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康复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专业的康复医生数量少,教学工作开展不佳,教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不足[1]。而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康复的重视程度增加,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康复医生十分重要。我校在康复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学生12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男24名,女36名,年龄在21~26岁之间,平均(22.81±1.64)岁。实验组学生60名,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2.22±1.71)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学生均完成所有康复医学的教学课程,且缺课在3次以下。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黑板和教学工具由教师授课,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操作。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价,需要结合本次案例中的王某,患者上肢活动、下肢活动、腕关节活动等。再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在重点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根据案例,让学生分析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例如,王某这个案例,患者年龄为70岁,合并两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有遵嘱行为差、健忘等情况,而康复医生要针对此情况对患者给予重视。
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模拟患者,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检查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康复医学考试成绩和对康复医学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没什么兴趣和完全没兴趣。
1.4数据处理
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对学习的兴趣更高(88.33%),考试成绩更高(85.96±4.68),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兴趣比较
组别
例数
学习成绩
感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
没什么兴趣
完全没兴趣
兴趣度
实验组
60
85.96±4.68
33(55.00%)
20(33.33%)
5(8.33%)
2(3.33%)
53(88.33%)
对照组
75.16±6.22
25(41.67%)
16(26.67%)
10(16.67%)
9(15.00%)
41(68.33%)
注:实验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t=10.34,p<0.05;实验组兴趣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6.68,p<0.05
3讨论
新世纪的康复医生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具有有效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协调能力[3.4]。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是围绕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5]。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康复医学的教学成绩,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从临床工作中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兴趣度更高,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师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一例到底,利用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教学载体,再不断讨论;而案例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从浅到深,逐步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高效率低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大学康复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伦,林辉.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5):61-62.
[2]许莲芳.案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1):65-66.
[3]刘兰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3-94.
[4]侯昕,汪学龙,沈际佳等.引入临床案例分析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15-116.
【关键词】临床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1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对传统教学工作的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多数是以被动式的吸收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结果的培养,减弱了对学生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培养[1]。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将学习知识的过程由原来被动式转为主动式,这样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目的。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从更加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对整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性的探讨,并做优化。并对以往的陈旧知识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并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验性和创新性以及科学性与实际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2]。
2改变评价体系,重视技能操作
3加强案例与实验教学结合
4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5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项目教学
综上所述,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的工作中,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教学计划,并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加强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有的体现,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一些创新性的项目,多增设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知识面,并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才佳,蒋显勇,李木兰,等.提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2(12):900-901.
[2]邬强,林英姿,吴荣泉,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8,12(03):676-677.
[3]罗艳红,邓益斌,黄跃斌,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2(01):12-13.
[4]李淑慧,胡川闽,高利宏,等.提高《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23(13):743-744.
2建立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体系
2.1优化实验内容,建立实验教学体系
课题组在分析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医学检验人才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全国临床医学检验技士考试大纲》为蓝本,对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课程实验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删除了一些临床已淘汰的单纯验证实验,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及案例分析;确定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及临床岗位技能,编写了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实训指导与技能评价标准,建立了我院临床检验、免疫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及实验考核方法3方面。实验内容分为3个模块,第一模块是基本技能操作和常见检验仪器的使用与保养;第二模块是实验技能操作;第三模块是设计性实验及案例分析。
2.2改革考核方式
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考试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其根本目的应在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院校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考核以理论考试为主,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操作能力和素质考查,这种考核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采取理论、操作、口试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既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是对学生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理论和实验成绩权重方面,加大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将其由过去的10分提高到40分,其中基本技能操作15分,实验技能20分,实验报告5分。把实验考试和理论考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此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
2.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4加强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
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我院加大了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投入,建立了综合性实训基地,设立了基础训练室、仿真训练室、标本处理室等。训练室按照生物实验室标准规划布局,设立污染区、过渡区及清洁区。基础训练室配备简单的检验器材和仪器,供各专业课基本技能操作训练使用,如移液管、微量加样器、振荡器、载玻片、染液、显微镜等。仿真训练室配备大型自动化仪器、试剂盒等,供各专业课岗位技能训练使用。基础训练室和仿真训练室均配备专职实验教师,实行预约制度,定时对学生开放。在实训教学中,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普及,如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尿液、分泌物等标本里有一些已知或未知的病原微生物存在,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操作过程中难免产生微小飞溅、气泡、爆破性气溶胶等,易造成感染,因此,实验后的标本应妥善处理。在实训中,养成学生戴口罩、实验前后洗手等习惯。对于一些要求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如采血、吸血、推片、血细胞形态观察、移液管和微量加样器的使用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在训练室自主选择项目进行操作练习,培优补差,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
