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龙个人简介:魏龙,男,1965年6月出生,山东省济南市人。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高能所博士后,研究员。分别于1985年和1987年获得兰州大学物理系理学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4年获日本政府奖学金并在日本筑波大学学习,先后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至1995年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后;2000年被聘为高能物理所研究员。研究方向:1
魏存峰个人简介:魏存峰,男,1965年6月出生,甘肃兰州人。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主任,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研究方向:1.核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2.物质结构研究及正电子技术表征。研究内容包括:薄膜及纳米材料制备及表征;方法学研究,包括用于表面、近表面研究的低能、单色正电子技术研
发展历程◎2019.06济南先行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主任李国祥带队到中科院高能所考察。◎2019.09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济南先行区申请注册。◎2019.10时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会见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一行,就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进行洽谈。
面向我国芯片及功率半导体封装检测、新能源汽车、精密工件、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无损检测需求,于2019年启动了工业检测4.0研发计划,目前已成功完成X射线精密无损检测设备系列产品的研发,并已具备从低能到高能、从显微到大型整机的完整工业CT设备系列定制化生产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面向国家重大公共安全需求,依托在核探测与核成像技术方面的研发优势,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程化体系,开发了系列面向核能核电和公共安全领域辐射安全监测的20余款应用产品。
设计建造了乙级放化实验室,为核药研发和临床前医学实验提供先进的共享研究平台,为提升我国核医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核药国产生产能力提供助力。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依托在探测器、电子学、算法软件等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医用PET、SPECT和CT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发、临床前动物影像设备整机研发以及分子探针研究。
射线检测技术服务中心1.建设背景满足国内汽车、半导体、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国防科工、科技考古等领域样件无损检测的应用需求,整合通用型、专用型CT成像设备,建设功能齐全、性能先进的射线检测综合成像技术服务中心。2.功能定位◆服务于国内无损检测领域科学研究的一流科技平台◆电子行业、汽车行业、高端制造等与射线成像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平台◆射线成像关键部件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及测试平台◆针对成像前沿技术或方法
核分析技术服务中心1.建设背景基于高能所核辐射安全监测方面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推进成果的装备化、工程化,为使得研发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终端用户,组建核应急监测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核辐射测量服务输出提供应用示范。2.功能定位组建专业化的核辐射测量队伍,基于自主研制的各型核辐射探测装备建立可移动核应急监测技术平台,提供核辐射测量、分析、评价技术服务。3.建设方案总面积约1800㎡◆测量分析设备实验室,面积2
Transformation
Eplus小动物PET/CT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的全景小动物PET/CT系统,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本系统采用当前国际医学领域最先进的PET探测技术和能谱CT技术,立足于肿瘤、心脑血管、老年痴呆、帕金森、癫痫等重大疾病以及受体、基因、干细胞等前沿研究领域,开展小鼠、大鼠、兔子、猕猴等多类型实验动物的临床前活体分子成像研究,探寻疾病机理、开发诊疗药物、评价治疗效果等。
Eplus小动物PET/CT系统
Eplus小动物PET/CT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先进的全景小动物PET/CT系统,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本系统采用当前国际医学领域最先进的PET探测技术和能谱CT技术,立足于肿瘤、心脑血管、老年痴呆、帕金森、癫痫等重大疾病以及受体、基因、干细胞等前沿研究领域,开展小鼠、大鼠、兔子、猕猴等多类型实验动物的临床前活体分子成像研究,探寻疾病机理、开发诊疗药物、评价治疗效果等。
对长颚蚂蚁的上颚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并利用仿真软件对得到的三位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其内部显微结构、表面形貌及应力分布。
基于大样本(87例)大鼠脑数据,国际上首次基于PET数据建立大鼠代谢脑网络,以及代谢脑网络的模块化。
0531-85766216(办公)、85766576(人力资源)
山东省济南市起步区崔寨街道会展南路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邮政编码:25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