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地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病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涵盖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的恶性肿瘤类别及《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三版(ICD-O-3)的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3、6、9(恶性肿瘤)范畴的疾病。
下列疾病不属于“恶性肿瘤——重度”,不在保障范围内:
(1)ICD-O-3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0(良性肿瘤)、1(动态未定性肿瘤)、2(原位癌和非侵袭性癌)范畴的疾病,如:
a.原位癌,癌前病变,非浸润性癌,非侵袭性癌,肿瘤细胞未侵犯基底层,上皮内瘤变,细胞不典型性增生等;
b.交界性肿瘤,交界恶性肿瘤,肿瘤低度恶性潜能,潜在低度恶性肿瘤等;
(2)TNM分期为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
(3)TNM分期为T1N0M0期或更轻分期的前列腺癌;
(4)黑色素瘤以外的未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皮肤恶性肿瘤;
(5)相当于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相当于AnnArbor分期方案Ⅰ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7)未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且WHO分级为G1级别(核分裂像<10/50HPF和ki-67≤2%)或更轻分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恶性肿瘤——轻度/
指恶性细胞不受控制地进行性增长和扩散,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可以经血管、淋巴管和体腔扩散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病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涵盖骨髓病理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临床诊断属于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的恶性肿瘤类别及《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三版(ICD-O-3)的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3、6、9(恶性肿瘤)范畴,但不在“恶性肿瘤——重度”保障范围的疾病。且特指下列六项之一:
(1)TNM分期为Ⅰ期的甲状腺癌;
(2)TNM分期为T1N0M0期的前列腺癌;
(3)黑色素瘤以外的未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皮肤恶性肿瘤;
(4)相当于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5)相当于AnnArbor分期方案Ⅰ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6)未发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且WHO分级为G1级别(核分裂像<10/50HPF和ki-67≤2%)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下列疾病不属于“恶性肿瘤——轻度”,不在保障范围内:
ICD-O-3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0(良性肿瘤)、1(动态未定性肿瘤)、2(原位癌和非侵袭性癌)范畴的疾病,如:
b.交界性肿瘤,交界恶性肿瘤,肿瘤低度恶性潜能,潜在低度恶性肿瘤等。
#01
认识恶性肿瘤与癌
人体包含大约40万亿~60万亿个细胞,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会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速度新生、成长、衰老、死亡,有规律地进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比如,一个人手指上的皮肤受伤开裂,局部细胞就会开始增生;一旦伤口愈合,细胞就会停止增生。
当人体长期受某些因素的影响时,比如精神刺激、激素失调、免疫功能低下以及其他物理或化学刺激等,某些组织器官的细胞可能就会发生改变,出现过度增生和异常分化。正常的细胞在成熟以后可以分化成为不同类型且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当接收到特定信号时,它们会停止分裂,或者启动程序性死亡或凋亡的新陈代谢过程;而有些细胞可以通过影响周围正常细胞、分子以及血管来为自身提供养料,使自己不受约束地增长,越来越多。这样的细胞就是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就是肿瘤。
如果肿瘤只是待在原地不动,而且不会侵袭、破坏周围的机体组织,这样的肿瘤就是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生长比较缓慢,容易治疗,且不会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
