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家属找到了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
希望能为孩子争取到一线生机。
而巴斯德当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疫苗:
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病毒既可感染家畜,又可感染野生动物,然后通过咬伤或抓伤(通常是经由唾液)传播给人。人类感染病例中,99%是由犬类传播的。
19世纪的欧洲各国,均有狂犬病流行,在法国,几乎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人因狂犬病丧生。由于当时人们对这种疾病并不了解,只能用简单的高温消毒,如用烧红的铁棍烙烫伤口,但这种办法并不奏效,反而会加速疾病的发作。
为了拯救小男孩约瑟夫的生命,
巴斯德首次将狂犬病疫苗注射进人类体内。
在接下来的10天里,
约瑟夫总共接种了13针疫苗,
一个月后,约瑟夫健康如常地返回了家乡。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狂犬病疫苗被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数以亿计的人免受疾病的痛苦而获得新生。
1895年9月28日,
巴斯德离世。
为了纪念他在狂犬病预防上的巨大贡献,
9月28日这天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2022年9月28日是第16个世界狂犬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同一个健康,零死亡”。指实现全球消除由犬介导的狂犬病,需要采用同一健康的理念和方法,即需要形成政府牵头、多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防控局面。尤其文明养犬是关键,需要群众的广泛配合与参与。
狂犬病到底有多可怕?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开过一则数据:狂犬病波及全球,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5000人死于该病,即每10分钟就有1人死亡。
其中,99%的人类感染病例是由家养狗传播病毒引发,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狂犬病属于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非常可怕,一旦发病,几乎百分百死亡,全世界能存活的报告屈指可数。
虽然狂犬病的治疗并未取得“突破”,但这种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当被动物咬、抓伤后,只要进行正确处置和免疫,该病的预防率可达100%。
被狗和猫咬伤、抓伤怎么办?
(1)如附近有医院,应立即就医。
(2)若距离医院较远,可先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沖洗伤口。
(3)即使自己处理过伤口,也要尽快就医。
(4)家养宠物抓咬也可能患病,绝不要忽视风险!
(5)更要注意的是疫苗人人都可以打,暴露后疫苗没有禁忌,不能由于怀孕或者哺乳等原因拒绝接种疫苗。
狂犬病是怎么传染的?
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者直接接触粘膜导致感染。
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途径。
要注意,发病的动物舔舐口腔、会阴、肛门等粘膜,或者尚未愈合的伤口,都可以传播病毒。
对狂犬病动物宰杀、剥皮,偶尔也会造成感染。
移植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器官,也可以传播狂犬病(但是非常罕见)。
彻底煮熟的动物肉和经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奶及奶制品,不会传播狂犬病病毒。
哪些情况需要打疫苗?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狂犬病的三级暴露类型:
在经过评估认为具有狂犬病危险时,就需要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导致危险上升的情况有以下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