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咯血,恐怕令人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肺结核了;D二聚体升高,更加可见于多种疾病,炎症、创伤、血栓,甚至也可见于妊娠、老年等生理情况;胸水包括渗出性和漏出性,前者可见于炎症、肿瘤等,后者可见于低蛋白血症、心力衰竭等。凡此种种,如何统一到一个疾病上?
随着医学检验亚学科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诊断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不同亚学科的专业组之间的鸿沟也越来越大。例如骨髓细胞学和微生物,尽管都是显微镜下的世界,但其诊断内容大相径庭。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MDT)是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的过程,当前,MDT在不少专病的诊疗上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我看来,不仅临床大夫需要MDT,检验科也需要MDT,MDT也需要检验科。
【案例经过】
1.现病史:女性,48岁,1月余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连声咳,以干咳为主,偶咳白色黏痰,痰易咳出,曾有几次咳血丝痰,咳嗽剧烈时伴头晕、全身乏力、胸闷痛、气紧,休息10余分钟后可逐渐缓解,无畏寒、发热,无午后潮热、盗汗等不适,多次至当地医院门诊输液治疗(具体不详),咳嗽症状无明显好转。胸片提示:1.两肺炎症;2.心影增大;3.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口服“头孢克肟胶囊、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及止咳化痰对症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门诊拟“肺炎”收入院治疗。
2.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静脉正常。呼吸节律规整。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两下肺可闻及散在少量湿性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界向左侧扩大,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患病以来,体重下降5Kg。
3.既往史:冠心病史6年余,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二级预防用药,平时仍有反复胸痛不适,活动后明显。胃炎10余年,平素偶有胃痛。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4.实验室检查:肝功:总蛋白61.6g/L,白蛋白38.3g/L。D-二聚体定量2288ng/ml。血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淀粉酶、脂肪酶、凝血功能等未见异常。胸水常规:眼观黄色混浊,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总数2760×106/L,间皮及组织细胞40%,多叶核细胞35%,单个核细胞百分比25%。
5.处理经过
①胸水细胞形态:
图1:离心浓集细胞制片
图2:瑞氏染液∶缓冲液=1∶3染色5min
图3:瑞氏染液∶缓冲液=1∶2染色10min
图4:瑞氏染液∶缓冲液=1∶2染色15min
②胸水生化和肿标等:
胸水生化:蛋白测定(浆膜腔)41.4g/L,乳酸脱氢酶测定(浆膜腔)859U/L,白蛋白*28.2g/L。呼吸系统肿瘤标志物(胸水):铁蛋白5519.59ng/ml,糖基抗原CA1251796.20U/ml,非小细胞肺癌抗原219.69ng/m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46.97ng/ml,鳞状细胞癌抗原定量>70.00ng/L。胸水涂片找抗酸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胸水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呼吸系统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2.93ng/ml(0.00-5.00),糖基抗原CA12571.3U/ml(0.00-35.00),血清铁蛋白221.39ng/ml(4.63-204.00),非小细胞肺癌抗原4.01ng/ml(0.00-3.3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5.37ng/ml(0.00-23.00)。
③肺动脉CTA+腹部CT:
1.CTPA:右肺下叶肺动脉主干及前基底支肺动脉栓塞,复查较前好转;2.右肺门影增大,淋巴结肿大?占位性病变?请结合临床;3.右肺中下叶小结节,建议定期复查;4.纵隔淋巴结肿大;5.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并左肺不张;6.轻度脂肪肝;7.两侧附件区节育术后改变。
④胸水病理结果:
【案例分析】
1.如何解释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肿瘤为何是易栓症的因素之一?
易栓症是指存在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性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易栓症一般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遗传性在中国人群中以抗凝蛋白缺陷最为常见,包括抗凝血酶缺陷、蛋白C缺陷和蛋白S缺陷;获得性以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肿瘤性疾病最为常见。
恶性肿瘤造成血栓的机制可能包括:癌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和促凝蛋白,激活凝血途径;通过表达纤溶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调控纤溶系统的变化;抑制蛋白C活性,上调组织因子的表达;与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损伤内皮细胞;增加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多条途径,促进血栓形成的风险。
2.PTE的求因检查应该注意什么?
抗凝药物可干扰抗凝蛋白的检测结果。抗凝血酶是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和磺达肝葵钠等药物的作用靶点,此类药物的使用可短暂影响抗凝血酶活性水平。蛋白C和蛋白S是依赖维生素K合成的抗凝蛋白,在维生素K拮抗剂(VKAs)用药期间其水平降低。因此,抗凝血酶活性检测需停用肝素类药物24小时以上;蛋白C和蛋白S活性检测需停药2-4周以后,且通过PT或INR评估停药后的残留抗凝效果。
【总结】
检验科是一个与几乎所有专科疾病都有关的科室,也是一个临床诊断的集大成者的专科。检验科内开展MDT,在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中开展“教学查房”,或叫多专业组协作,有利于促进不同专业组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促进诊断水平的提高。
临床诊疗需要检验科的参与,MDT的开展同样需要检验科的加入。但,古语有云,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地认识自己,了解实验项目的原理、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不断地认识他人,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了解实验项目对诊疗的价值,临床对实验室的需求;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更好地在MDT中扮演一个有价值的角色。
例如检验科在血友病的围手术期多学科管理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这只是一个开始……
【参考文献】
[1]李国,陆慰萱,王辰.恶性肿瘤合并肺栓塞60例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7):550-55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4):1060-1087.
[3]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易栓症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