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羿教授介绍,一般来说,与肾脏健康有关的体检项目主要有三个,尿常规、肾脏彩超和肾功能检查。今天,就让李羿教授来为你逐一解读藏在体检报告里的肾脏密码。
尿常规
看懂这三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是尿蛋白。如果尿常规检查单上显示,尿液内检测出尿蛋白,则可能是患有肾炎或肾病的指示。此时,报告持有者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来进一步诊断,必要的时候还要做肾脏穿刺活检。
第二个指标是白细胞。如果尿液中的白细胞呈阳性,这是指示有尿路感染,通常上尿路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是膀胱炎。
第三个指标是红细胞。当检查报告显示红细胞形态正常,这提示报告持有者可能有结石、尿路感染、肿瘤等外科性的疾病。当红细胞形态以变形红细胞为主,则可能有肾小球肾炎等内科性的疾病,
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常见的指标有尿酸、尿素、血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正常数值应该在59-104umol/L,偏高偏低都代表肾脏可能出现问题。
根据肾脏功能的受损程度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可以看出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
当肾小球滤过率比正常值有所增加或轻度下降,这代表肾功能已经受损;当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中度下降,这说明肾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当肾小球滤过率重度下降,说明肾功能受损严重;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15毫升,表示病情已进展到肾衰竭阶段。
李羿提醒,肾功能出现损害的病人,在生活中的用药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非甾体类的抗炎药物,减少使用感冒药物,谨慎用药。
肾脏彩超
注意这些影像描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肾脏彩超的结果都是通过专家的影像文字描述来了解的,其中“阴影”“回声”“占位”都是常见的专业词汇,它们又是什么意思呢?
专家提醒,报告中有关于囊肿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的描述非常重要;囊肿大部分都是良性,除非提示囊肿有出血、有疼痛,就需要做增强CT,判断囊肿是否有特殊的变化。当囊肿小于5公分的直径,建议不作处理,其余情况请尽快到专科进行检查。
专家提醒,报告中具体描述的结石大小、位置、是否引起梗阻是重要信息。4毫米以下的结石通过保守治疗100%都能排出;6毫米到8毫米之间的结石有机会通过饮水、锻炼之后排出。但如果在输尿管处卡住,仍需手术取出。
专家提醒,“占位”在医学的影像学报告里不会轻易出现,当我们发现“占位”“性质待定”这样描述的时候,就提示可能是肾脏肿瘤,建议到专科进行进一步诊断。
重庆大姐为夫捐肾
46岁的熊权与妻子张群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25年的婚姻生活,育有一儿一女。2020年,熊权查出慢性肾衰竭,已到尿毒症期,熊先生随即开始做血液透析治疗。他每周必须到医院透析三次,一次要花4—5个小时。
要想改变这样的状况必须要进行肾移植,等到匹配的肾脏又谈何容易?看着丈夫遭受的痛苦折磨,张群内心非常难受。
张群偶然了解到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赵洪雯主任带领的肾移植团队开展了亲属、儿童、血型不同等多种高难度的肾移植手术,“我和丈夫血型相同,说不定也可以捐献。”
去年11月,熊权终于同意和妻子一起前往西南医院检查。经过移植团队细致评估,张群两个肾脏都很健康,各项指标都符合苛刻的肾移植条件。夫妻俩配型很理想,很快,西南医院亲属肾移植伦理快速绿色通道审核也顺利通过。
2月24日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第5天,张群顺利出院。术后第9天,熊权也出院了。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石亨
提醒
警惕“沉默的杀手”
据统计,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8%,人群基数比较大。但是肾脏病的发生非常隐匿,这和它的功能有一定的关系。前面说到它主要起到排泄作用,而对于排泄中的成分异常,很难用肉眼观察到,病人也很难感觉到。另外,肾脏的功能非常强大,小的肾脏损伤表现不明显,造成它的发病比较隐匿。
但是,如果肾脏病潜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肾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各种症状会逐渐表现出来,比如水盐排泄不充分导致水肿,毒素排泄不充分导致血肌酐增高,以及其他代谢产物指标的升高。同时,还可能出现贫血、高血压、骨质改变,这都是肾脏病发展到比较严重阶段的症状。
在早期时,这些症状不易感觉到,只能通过检查才能发现。我们经常把肾脏病叫做“沉默的杀手”,这是要引起警惕的。
检查的方式比较简单。体检时有一个检查是尿常规,通过对尿液的常规检查,就可以发现成分的异常,比如尿蛋白、尿红细胞阳性。这就是肾脏释放出的早期信号,提示我们肾脏在代谢废物的同时,把不该排出的东西也排出了,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虽然肾脏病的发病率不低,但大多数病人发现时还处于早期阶段,以尿液检查异常为主,处于可防可治的阶段。据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