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政务公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

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

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

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

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

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

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

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

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

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

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

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

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

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

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

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

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

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

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

病毒药物治疗。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

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

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

功能抑制等;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大于30];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

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

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

大量新的子代病毒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

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ARDS、休克、

脑病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多种并发症。

(二)病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

生、固有层黏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

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的改变;危重症者可合并弥漫性肺泡损害;

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急性坏死性

脑病表现为丘脑为主的对称性坏死性病变;合并心脏损害时出

现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等心肌炎的

表现。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

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

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

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

感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

现。

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发热逐渐消退,

(二)并发症

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

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炎,重症

流感患者容易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严重者可出

现ARDS。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

(Guillain-Barresyndrome)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

儿童。

3.心脏损伤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心

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

和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

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部分

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3.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

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4.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升

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1)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和免疫

荧光法。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病毒抗原

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2)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

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目前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

快速多重PCR。荧光定量PCR法可检测呼吸道标本(鼻拭子、咽

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且可区分

流感病毒亚型。对重症患者,检测下呼吸道(痰或气管抽取物)

标本更加准确。

(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是

流感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病毒培养周期较长,生物安全条件

要求高,不建议应用于临床诊疗。

(4)血清学检测: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呈4倍或

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IgM抗体检测敏感性较低,不建议

常规使用。

(四)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

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

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急性坏死性脑病CT或MRI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损伤,包

括双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第

四脑室、中脑水管腹侧)和小脑髓质等。

五、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

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流感高

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检测。在

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检测常见呼

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一)临床诊断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

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

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

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

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3.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4.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

平呈4倍或以上升高。

六、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器官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七、鉴别诊断

(一)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

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

证据。

(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

要限于相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

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非流感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

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

可资确诊。

八、治疗

(一)基本原则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

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2)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分

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

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征

时使用抗菌药物。

6.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

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辨证使用中医药。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

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

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

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小时内,

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后,再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

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

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括以

下几种:

①奥司他韦(胶囊/颗粒):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

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月龄,每次3.0mg/kg,每日2次;

9~11月龄,每次3.5mg/kg,每日2次。1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

荐剂量:体重不足15kg者,每次30mg,每日2次;体重15~

23kg者,每次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每次60mg,

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

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

量。

②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

年,用法:每次10mg,每天2次(间隔12小时),疗程5天。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较高,应

慎用。

③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天新生儿

6mg/kg,31~90天婴儿8mg/kg,91天~17岁儿童10mg/kg,静

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2)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感的

治疗。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疗程5天。我国临床应用

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针对甲型流

感病毒,但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

(四)重症病例的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

器官保护和功能支持。

1.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需要密切监护,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常规氧疗、鼻导管

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对难治性低氧血症

患者,可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

持治疗。

2.对于重症流感患者,抗病毒治疗疗程尚不明确,有条件

双倍剂量或联合应用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变化,积极留取标本送检病原学,及时、合理应用抗细菌或抗

真菌药物。

4.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给予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

处理;急性坏死性脑病无特效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丙种

球蛋白等治疗。

(五)中医治疗1.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

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连翘15g桑叶10g菊花10g

桔梗10g牛蒡子15g竹叶6g芦根30g

薄荷(后下)3g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

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口

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

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

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5g柴胡15g

生甘草10g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

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

(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2.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

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炙麻黄6g生石膏(先煎)40g杏仁9g知母10g

鱼腥草15g葶苈子10g黄芩10g浙贝母10g

生大黄(后下)6g青蒿15g赤芍10g生甘草3g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安宫牛黄丸1丸;

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

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

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减

生晒参15g炮附子(先煎)10g黄连6g金银花20g

生大黄6g青蒿15g山萸肉15g枳实10g

3.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浙贝母10g

杏仁10g青蒿10g炙枇杷叶10g焦三仙各10g

注:

1.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

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2.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

量,无儿童适应证的中成药不宜使用。

九、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手

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引导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

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限制疑

似或确诊患者探视或陪护,减少住院患者感染流感。

(三)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

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四)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终

末消毒。

(五)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适

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行手

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疑似或

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应隔离治疗,不可带病工作。

十、预防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罹

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

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

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

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露后48小时用药。可使

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剂量同治疗量/次,每日一次,使用

7天)。

(三)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

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

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

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

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

THE END
1.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病情描述: 身体不舒服,去医院后,医生建议做个血生化,想知道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 医生回答(1) 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血常规和血生化的检查内容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血常规的检查主要针对于血液细胞、血浆蛋白、血小板和细胞体积等,用于一些疾病的筛查。而血生化的项目就比较多,而且也比较有...https://mip.pingguolv.com/ask/uAduDPn.html
2.血常规与生化的区别是什么问答频道指导意见:血常规和生化是有区别。血常规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能反映人在感染时,或在失血时,凝血功能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指标。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离子、血糖、血脂等情况,是在肝功能异常,肾脏又出现问题,或血糖升高、离子紊乱等情况,需要检查的内容。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https://m.bohe.cn/ask/mip/48t5y40c5ekqtbi.html
1.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 语音内容: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没办法比较哪个好或者不好,要看想做哪方面的检查排除什么疾病,血常规主要是反应有没有血象高感染,还能反映贫血状况,或者是有没有血液病等等,生化检查主要是查肝功、肾功、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等的检查结果,这个和贫血的检查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情况...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351238/
2.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39降网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 血常规和生化一般是指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通常情况下,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没有哪个更好的说法,血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都是比较好的。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抽血的方式进行检测,可以判断血液中的细胞数目以及血小板、白细胞等血液成分的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异常现象。生化检查主要是通过...https://askar.39.net/a/230323/i79ht98.html
3.血常规和生化哪个好爱问知识人此外,在进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之前,患者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如不吃饭、不喝水等,以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https://iask.sina.com.cn/b/newgnpvNjpCaJ.html
4.血常规和生化哪个比较好权威文章血常规和生化哪个比较好 血常规检查和血生化检查是两种不同的方式,并没有哪个好的说法,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1、血常规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相应的疾病,测量血中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能确诊病情,对症治疗。 2、血生化检查:主要提供医生诊疗依据,对血液中电解质、酶、脂类、糖类、代谢物等,能进行测定,在...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2107681.html
5.生化和血常规检查哪个要空腹?生化和血常规检查哪个要空腹?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不同的医院,...https://xyk.hkdyfy.cn/info/1014/1104.htm
6.血生化和血常规的区别有哪些?血生化和血常规是两种常见的血液检查,它们的主要区别包括检查内容不同、作用不同、检测方法不同等。 1.检测内容不同:血生化通常包括对血液中多种生化指标的测量,如血糖、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血脂等;而血常规主要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比例等指标。 https://www.jd.com/pccontent/12073421
7.典型教学案例3:雄猫尿道阻塞的诊断与治疗患猫保定后,于前肢头静脉处采血2mL,分别注入血常规采血管(EDTA抗凝管)和生化采血管(肝素锂抗凝管),轻轻上下颠倒数次充分抗凝,立即放入动物用血常规检测仪和血液生化检测仪中进行检查。 3.1.3 X线检查 采用侧卧位对患猫进行X线检测。 3.2 诊断结果 3.2.1 一般检查结果 ...https://smkxxy.lyun.edu.cn/info/1358/7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