许多人误认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是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实际上并非如此。恶性肿瘤是由恶性肿瘤细胞组成的细胞团。虽然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一样能不受控制地增长,但二者有两个不同点。
第一个不同点是,恶性肿瘤会“浸润和破坏周围正常组织”。打个比方,良性肿瘤就像一棵树,自己安静地生长,不会主动攻击周边的事物;恶性肿瘤则像一只老虎,会跟其他动物抢地盘(侵袭周围的局部组织,即浸润),还会主动攻击别的动物(破坏周围正常组织)。
第二个不同点是,恶性肿瘤会转移和扩散。我们仍以树和老虎打比方,树(良性肿瘤)不会挪动地方,只在原地扎根、生长;老虎(恶性肿瘤)就不一样了,它会四处乱窜,到处抢地盘、搞破坏。
恶性肿瘤转移的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浸润,就近抢夺周围组织器官的地盘;第二种是顺着血管跑,即血管转移;第三种是顺着淋巴管跑,即淋巴转移;第四种是体腔转移,比如它本来长在肝脏上,某一天可能会突破肝脏的包膜,掉落到肠道上。
恶性肿瘤之所以可怕,就在于它既有破坏性,又会到处转移。
总结一下,凡是具有“不断增长”这个特质的细胞,就叫肿瘤细胞,具有破坏性和转移性的肿瘤细胞就叫恶性肿瘤细胞。
#02
怎样才算“重度”恶性肿瘤
得了恶性肿瘤不一定能得到“恶性肿瘤——重度”的理赔款,因为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以下简称“疾病定义”)还要求必须达到“重度”。那么,怎么才能判断恶性肿瘤是不是达到了“重度”呢?这一点在重疾险的销售和理赔实务中尤其重要,只有对“恶性肿瘤——重度”给出明确、客观的诊断标准,才能确定保险责任,减少理赔纠纷。
被保险人在申请理赔时,第一步要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检查,第二步要看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特定的要求。
特定的检查方法就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即从患者体内取出一块病变组织,对其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看,找一找里面有没有恶性肿瘤细胞。
医学上有三种办法可以取出病变组织。第一种是做手术切一块病变组织;第二种是钳取,就是做内镜检查(如胃镜、肠镜、膀胱镜、喉镜、阴道镜等)的时候,顺着器械管道伸进去一个活检钳,然后夹一块病变组织出来;第三种是穿刺。
临床医学中有两种穿刺方法。一种是细针穿刺,细针的针头大小跟我们平时注射时使用的针头一样。由于它只能取出少量的组织碎片,而无法取出一块完整的组织,可能会导致给出的诊断结果比较笼统。另一种是粗针穿刺,粗针有点像“洛阳铲”,一针下去,能取出一块长条形的组织。与细针穿刺相比,粗针穿刺能够提供更充分的病理学诊断依据,给出的诊断结果自然准确度更高。
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相对的是细胞病理学检查,即采集病变部位的脱落细胞、体腔积液,从中分离出病变细胞进行检查,常见的有宫颈涂片、胸腹水穿刺,以及在肺癌患者的痰液里找癌细胞等。需要注意的是,细胞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是不能作为理赔依据的。
疾病定义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涵盖骨髓病理学检查的,后者是指取患者的少量骨髓进行检查,检查方法与前者相同。
被保险人想获得理赔款,除了要按特定的方法进行检查,还要看检查结果是否符合特定的要求。
首先,检查结果要能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版(ICD-10)的恶性肿瘤类别中找到。如果找到了,就说明患者得了“恶性肿瘤”,但还不能确定是不是“重度”的。
其次,要看检查结果在《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三版(ICD-O-3)中的编码。编码的倒数第二位是“肿瘤形态学编码”,如果编码是“3、6、9”中的一个,患者的恶性肿瘤就是“重度”的。“3、6、9”分别对应“原发性恶性肿瘤”“转移性恶性肿瘤”“无法确定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恶性肿瘤”。
疾病编码规则有很多,也比较复杂,我们举个例子简单做个介绍(见图1-1)。比如,肺上叶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在ICD-10中的编码是C34.1,其中“C34”指的是肺癌,“1”指的是上叶。在ICD-O-3中,该疾病的编码是M8070/33,其中“807”指的是鳞状细胞,“0”指的是非角化的鳞状细胞,斜线后的第一个数字就是肿瘤形态学编码。本例中,斜线后的前一个“3”指的是原发性恶性肿瘤,后一个“3”指的是低分化。
我们没必要搞清楚每个编码的意思,理赔时,只需要看斜线后的第一个数字就可以了。那么,如果这个数字是“3、6、9”中的一个,是不是就一定可以理赔呢?不,还有例外。
#03
原位癌与“六君子癌”不属于
“恶性肿瘤——重度”
为了进一步明确保险责任,减少在理赔时可能发生的纠纷,疾病定义详细列出了不属于“恶性肿瘤——重度”保障范围的疾病,一共有七种。我们把这七种疾病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指第一种,“ICD-O-3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0(良性肿瘤)、1(动态未定性肿瘤)、2(原位癌和非侵袭性癌)范畴的疾病”。其实,既然前面要求了理赔要满足“《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第三版(ICD-O-3)的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3、6、9(恶性肿瘤)范畴”,再做这个说明显得没有必要。不过,由于人们在实务中对条款的理解容易产生纠纷,做这个显得“多余”的说明还是有必要的。
良性肿瘤,我们在前面说过了,它和恶性肿瘤是两码事,这个不赔没有问题;动态未定性肿瘤,就是不确定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这个不赔也好理解。
