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期阶段的癌症患者均有机会接受单药、联合等方式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很多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个体性差异,很多患者和家属希望知道如何评估免疫治疗的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免疫治疗的“奇怪疗效”
因此免疫治疗有着跟传统治疗不同的“奇怪疗效”——包括了延迟反应、假性进展和超进展三种主要表现[1]。
假性进展是指在接受免疫治疗期间,由于淋巴细胞浸润、水肿和坏死,出现肿瘤体积增大的现象或者产生新病灶,但并不是真正肿瘤细胞增殖。
超进展是患者在接受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后,病情迅速恶化、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或肿瘤负荷快速增加的现象。超进展的发生率为4%~29%。
化疗、靶向治疗、放疗主要依靠传统的实体瘤评估标准RECIST评估疗效。然而以上现象说明了用常规的RECIST标准很难去确切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那么究竟该怎么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呢?评估疗效时,要做哪些检查?
评估疗效时,要做哪些检查[2-3]?
1、体格检查和患者主观报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疼痛情况和体力状态等等来间接评估疗效。
2、影像学检查
在影像学检查中,根据不同的癌种,有不同的部位和检查方式。例如:肺癌:需要定期检查胸部CT、上腹部CT、骨ECT和颅脑核磁[1];
疗效的好坏主要靠观察影像学显示出的肿瘤大小变化来判断。一般来说患者会在治疗前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检查结果作为疗效的“基线”。治疗开始后则会每2-3个周期再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把检查结果和“基线”做对比,看看肿瘤大小是否有变化,免疫治疗是否有效。
3、实验室检查
主要监测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还有血液中一些能反应免疫治疗疗效的分子的检测,包括循环肿瘤DNA和循环肿瘤细胞等。
4、病理学检查
包括肿瘤组织内的纤维组织占比、坏死和囊性变等病理学改变等等。
免疫治疗什么时候起效?疗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irRECIST标准是在irRC标准基础上发展而来。该标准参考RECIST1.1标准选择靶病灶和定义PD,对于初次评定的PD需要在至少4周后重复确认。然而,该标准相对于irRC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较少。
3.实体肿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RECIST)
为提供一致的参考标准,RECIST工作组于2017年提出了iRECIST标准。该标准在RECIST1.1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评价指标包括免疫完全缓解(iCR)、免疫部分缓解(iPR)、免疫稳定(iSD)、免疫不确定进展(iUPD)、免疫明确进展(iCPD)。
对于首次评价的iUPD,需要在4~8周后再次确认。iRECIST标准首次给出了iBOR的定义,强调了疗效判定不仅依靠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也很重要。
4.实体瘤PET疗效评价标准(PERCIST)
PERCIST评价标准适用于PET/CT检查评估肿瘤代谢。根据PET/CT扫描结果,PERCIST标准中将肿瘤疗效分为四个等级[1]:完全代谢缓解(CMR)、部分代谢缓解(PMR)、疾病稳定(SMD)、疾病代谢进展(PMD)。
5.修订后实体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价标准(imRECIST)
这么多评价标准,到底哪个更准确呢?
划重点
以上这些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虽然减少了因为免疫疗法的特殊缓解模式而导致的评估结果的误差,但还存在较多局限,临床应用也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RECIST1.1仍然是目前晚期实体瘤临床疗效的一个主要评价标准,iRECIST标准可以作为一个次要的评价标准用于临床研究。一般来说采用RECIST1.1进行疗效评估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肿瘤缩小或消失
完全缓解(CR):疗效最好。可以简单的理解成肿瘤完全消失,就是治疗后复查,发现原有的肿瘤病灶基本都消失了。
部分缓解(PR):疗效其次。指的是治疗后复查,发现原有的肿瘤病灶明显缩小,整体缩小程度大于30%,但病变还在。假如一个10cm的病灶,治疗后肿瘤小于7cm,这就是PR。
2.疾病稳定(SD)
有疗效但很一般。指的是治疗后复查,发现原有的肿瘤病灶变化不大。肿瘤整体缩小程度不到30%,增大程度不到20%。假如一个10cm的病灶,治疗后变为7-12cm之间,就是疾病稳定。
3.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病灶
无效。指的是化治疗后复查,发现原有的肿瘤病灶增大超过20%,或者出现新的肿瘤病灶。假如一个10cm的病灶,治疗后变为12cm以上,就是PD。并且,哪怕10cm缩小到3cm,只要新出现一个明确的肿瘤病灶,无论原有病灶缩小的多明显,都是PD。
参考文献:
[1]杨爱珍,项方,贾绍昌.肿瘤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方法的进展[J].江苏医药,2012,38(17):3.DOI:CNKI:SUN:YIYA.0.2012-17-031.
[2]杨宏,李皓静,罗丹阳,何敏,陈速研,王相成,杨昊.肿瘤免疫治疗超进展的研究和展望[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2,50(02):297-301.DOI:10.15972/j.cnki.43-1509/r.2022.02.036.
[4]关雅萍,王俊.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精准评估[J].医药导报2022年41卷3期,309-313页,ISTICPKUCA,2022.DOI:10.3870/j.issn.1004-0781.2022.03.006.
[5]胡岚萍,邱大胜.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影像学评估现状[J].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2):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