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2、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
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3、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4、血常规检查对象
主要是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参数进行检测,通过血液分析筛查是否有贫血、细菌感染、白血病、败血症、病毒感染等和血液有关的一些疾病。血常规检查结果是否准确和进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血常规检查不需要空腹。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判断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全血象降低,应考虑是否存在再生障碍性贫血。
1、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
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血红蛋白也称为血色素,遇盐酸后变成褐色酸性血红蛋白,然后再加蒸馏水,直到与标准比色柱颜色一致时,所读到的液平面刻度,便是血红蛋白的克数。血常规检查也要同时进行血涂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及用血细胞分类计数器进行白细胞各类细胞的观察与分类计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自动化
3、应注意的是
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之间,无论细胞成分或化学组分,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在判断和比较所得结果时必须予以考虑。
1、细胞计数(WBC)
高值时可能为身体部位发炎、白血病、组织坏死等;但孕妇、新生儿及激烈运动过后亦会偏高。低值时可能为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自体免疫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
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3、血红蛋白测定(Hb)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女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高值时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并无大碍。
4、红细胞压积(HCT)
乃指红细胞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更能正确地了解贫血的程度。高值时可能有脱水症或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则可能有贫血。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代表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高值时表示红细胞过大,见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贫血、巨红细胞症、长期口腹避孕药、停经妇女及老人;低值时表示红细胞较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型贫血以及慢性疾病造成的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