问题是“原位癌和非侵袭性癌”,既然叫“癌”,那肯定是恶性肿瘤,为什么还不赔?答案是,因为没有达到“重度”。
非侵袭性癌和原位癌的性质是一样的。
第二类,包括其余六种。和第一类不同,这六种疾病的ICD-O-3肿瘤形态学编码属于3、6、9,那为什么仍然不能理赔?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达到“重度”。它们都是早期恶性肿瘤,容易治、危害小,我把它们称为“六君子癌”。
相对于第一类,“六君子癌”还是要严重一些的,虽然无法按照本条疾病定义理赔,但可以按照重疾险保障的轻度疾病——“恶性肿瘤——轻度”理赔。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六君子癌”。
#04
“六君子癌”怎么赔
“六君子癌”,分别指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皮肤恶性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神经内分泌肿瘤这六种疾病。需要注意的是,这六种疾病只在发展早期才算在“恶性肿瘤——轻度”理赔范围内。在“恶性肿瘤——轻度”的疾病定义中,这六种疾病前面长长的定语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早期”。在实务中,这六种疾病如果过了早期,发展得更为严重,也是可以按照“恶性肿瘤——重度”来理赔的。但我想,应该没有人会为了让保险公司多赔点钱,而故意拖延恶性肿瘤的治疗吧。
至于在哪个阶段才能按照轻度疾病理赔,疾病定义有明确的说明。我们不需要完全弄清楚这些说明文字,遇到这六种疾病时,拿着诊断报告和保险合同对照一下就行了。
#05
甲状腺癌不赔了吗
这六种疾病里值得详细说一说的是甲状腺癌。新规范发布后,坊间流传“甲状腺癌不赔了”,这是不对的。只不过,按照《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旧规范”)的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得了甲状腺癌就会按照“重度疾病”理赔(旧规范中没有“重度疾病”和“轻度疾病”的区分,对重大疾病的定义全部是指重度疾病),以致有人因此称它为“喜癌”——病情无关痛痒,做个小手术就解决了,却能通过重疾险的理赔拿到一大笔钱。
新规范把“TNM分期为Ⅰ期或更轻分期的甲状腺癌”放到了轻度疾病里,也能进行理赔,只不过赔得少一些。说到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TNM分期,它是目前判断肿瘤医学分期的国际通用标准。
T(“T”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T1~T4表示。
N(“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指区域淋巴结(regionallymphnode)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
M(“M”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没有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M1表示。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主要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的病程进展比较缓慢,危害特别小。如果患者小于55岁,只要没有远处转移(M0),即为“TNM分期为Ⅰ期的甲状腺癌”;如果患者达到55岁,要同时满足T1或T2、N0或NX(X代表无法评估)、M0才算Ⅰ期。甲状腺髓样癌只有T1N0M0才算Ⅰ期。甲状腺未分化癌则根本就没有Ⅰ期,直接就是Ⅳ期。
因此,新规范并非不赔甲状腺癌,而是要求达到一定程度的甲状腺癌才能按照“恶性肿瘤——重度”理赔。
#06
可怕型癌症与可爱型癌症
从旧规范到新规范,保障恶性肿瘤患者生活和休养的目的没有改变。重疾险的发明人巴纳德医生说:“我们需要重疾险,不是因为我们要死,而是因为我们想好好活着。”巴纳德医生从没说过发明重疾险是为了赔付医疗费用。
那“六君子癌”并不会导致失能,为什么重疾险要保呢?因为癌症简单理解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作可怕型癌症,具有潜在杀伤力,得了这种癌症,如果不管它,可能会危及生命;另一类叫作可爱型癌症,虽然“可爱”,但有要人性命的能力,只是早期比较容易治愈。“六君子癌”虽然初期伤害不大,但是如果放任不管,迟早会夺走我们的生命。
在制定旧规范时,癌症临床医学的经验还没有那么丰富,没有区分可怕型癌症和可爱型癌症,而是将它们一起归入恶性肿瘤。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了恶性肿瘤的人居然可以通过重疾险“赚”到钱,这属于重疾险规定的不严谨,新规范对它进行了合理修复。
原位癌与“六君子癌”非常相似,虽然不在“恶性肿瘤——轻度”的保障范围内,但市场上大多数重疾险产品都会保障原位癌。
另外,虽然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非侵袭性肿瘤、上皮内瘤变等,都不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但市面上的重疾险产品也都会将其作为轻度疾病提供保障。
我们把“恶性肿瘤——轻度”和原位癌放在一起,做个简单的总结:
人有畏虎心,虎无伤人力。——轻度癌症听着挺可怕,但是这只“老虎”没有伤人的力量。
癌中六君子,医学惰性瘤。——医生通常称“六君子癌”为惰性癌症。
小虎也是虎,清除要彻底。——原位癌是“小老虎”,但是长大后具有杀伤力。
擒虎早入笼,还有机会补。——如果任由癌症发展,早晚会要命。早发现早治疗,如果重疾险保额足够高,待医疗水平提高,还有机会延续生命。
如果是只猫,怕都不用怕。——在ICD-O-3肿瘤形态学编码属0、1、2的疾病中,除了原位癌,其余都相对安全。
随它瞎折腾,拆家不伤命。——“小猫咪”没有杀伤力,即使不做化疗,后续病情也不会很严重。
#07
巴菲特和乔布斯该怎么理赔
