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核医学科PET/CT开机了~~~
PART.01
什么是PET/CT?
科普
PET-CT是利用肿瘤细胞代谢能力旺盛的原理,通过注射显像剂18F-FDG(一种脱氧葡萄糖),参与体内代谢,经过扫描成像,从而发现肿瘤的位置。
威龙PET/CT的引入将助力我院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等疾病诊疗能力及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服务临床患者。同时配备高端放疗定位系统及高压注射器,可以满足临床患者的多项需求。
PART.02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PET/CT?
1。肿瘤患者
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后再分期:
PET/CT检查可一次性获得全身(包括头、颈、胸、腹部、盆腔)的图像,并可进行PET与CT图像完美融合,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在肿瘤TNM分期中起到重要作用。
从头到脚都能看哦!
PET功能图CT解剖图PET-CT融合图
2。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PET/CT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初期分期、中期再次分期及治疗反应评估,治疗结束疗效评估、复发监测、预后评价,特别是淋巴瘤,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前评估、免疫治疗后疗效评估等。
3。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在临床经常遇到常规影像检查发现的病灶,很难区分其良恶性。例如:肺部结节,一般认为80%-90%为良性,CT等常规影像检查认为恶性而被切除的结节中,仍有20%-40%为良性,对于这类患者,如果经过PET/CT显像,就能很好的鉴别其良恶性,准确率高达80%-90%。通过PET/CT检查就可以改变治疗方案或手术切除范围。
4。肿瘤患者随诊过程中监测肿瘤复发及转移:
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新发肿大淋巴结、肺部结节或者随访中出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等情况,通过PET/CT检查就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转移或复发。
5。肿瘤治疗后残余与治疗后纤维化或坏死的鉴别:
普通影像检查仅提供病灶的形态学变化,治疗后局部残留情况无法评估,PET/CT检查可以对病灶区的细胞代谢进行评估,可以对肿瘤残余、病灶纤维化或坏死进行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6。发现转移灶寻找肿瘤原发灶:
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或者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找到原发灶,且高度怀疑患有恶性肿瘤的人群,可以通过PET/CT进行全身扫描,寻找肿瘤原发灶。
7。精准提供肿瘤生物学靶区勾画信息,指导肿瘤放疗计划的制定:
以肺占位伴肺不张的患者为例,当CT检查无法清晰显示肿瘤的实际边界时,PET/CT可以准确显示代谢活跃的肿瘤区域,从而为放疗靶区勾画提供精准的依据,进一步降低放疗副作用。
8。指导临床选择有价值的活检部位或介入治疗定位:
PET/CT检查通过将解剖学表现与病灶代谢活性相结合,对病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同时为临床提供精确的穿刺靶点,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大的肿瘤,往往中心伴坏死(如下图),通过PET/CT肿瘤代谢显像精准定位,提高穿刺成功率。
9。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金标准”:
淋巴瘤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骨骼、肝脏受累,通过PET/CT掌握全身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对于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的制定尤为重要。广泛应用于淋巴瘤初期分期、中期再次分期及治疗反应评估,治疗结束疗效评估。
10。不明原因发热、副肿瘤综合征、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患者的肿瘤检测:
PET/CT显像可以用于辅助判断发热、副肿瘤综合征、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患者,鉴别肿瘤是否存在,对代谢增高病灶能够引导穿刺活检定位,明确有无肿瘤或感染性病变等情况。
11。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可以通过PET/CT精准定位病灶、做术前评价。
阿尔兹海默、帕金森:可以通过PET/CT脑代谢显像对阿尔兹海默进行早期诊断、分期和病程评价、还可以与血管性痴呆等其他类型痴呆进行鉴别诊断。
12。心血管系统疾病
对于冠心病及心肌梗塞的患者,PET/CT是评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存活心肌的“金标准”,可以在术前通过PET/CT心肌代谢显像了解受累心肌活性,指导冠脉血运重建术(介入手术、冠脉搭桥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在术后进行疗效评估。
13。其他
PART.03
PET/CT检查流程:
注意事项
检查当日:预约室登记→病史采集(包括问诊及提供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身高、体重及血糖→注射检查药物→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扫描→听通知离开核医学科→领取报告。
西安交大二附院核医学科PET/CT团队
核医学科配备强大且经验丰富的PET/CT影像诊疗团队,并且由李润明教授牵头组建了疑难病例诊治小组。
核医学科现拥有医护技29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技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6人,我们将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
PET/CT检查地址及联系方式
地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北大街院区)西门诊住院大楼负一层核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