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专业:动物科学课程代码:4600020
先开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生化学课程性质:必修
执笔人:潘庆杰审定人:张廷荣
第一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动物繁殖学》是研究动物繁殖理论和繁殖技术的科学,它以动物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动物育种学、饲养学、卫生学、产科学及传染病学相联系。它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1.动物繁殖在畜牧学中的位置。
2.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内容:生殖生理、繁殖技术、繁殖管理。
3.动物繁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动物繁殖的研究发展过程。
5.简述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6.介绍课程安排与要求:内容安排、实验安排、教学实习安排。
第一章动物的生殖器官(4-6学时)
本章内容以动物生殖器官的解剖与功能为主,通过讲授使同学基本掌握雌雄性生殖系统各部分组织器官的解剖特点与生理功能,讲述主要以家畜、家禽及常见经济动物为主,搞清动物生殖器官的特点,为学好以后章节打下基础。
(一)雄性的生殖器官
1.睾丸:解剖特点、组织结构、生理功能。
2.附睾:外形、组织构造、生理功能。
3.输精管的构造与作用。
4.副性腺: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的解剖特点、副性腺的生理功能。
5.尿生殖道、阴茎。
(二)雌性的生殖器官
1.卵巢的形状、位置、组织结构、生理功能。
2.输卵管和子宫的构造特点、类型与生理功能。
3.阴道与外生殖器官的特点。
重点难点:
睾丸的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卵巢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
思考题:
1.雌性、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是什么?
2.试比较马、牛、羊、猪生殖器官的异同点。
参考阅读:
性腺的发生及性细胞的形成。
建议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辅助以多媒体、模型或标本等。
第二章生殖激素(5-6学时)
激素的作用贯穿于生殖过程的始末,没有生殖激素,生殖活动无法进行,所以学好本章内容,是学好繁殖学的关键。本章主要搞清各种生殖激素的产生、生理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一)概述
1.生殖激素的概念
2.生殖激素与动物生殖机能的关系
3.主要的生殖激素的种类和分泌器官
4.生殖激素的作用历程和作用特点
(二)神经激素
1.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2.松果腺激素
3.催产素
(三)垂体激素
1.促卵泡成熟素
2.促黄体生成素
3.促黄体分泌素
(四)性腺激素
1.雄性激素性质、功能与用途。
2.雌性激素性质、功能与用途。
3.孕激素的特点、功能与用途。
4.松驰素的性质与功能
(五)胎盘激素
1.胎盘促性腺激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的产生、分泌特点、功能及用途;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产生、存在特点、功能及应用。
2.其他胎盘激素:胎盘雌激素,胎盘孕激素,胎盘促乳素,胎盘松驰素。
(六)前列腺素
1.前列腺素生理功能、前列腺素类似物
2.前列腺素在畜牧业中的具体应用
(七)外源激素的应用
(八)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
主要的生殖激素的种类、分泌器官及其作用特点。
1.垂体后叶素生理作用有哪些?催产素的产生途径和能够促进分娩的原因是什么?
2.LH、FSH的生理作用及在脑垂体中二者的含量和比例与发情特点的关系。
3.促性腺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是什么?
4.生殖激素产生的主要器官及其作用特点是什么?
5.褪黑激素的生理作用与应用前景如何?
6.性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有那些?
1.其他内分泌素及调节因子对生殖系统的作用
2.生殖激素在繁殖中的应用
3.生殖激素的测定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多媒体。
第三章雄性动物生殖生理(4-5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雄性性机能发育阶段及影响性机能的各种因素,熟悉精子的发生机理与形态结构,精液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等,重点是通过学习,让同学们掌握精子、精液理化性质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雄性动物的性机能
初情期和性成熟,影响雄性动物性机能的因素,初配年龄和采精频率、雄性动物的射精特点,影响雄性动物性功能的外界因素,性机能的神经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