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规消毒皮肤,范围大于5cm,动脉血气针采血时应将血气针筒
自动形成负压状态,以40°刺入动脉。
(2)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应垂直或以40°进针,穿刺前先抽吸肝素
0.5ml,湿润管腔,后弃去。血气分析采血量一般为0.1~1ml。采血毕,
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5~10分钟。
二、尿标本
1.常规尿标本
(1)除测定尿比重需测100ml以外,其余检验留取30~50ml即可。
(2)妊娠试验要留晨尿。
(3)女性患者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
2.12小时尿标本:嘱病人于晚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后,开始留尿,
至次晨7时留取最后一次尿,将全部尿液盛于集尿瓶。
3.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后开始留取
尿液,至次晨7时留取最后一次尿,将全部尿液盛于集尿瓶内。
4.尿标本培养
(1)中段尿留取法:戴好手套后,协助用肥皂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
液清洗尿道口和外阴部,再用消毒液冲洗尿道口,无菌生理盐水冲去消毒液,
然后收集中段尿5~10ml。
(2)导尿术留取法清洁方法同导尿术,收集5~10ml于无菌试管中。
5.常用防腐剂的作用及用法
三、粪便标本
1.常规标本:嘱病人将粪便排于清洁便盆内,用检验匙在粪便中央部
分或黏液、脓血等异常部分取约5g放于检便盒内。
2.检查阿米巴原虫:便器加温至接近人体的体温,排便后标本连同便
盆立即送检。
3.蛲虫标本:患者睡觉前或清晨未起床前,将透明胶带贴于肛门处。
取下并将已粘有虫卵的透明胶带面贴在载玻片上或将透明胶带对合,立即
送检。
四、痰标本、咽拭子
1.痰标本:如查癌细胞,应用10%甲醛或95%酒精固定痰液送检。
2.咽拭子标本:真菌培养时,须在口腔溃疡面上采集分泌物。
【思维导图】
【巩固训练】
1.关于采集标本,错误的是:
A.尿糖定性,留12h尿标本
B.尿妊娠试验,可留晨尿
C.痰标本采集前应先漱口
D.大便查阿米巴原虫,便盆应先加温
【答案】A。解析:尿常规标本用于尿液常规检查,检查有无细胞和管
型,特别是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和尿蛋白、尿糖等项目的测定。12小时尿
标本常用于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计数。
A.清晨空腹B.餐前半小时
C.餐后半小时D.临睡前
【答案】A。解析:生化检验的血标本应清晨空腹采集,进食可使血液
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检查结果。
知识点2·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1.正常脉搏: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节律规则,强弱一致。
2.异常脉搏
各类脉搏定义及常见疾病
3.脉搏测量
(1)部位:首选桡动脉。
(2)患者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30分钟再测量。
(3)不可以用拇指诊脉,以防拇指小动脉与患者脉搏相混淆。
(4)绌脉:由两名护士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人测脉率。由听
者发“始”“停”的口令,计数1分钟,记录方式:心率/脉率。
1.患者张某,男性,因心律失常入院,入院时测心率为140次/分,而
后体温每升高1℃,脉率约增加10次/分,该患者属于:
A.心动过速B.心动过缓
C.间歇脉D.脉搏短绌
【答案】A。解析: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100次称心动过速。常见于发
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等,它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机制,
以增加心排量、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一般体温每升高1℃,成人脉率
约增加10次/分,儿童则增加15次/分。
2.脉搏短绌最常见于:
A.房室传导阻滞B.频发房早
C.心房颤动D.心室颤动
简称绌脉。其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常
见于心房纤颤的患者。绌脉越多,心律失常越严重。
知识点3·无菌技术★★★
一、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及更换床单等工作,减少走动,避免
尘土飞扬。
2.工作人员:要求着装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3.操作
(1)操作者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手臂保持在腰
部水平以上或操作台面以上,不跨越无菌区,不触及无菌物品,不能面对
无菌区说话、咳嗽、打喷嚏。
(2)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无菌物品
在空气中不得暴露过久;无菌物品疑有或已有污染时不可再用,应予以更
换或重新灭菌。
(3)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4.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须分别放置,且有明显标志。
(2)无菌物品须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不可暴露在空气中。无
菌包或无菌容器外须标明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存放在清洁、干燥、固定
的地方,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
(3)定期检查无菌物品保存情况,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纺织品材料
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否则一般为7天,一旦过期或受潮须重新
灭菌。
二、常用无菌技术
1.无菌持物钳
(1)消毒液面在持物钳轴节上2~3cm或镊子1/2处,持物钳轴节
打开。
(2)取、放无菌持物钳时应闭合钳端,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
(3)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到远处夹
取无菌物品时需将无菌持物钳和容器一同搬移,就地使用。
(4)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夹取油纱条或换药。
(5)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使用频率高的部门(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应每天清洁、灭菌;
干燥法保存每4小时更换l次。
2.倒取无菌溶液法
(1)查对: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有效期。
(2)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隙,液体质量有无浑浊、沉淀、
变色、絮状物。
(3)倒液:手持溶液瓶,瓶签朝向掌心,旋转倒出少量溶液冲洗瓶口,
