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蛋白(TotalProtein,TP),可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两类,在机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总蛋白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
血清蛋白具有维持血液正常胶体渗透压和PH、运输多种代谢物、调节被运输物质的生理作用和解除其毒性、免疫作用以及营养作用等多种功能。血清总蛋白不仅可用于机体营养状态的监测,还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蛋白(TP)正常范围:65~85g/L
升高
各种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呕吐、腹泻、高热、休克);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等。
降低
体内水份过多;
各种渠道的血清蛋白丢失,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蛋白丢失性肠病、营养不良及消耗增加,如结核、甲亢、肿瘤;
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细胞病变,肝功能受损等。
2白蛋白
白蛋白(albumin,又称清蛋白)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浓度达38~48g/L,约占血浆总蛋白的50%。肝脏每天约合成12g一20g的白蛋白。清蛋白以前清蛋白的形式合成,成熟的清蛋白是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一多肽链,分子形状呈椭圆形。
白蛋白(ALB)
正常范围:40~55g/L
偶见于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与总蛋白原因大致相同。急性降低见于大量出血与严重烧伤。慢性降低见于肾病蛋白尿、肝功能受损、腹水形成、肠道肿瘤与结核、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和消耗性疾病等。白蛋白如低于20g/L,临床可出现水肿。
3球蛋白
球蛋白(globulin)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的血清蛋白,具有免疫作用。当人体的免疫球系统遇到外来的入侵物时,会根据入侵物的特性产生不同数量的球蛋白,如果入侵物比较难以消灭,它就会刺激淋巴系统产生更多的球蛋白直到入侵物被消灭为止。
球蛋白(GLB)
正常范围:20~40g/L
1、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增强: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动性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马蜂、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2、自身免疫性疾病时的机体免疫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
3、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部分恶性肿瘤等。
4、肾病综合征、过敏反应、肺炎、丝虫病。
5、生理性:血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
1、合成减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综合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等。
2、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如γ-球蛋白缺乏症。
3、放射治疗后或氮芥中毒。4、正常婴儿出生后至3岁。
4白蛋白/球蛋白(A/G)
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A/G
正常范围:1.5~2.5:1
可能是营养过剩疾病引起的白蛋白升高,或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缺乏。
可能是由于白蛋白的减少:
①合成能力的降低;
②血管外渗出的增加,肾硬变,蛋白质渗出性胃肠炎症,肝硬化,灼伤,恶性肿瘤等;
或是由于球蛋白的增加:
①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抗体增加;
②骨髓肿瘤引起的异常蛋白质的增加。血清白蛋白的下降及A/G的下降,对反映肝硬化时的肝功能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