巴菲特所患的前列腺癌、乔布斯所患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都是符合轻度疾病定义的,也就是说,他们如果买了中国的重疾险,可以按照“恶性肿瘤——轻度”进行理赔。两人患的癌症都属于“六君子癌”,但命运却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巴菲特于1930年出生,2012年被诊断为前列腺癌,但是万幸,他所患的正是“恶性肿瘤——轻度”中的早期前列腺癌。这种癌不属于严重的恶性肿瘤,所以并没有对他造成多大的伤害。他说过,癌症对他的工作没有造成任何影响。这种癌症的治愈率非常高,所以巴菲特很幸运。
和坊间传闻不同,乔布斯患的并不是胰腺癌,而是胰腺上长了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早期做个手术切除就可以了,基本不会影响工作和生活。但为什么乔布斯那么早就离开人世了呢?因为乔布斯不听医生的建议,没有做切除手术,反而自信地认为气功、瑜伽、草药可以治愈他的病。其实这些都是用来养生的,不能用来直接治疗疾病。得了疾病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该做手术就做手术。但是,乔布斯固执地拒绝了医生让他切除肿瘤的建议,最终把神经内分泌肿瘤从早期的G1级别拖到了G2、G3级别。“恶性肿瘤——轻度”保的就是G1级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而G2、G3级别就属于“恶性肿瘤——重度”了。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龙江曾经讲过:“乔布斯抓住了商机,却错失了肿瘤治疗良机。”
#08
“恶性肿瘤——重度”的理赔要点
理赔时机:拿到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之后,即可申请理赔。
核心材料:组织病理学诊断报告。
理赔依据:诊断结果的ICD-O-3编码倒数第二位为3、6、9。
特别注意:如果确诊得的是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皮肤恶性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神经内分泌肿瘤这“六君子癌”,要看其临床分期。
#09
小贴士
预防恶性肿瘤的十二个忠告
恶性肿瘤不管是轻度的还是重度的,得了都会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冲击。那么如何预防恶性肿瘤呢?给大家十二个忠告。
1.远离烟草
避免任何形式的吸烟,也不要咀嚼槟榔。
2.预防感染
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人乳头瘤病毒、人类疱疹病毒、幽门螺杆菌、血吸虫等,即使是携带者,也要早诊早治。
3.保持正常的体重
身体过多的脂肪会影响激素水平,或者堆积在腰腹刺激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正常亚洲成年男女的健康体重指数(BMI)为18.5~22.9。
4.每天运动至少30分钟
运动有助于身体激素、胃肠功能和体重维持在正常水平,增加血液含氧量,促进身体废物代谢,从而降低患癌风险。任何类型的适量运动都是有益的。
5.避免低纤维高脂肪食物和含糖饮料
低纤维、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及含糖饮料易导致体重增长,从而增加患癌风险。只要是使用新鲜原料科学烹饪的食物,即使是快餐,也是健康的。
6.保证每日的蔬菜水果摄入
植物性食物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丰富的化学活性物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致癌因素破坏,纤维素促进胃肠消化,而且属于低热量食物。主食可选择谷类食物。
7.减少红肉和避免加工肉类摄入
红肉所含的血铁质会破坏大肠内膜,研究证明这是导致大肠癌的原因之一。加工肉的烟熏、盐腌或添加防腐剂等手段均会致癌。
8.限量饮酒
超过50g酒精就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而且酒精会破坏染色体和DNA,增加患癌风险。饮酒需限量,通常10~15g纯酒精相当于:一杯280mL的啤酒、淡啤酒(3%~5%酒精含量);一小杯25mL的烈酒(40%酒精含量),如白酒或威士忌;一杯125mL的葡萄酒(12%~13%酒精含量)。
9.低盐饮食
食物中过量的盐会破坏胃黏膜,导致胃癌发生。成人每天限盐6g,如果食物标签上仅标明钠的克数,乘以2.5就是食盐的重量了。含盐量过高的腌制食品要尽量少吃。
10.不要使用营养补充剂预防癌症
有证据显示,过量的营养补充剂会增加癌症风险。虽然二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但最好的营养来自健康的食物。
11.保持平常心态,心理健康
据临床统计,约90%的癌症与患者的心理、情绪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健康的心态和情绪可以增强脑皮质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张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发生。
12.每年定期做防癌体检
防癌体检与普通健康体检不同,它是针对健康人群进行的以早期肿瘤排查和癌前病变探查为目的的检查,是癌症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做到癌症“早发现、早治疗”,可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存率,缓解经济压力。建议女性35岁、男性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以及2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定期到专业的防癌体检机构进行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