再由原冲洗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
(4)开启的无菌溶液有效期:24小时。
3.无菌包
(1)检查:取出无菌包,先检查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灭菌标识,
无菌包是否包紧,有无潮湿、破损,确保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2)开包:将无菌包放在清洁、干燥的平面上,解开系带卷放在包布
角下,依次揭左、右角,最后打开内角,注意手只能接触包布外面,不可
触及包布内面。
(3)取物:用无菌钳取出所需无菌物品,放在备好的无菌区域内。
(4)包扎:如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则按原折痕包扎好,注明开包日
4.无菌盘
(1)将无菌治疗巾双折铺于治疗盘上,再手持无菌治疗巾上层下边两
外面角,向上呈扇形折叠,开口向外,放入无菌物品。
(2)手持无菌治疗巾的外面覆盖上层无菌巾,使上、下层边缘对齐,
开口侧边缘向上翻折两次,两侧边缘分别向下折1次,露出治疗盘边缘。
小时。
(4)铺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铺好的无菌盘也应保持干燥,以免潮
湿污染。
(5)操作中不要跨越无菌区;铺好的无菌盘应尽快使用。
5.戴无菌手套
(1)手套外面为无菌区,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已戴手套
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内面。
(2)手套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1.下列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是:
A.手持无菌镊的1/2处
B.持无菌容器时手指可触及容器边缘
C.将无菌敷料伸进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
D.将无菌盘的盖巾扇形折叠时,开口边朝外
【答案】D
A.12hB.8h
C.6hD.4h
【答案】D。解析: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每个容器只放一把无菌持物钳,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干燥保存法,即将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罐保存在无菌
包内,使用前开包,4小时更换一次。
知识点4·先天性心脏病★★★
一、病因
1.遗传因素:主要包括染色体易位和畸变,单基因突变等。
2.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病毒感染、接触大剂量放射线及大剂量服药等。
二、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在左、右心之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
之间有异常通路,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血液从左向
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剧烈哭闹、屏气等情况使肺动脉或右心压力增高
并超过左心时,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常见于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因心脏结构的异常,当右心压力增高超
过左心时,静脉血流入右心后不能全部进入肺循环达到氧合,而是直接进
入体循环,出现持续性青紫。常见法洛四联症等。
3.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左、右心腔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或
分流,通常无青紫。常见主动脉缩窄和肺动脉狭窄等。
三、常见先心病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1)临床表现:决定于缺损大小和肺循环阻力。小型缺损无明显症状,
中、大型缺损时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肺部感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体征: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响亮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肺
动脉第二心音增强。
(3)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显著时,产生右向左分流而呈现持
久性青紫。
(1)症状随缺损大小而不同,大型缺损时,症状与室间隔缺损相似。
(2)体征: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且固定分裂。
(3)X线:“肺门舞蹈”征。
3.动脉导管未闭
(1)临床表现:脉压增大(>40mmHg);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毛
细血管搏动和股动脉枪击音等)阳性。
(2)体征: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有粗糙响亮的连续性机器样
杂音,占据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
(3)差异性发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
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
右上肢正常的现象。
4.法洛四联症:婴儿期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
(1)病理改变: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其中肺动脉狭窄决定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2)临床表现
①青紫:最突出的表现。
②缺氧发作: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患儿活动、哭闹、便秘
时,突然发生该处局部痉挛,引起一过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
患儿表现头晕、头痛,严重者突然晕厥、抽搐。
③蹲踞现象:婴儿期常喜膝胸卧位,年长儿蹲踞现象,是保护性姿势。
因蹲踞时下肢屈曲,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
体循环阻力增加,使右向左分流量减少,缺氧症状得以暂时缓解。
④杵状指(趾)。
⑤并发症:脑血栓、脑脓肿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体征:患儿发育落后,心前区隆起,胸骨左缘第2~4肋间闻及
Ⅱ~Ⅲ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4)X线:“靴形心”,即心尖圆钝上翘,肺动脉段凹陷,肺野清晰。
四、护理措施
1.休息:恢复心脏功能的重要条件。
2.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控制水及钠盐摄入;少量多餐,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准确记录出入量。
3.预防感染:避免受凉,必要时保护性隔离,一旦感染尽快治疗。
4.预防血栓:法洛四联症患儿血液黏稠度高,发热、出汗、呕吐腹泻时,
