人们的选择。”重庆流浪动物救助基地旺汪家园宠物中心的负责人陈明才表示,首先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几率感染狂犬病,但是犬科动物更敏感,加之犬科动物的流动性更大,传染度更高。 其次是对人的伤害性大小。基本上,狗的体型都会比猫大,咬合力也更强,破坏力也就更强...https://www.hntv.tv/50rd/article/1/1773629329297788929
6.被猫咬破皮了如何紧急处理伤口避免感染?被猫咬破皮感染狂犬病几率很小 人类的狂犬病多数是患病的狗引起的,被猫咬伤引起的在3%左右,现在的宠物猫生活环境很干净,都有定期接种疫苗,也很少出去接触其他猫狗,患病几率极小。因此对于饲养健康的家猫,轻度咬伤基本可自行处理,重度咬伤找专业医生处理即可。https://mip.xiaokeai.com/cat/feed/26989.html
1.猫狗双全快乐无边但也要小心动物咬伤西安新闻网“猫狗双全,快乐无边”,如今都市生活中的“含猫”“含狗”量非常高,人与动物的生活互融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新趋势。然而,动物致伤的风险也相应升高,动物致伤后可能会导致狂犬病、破伤风、中毒、重要器官受伤等,还可致残或死亡。 狗猫咬伤要做好三步 ...https://www.xiancn.com/xzt/content/2024-11/18/content_7020425.htm
2.小猫狂犬病风险浅析三个月内的关注点此时,如果母猫患有狂犬病并未被隔离或治疗,小孩可能会从母亲身上继承抗体,从而暂时减少了感染风险。但到了第二个月,随着小猫开始摄入固体食物并逐渐离开母乳,这一保护机制将逐步消失。在第三个月,小猫已经基本建立起自己的免疫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狂犬病完全无忧。因此,养育者应该始终保持警惕,并确保所有宠物都...https://www.lynecx.cn/shui-zu-chong-wu/477853.html
3.小猫是否可能携带狂犬病(探讨新生宠物是否会患上狂犬病)十一、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 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如果被感染后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死亡。 十二、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小猫患上狂犬病的影响? 保持家庭环境干净卫生,避免小猫接触其他宠物和野生动物,及时接种疫苗,这些措施都可以减少小猫患上狂犬病的几率。 https://www.pettb.cn/article-30107-1.html
4.为什么猫抓得狂犬病几乎为0科普文章猫抓感染狂犬病的几率确实相对较低,但不一定几乎为0,具体概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影响感染几率的因素包括健康猫携带狂犬病毒几率低、病毒传播机制限制、猫的习性因素、疫苗普及、人体自身防御机制等。具体分析如下: 1、健康猫携带狂犬病毒几率低:大多数家猫生活环境相对固定且安全,没有接触狂犬病源的途径。如果是定期接种疫...https://www.liangyiyy.com/article/info/1636433.html
5.撸猫撸狗很减压但小心撸到产要做好预防措施新闻频道除了猫抓病、头癣、抓伤,宠物猫、狗还可能传染给主人以下3种疾病。 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病的典型,未注射疫苗的狗以及其他犬科动物很大几率携带此种病毒。成年人或儿童被有狂犬病的狗咬后,就会感染。狂犬病毒会损害人的大脑,当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无药可医,导致病人死亡。但幸运的是,动物只要被注射了疫苗...https://www.xmnn.cn/news/xmxw/202310/t20231007_105889.html
6.被猫咪抓伤需要打疫苗吗派多格宠物连锁被猫咪抓伤一定要赶紧处理,只要是有伤口要先用肥皂洗净,再用碘酒进行消毒便可,至于狂犬疫苗,在正常情况下其实是没有必要去打的,主要原因有三:1.猫咪本不是狂犬病毒的易感动物,携带狂犬病毒的几率不大;2.宠物猫生活于室内,没有感染狂犬病毒的几率,所以即使被猫抓了也不用去考虑狂犬病;3.城市对于狂犬病的控制已...http://m.apetdog.com/html/Article47454/Index.html
7.被狗抓伤感染狂犬病的几率有多大–易康网许多人对狂犬病非常恐惧,甚至担心自己小时候被狗咬伤后没打疫苗,会不会再发作。其实,被动物咬伤不可怕,只要按照下面的经验办。而且狂犬病的潜伏期只有2-8周。 步骤/方法: 1、 狂犬病一般是猫狗携带在自身的一种病毒,也是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改变的,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如果是自己养的宠物,该宠物已经注射过...http://health.eekang.net/knowledge/9052-%E8%A2%AB%E7%8B%97%E6%8A%93%E4%BC%A4%E5%BE%97%E7%8B%82%E7%8A%AC%E7%97%85%E7%9A%84%E5%87%A0%E7%8E%87%E6%9C%89%E5%A4%9A%E5%A4%A7
8.被两个月大的猫挠伤得狂犬病的几率是多少被家养猫挠伤得狂犬病的几率是多少?~ 大概在万分之一左右的概率,但是副作用可怕,有些人害怕绝望一辈子,有的人出现了癔症,见人就咬。如果自己心理承受能力不行,就赶快打针 以下文字来自于关于狂犬病的一个权威专家:祖述宪教授 被家养的猫狗抓伤造成的焦虑最多,我回答过很多询问者。这是由于城市养宠物多,狂犬病...https://www.da-quan.net/wa/d3tc37tc3ht3yahhchh.html
9.畜间人畜共患病100问10、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和节肢动物传播。如通过飞沫、飞沫核或气溶胶的形式传播结核、布鲁氏菌病等。 (1)通过唾液传播。如患狂犬病的猫、狗,它们的唾 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当动物咬伤人时,病毒就随 ...http://yjb.enshi.gov.cn/2016/0105/187967.shtml
10.每日热点0930被人咬伤或抓伤,无需担心感染狂犬病病毒,更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的预防 预防狂犬病的 关键在于避免被感染动物抓咬伤,以及在被咬后及时处置伤口并接种疫苗。 关于疫苗接种: (1)宠物疫苗接种:定期为宠物(尤其是狗和猫)接种狂犬病疫苗,确保它们免受感染,同时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4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