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人群分类:按照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工作要求,分为4类:小学生(6~12岁)、初中生(13~15岁)、高中生(16~18岁)和大学生(19~22岁)。
3.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6年学生人群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和死亡趋势、流行季节特点以及不同人群的重点病种的数据。为保证各年份资料的可比性,排除了2011年后新纳入管理的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乙类调整至丙类的甲型H1N1流感)资料,未纳入分析。
4.统计学分析:运用Excel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RStudio1.0.143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学生人群发病率与死亡率进行计算时,分母采用教育部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甲乙丙类传染病主要发病死亡病种构成采用构成比(%)描述。
2.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1)甲类传染病:2011-2016年学生人群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未报告病例,霍乱共报告2例,分别为2011年及2014年各1例,无死亡病例。
3.不同学生人群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
综上所述。2011-2016年全国6~22岁学生人群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其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学生人群仍面临传染病防控新的挑战,艾滋病成为大学生人群的流行传染病,肺结核在大学生、高中生人群的流行也不容忽视。应针对学生人群制订有效的传染病疫情防控策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