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猫白血病:逆转录病毒科,抗原检测P27蛋白,血浆中和眼泪可排出。内源性(遗传非致病性),外源性(致病性)。A亚型可复制具传染性。
2.传播方式:体液(唾液)传播。直接接触(口鼻、舔毛、咬伤。垂直传播(胎盘乳汁子宫)、医源性感染(输血、污染的器械)
3.风险:年龄小风险更高(但也不一定)、外出活动、未去势公猫。
4.发病机制:
顿挫性感染(没有病毒血症。在扩增之前就?产生免疫力,抗原检测阴性抗体阳性)
退行性感染(有一定免疫力但不强有病毒血症。稳定后就没有感染力了。骨髓感染之前或之后就清除掉了?应激后会再活化,前病毒DNA可检测到,抗体低捡测不到)
进行性感染(有病毒血症,一直有感染性。抗原检测弱阳性或阴阳性交替出现)
局灶性感染
5.感染阶段:初始感染阶段(口咽部中复制)-初始病毒血症(通过感染的淋巴和单核细胞扩散至全身)-病毒扩增阶段(在淋巴结脾脏等)-建立感染阶段(骨髓中建立感染)-感染细胞释放阶段(从骨髓中释放出来)-传染阶段(通过唾液腺膀胱和泪腺排出)
6.临床症状:轻微、发热、不适或无症状。
引起肿瘤增加60倍:进行性感染猫最常导致淋巴瘤(最多2年出现淋巴瘤)。退行性感染也可导致淋巴瘤。引起急性白血病。
血液学异常:贫血(大多是非再生性的大多大红细胞)、淋巴细胞减少中粒减少、PLT减少、免疫抑制(继发肿瘤感染性疾病慢性口炎)、免疫介导性疾病(对病毒免疫反应失调IMHA多关节炎)、其他(生殖障碍、小猫衰退综合征神经症状)
二、猫艾滋病生理
1.病原学:逆转录病毒科,是一类病毒的统称。
2.传播方式:血液和唾液。主要是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少,病毒脆弱易被杀死,院内感染困难。
3.感染机理:对CD134受体进行感染。那个受体在辅助T淋巴细胞上。
无症状期(抗体检测)和ELISA检测,可能持续数年。
4.感染症状:主要是对细胞的直接破坏/免疫功能障碍。无症状期长。早期症状不明显(短暂发热中粒减少)
免疫辅助抑制和免疫介导疾病(FIV导致辅助T淋巴细胞减少)(多发性关节炎葡萄膜炎)
淋巴瘤风险增加5-6倍。
常见淋巴减少。B细胞活跃导致的球蛋白升高。神经症状。
慢性口炎(最常见50%)-免疫抑制(杯状)和免疫介导。可见多种细胞浸润。
消瘦综合征。
三、诊断
1.哪些猫需要进行诊断:
A有暴露风险-刚饲养/收养的猫生活方式高危献血猫
B有相应临床症状-口炎淋巴瘤贫血及免疫抑制前葡萄膜炎
C接种疫苗前
2.白血病诊断:
病史(是否有暴露风险)-已有症状-实验室检查-
病毒检测(P27抗原:ELISA检测血液中游离的P27抗原血清或血浆,溶血时假阳性高。IFA检测的是粒细胞血小板内的P27抗原全血
或骨髓样本。)用于初筛。如果存在暴露风险,30天后再次检测。
遗传物质检测:前病毒DNA:PCR检测。病毒RNA检测:RT-PCR。可用唾液。用于复检。
病毒分离与抗体检测:少用。
3.FIV检测:
抗体检测-初筛:ELISAIFA蛋白印迹检测。(ELISA:全血血清血浆。会受到母源抗体(6月以下)和疫苗抗体的干扰。(暴露后8-12周才能产生足量抗体,感染初期可能假阴性)。如果结果阴性存在暴露风险60天后再次检测。
前病毒DNA检测-复检
病毒RNA检测-复检
四、预防
1.打疫苗前检测为阴性。
2.国内暂时没有疫苗。
3.严格室内饲养。
五、治疗
猫艾滋~=未感染
猫白血病进行性感染
1.居家管理:严格室内饲养,禁食生肉,环境管理。
2.预防保健:每6-12月做一次体检。
常规打疫苗。做好绝育。围手术期护理:明显免疫抑制状态下--给予预防性抗生素。
先区分临床症状产生的原因:直接由病毒感染引起继发于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口炎)与病毒感染无关
贫血--治疗潜在疾病输血DPO/EPO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广谱抗生素
肿瘤—淋巴瘤/白血病—化疗COP
口炎—常见FIV感染,洁牙抗生素全口拔牙牛乳铁蛋白免疫抑制剂(必要时才能使用)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副作用大,应用受限。有一些可选择的药:齐夫多定5-10mg/kgPOq12h,对FIV作用大于FeLV。普乐沙福0.5mg/kgSC。人用a干扰素50IUPOq24h。猫用w干扰素:106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