体液量减少,加重血液浓缩易形成血栓,因此要注意供给充足液体,必要
时可静脉输液。
5.缺氧发作的处理:置患儿于膝胸卧位,吸氧,给予吗啡及普萘洛尔
抢救。
1.(多选)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包括:
A.发绀B.左侧前胸壁隆起
C.蹲踞D.呼吸困难、缺氧性发作
【答案】ACD。解析: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包括:青紫,缺氧发作,
蹲踞,杵状指(趾)。
2.法洛四联症的四个畸形组成不包括:
A.室间隔缺损B.肺动脉狭窄
C.主动脉骑跨D.房间隔缺损
【答案】D。解析:法洛四联症的四个畸形组成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
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知识点5·青霉素过敏★★★
1.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抗原性,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半抗原)与
组织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使机体呈致敏
状态。
当机体再次接受类似的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
原抗体反应,出现一系列过敏反应。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2.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
(1)皮试适用症:使用青霉素前无过敏史(最重要的护理措施),初
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中途更换青霉素批号时。
(2)青霉素皮试液应现用现配,因青霉素皮试液极不稳定,特别是在
常温下易产生降解产物,导致过敏反应。
(3)青霉素过敏试验和注射前备盐酸肾上腺素等。
(4)护士应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5)严密观察患者,首次注射后应观察30分钟,以免发生迟缓性过
敏反应。同时,注意倾听患者主诉。
(6)皮试结果阳性者禁止使用青霉素,及时报告医生,在体温单、医
嘱单、病历、床头卡、门诊病历上醒目地注明,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3.皮试液配制,浓度为200~500U/ml。皮内注射(ID)0.1ml皮试液,
含青霉素20~50U。20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4.结果判断
(1)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不红肿,无红晕,无自觉症状。
(2)阳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直径>1cm,或周围出
现伪足,有痒感。
皮试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在体温单、病历、医嘱单、床头卡醒目注明,
同时将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
5.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为
呼吸道症状和皮肤瘙痒。
(1)呼吸道阻塞症状:胸闷气促、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紫绀
等,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引起。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
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可能
由脑部缺氧引起。
(4)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6.处理
(1)停药,就地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2)首选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皮下注射,具有收缩血管、
增加外周阻力、兴奋心肌、增加心排血量及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如
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0.5ml,直至脱离危险。
(3)氧气吸入,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药(尼可刹米或洛贝林)。
(4)抗过敏:地塞米松5~10m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
200~400mg+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给予抗组胺药。
(5)纠正酸中毒。
(6)对症治疗,如给予升压药;对心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气
管插管等。
(7)观察生命体征、尿量等,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不宜搬动。
1.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盐酸肾上腺素B.苯肾上腺素
C.盐酸异丙嗉D.去甲肾上腺素
【答案】A。解析: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
血量不足,引起循环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是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引起。而盐酸肾上腺素具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高血压;增加心
排出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黏膜水肿的作用,正好治疗过敏性休克。
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临床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面色苍白,出冷汗
B.头晕、眼花
C.血压下降
D.胸闷、气急
【答案】D。解析: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的一种,表
现为:呼吸道症状(因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导致病人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
发绀、窒息并伴有濒死感);循环系统症状(病人可表现为面部苍白、出冷汗、
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迅速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缺血、
缺氧导致脑组织水肿而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皮肤过敏
症状(可以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常常以呼吸道症状或皮肤瘙痒为最
早出现的症状。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