2.5实施校院合作培养模式
2.6加大实习考核力度,以考促练
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使学生初步具备临床所需基本素质的必要过程,是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为了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我们加强了实习前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及实习期间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制定了考核项目及标准,并将考核成绩计入毕业成绩,达到了以考促练的目的。2.7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技能竞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竞争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院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和学生都要参与,注重竞赛过程,并贯穿课程学习始终。在医学检验技术课程开课时就安排竞赛,把期中、期末考试与理论、实验考核全列为竞赛项目。学生通过竞赛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综合素质,培养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3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效
关键词:PBL病案分析模式音乐治疗临床应用应用分析
PBL是一套创设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称做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它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就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在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我校音乐治疗专业2012级学生共2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4名,对照组15名。对实验组在2014年秋季学期“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进行一学期的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
(二)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的应用
1.教学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都进行32学时的实践教学。对照组进行4学时传统的“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四段式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接受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制定学习目标―找寻及整理资料―解答问题与评估结果”PBL病案分析的教学模式。老师将教学内容于课前一周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愿组合为7人左右的学习小组,进行预习和自发讨论,并组织课件。内容针对案例展开,并提出最终的音乐治疗计划方案。该演讲由1~2名学生代表发言,演讲完毕,其余同学就其病例提问,采取即问即答的形式。在讨论中,教师在学生讨论偏题时给予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及错误进行解答和总结。
2.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效果评价
(1)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教学法效果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理论水平、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评级分为四级:极高、高、一般、无效。将两组效果评级中“极高”和“高”两个等级合并统计效果,用卡方检验。
(2)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评价,以期末考试考分评级,采用excel图表进行评级。
二、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两组学生的评价如表1所示。在评价效果中“极高”和“高”等级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教学法效果的评价比较: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p
(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
教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期末考试评价结果如表2:
三、讨论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中。加拿大安大略湖(Ontario)麦克马斯特(McMaster)医学院对毕业生的抽测发现,学生对前几年所学内容的遗忘率竟然高达90%,经过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医学院的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所中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的连接并不紧密,由于学生在校的学习往往强调背诵所学知识,无法及时应用于实际的工作情境,这种学习方式无法确实掌握病症。这使医学院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同时发现,医学院学生与医院医生所处的情境不同,医学院的学生倾向以“正确答案”获得高分,但寻找“正确答案”无法协助学生开放性思考,反而学到的是一成不变的单一思路,于是让学生一入学就面对实际病人进行学习。随后,1966年,医学院成立专家小组,抛弃了以学科为中心设置课程的“标准”做法,制订了一个“三年规划”,标志着PBL的诞生。
国内对于PBL开展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主要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并逐步尝试和探索将PBL引入国内教学实践之中。港台地区和内地的PBL教学法开展还不普遍,香港大学医学院在大学三年级进入临床阶段开始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台湾辅仁大学医学系采用在大学三年级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PBL教学法。他们所开展的PBL教学,原则上都是在临床阶段进行。内地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PBL教学法的探索和研究,四军大、南京医大、浙江大学医学院等是在七年制或研究生的临床实习阶段开展的;北大医学院和白求恩医大是在基础阶段的部分过渡课程进行的;西安交大医学院是在联合办学大专班的学生中实验探索的;湖南医科大学是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暨南大学是在口腔内科实验教学中实施的。
现国内开设音乐治疗专业的学校共有六所,在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将主客体合二为一。学生通过角色的变换,体验作为治疗师和来访者两个角色的不同感受。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将学生置于虚拟的音乐治疗临床实践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体现了“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到学生擅长的领域。结合学校新建的音乐治疗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在音乐治疗临床应用课程中运用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可以根据音乐治疗案例模仿创设情境、运用视频模仿创设情境、运用图片显示创设情境、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将实验室的布置尽可能与心理咨询诊所的工作环境相符,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案例式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参与课堂的机会。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不但可以愉快地理解案例本身反映出的基本原理,而且可以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立复合型音乐治疗人才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提供新模式,为优化和完善音乐治疗专业课程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Dubovsky,S.L.(1990).Generalizedanxietydisorder;Newconceptsandpsychopharmacologicaltherapies.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51(Suppl.1),3-10.
[2]Nies,A.S.(1990).Clinicalpharmacologyofbeta-adrenergicblockers.MedicalProblemsofPerformingArtists,5(1),27-32.
[3]张鸿懿.音乐治疗学基础[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
[4]Lederman,R.J.Performingartsmedicin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1989:320,246-248.
[5]高天.音乐家的舞台紧张以及音乐治疗的应用[J].中央音乐学院报,1998(2):74-79.
[6]华洪珍.论PBL案例分析模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与角色定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294.
[7]吴乃厚.实施“PBL案例分析模式”的手段和途径[J].山西教育,2001(1):17.
[8]张鸿懿.歌唱家心理研究诌议[J].中国音乐,2,42-43.
[9]高天.音乐治疗导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19-20.
[10]BrusciaK.DefiningMusicTherapy,2ndedition[M].Gilsum,NH:BarcelonaPublishers,1998a.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成组V2检验,检验水准A=0.05。
结果
聘请新疆医科大学5位教学督导专家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评教,专家均认为案例式教学法在提升学生兴趣、掌握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法。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喜欢程度为85.5%,并且82.0%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讲授法更适合于临床肿瘤学教学。案例教学法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并且还可以看出案例教学至少具有以下3个优势。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点得到87.8%的学生肯定。案例教学法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起引导作用。课堂上改掉教师一人唱主角的做法,由学生唱主角,让他们有机会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敬,为这门课做出了贡献,也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