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的解医生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是药源性肾损害,那么,什么是药源性肾损害呢?顾名思义,药源性肾损害就是指的药物导致的肾脏损害。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英文中,药物一词(drug)就有毒物的意思。药物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常常可能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的不良反应,比如说在使用芬必得等止痛药时,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胃出血,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要通过肾脏来排泄,所以最容易受到药物影响的其实是我们的肾脏。
肾脏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我们人体每天都要产生无数的垃圾,而这些垃圾都要通过肾脏从尿液排出,其中包括我们吃的食物、药物的代谢产物。肾脏呢,就象一个“过滤器”,更像我们体内的一个任劳任怨的清洁工人,每时每刻都在对我们的全身血液经行清洗,清除毒素。可想而之,如果肾脏罢工,出了问题,我们身体产生的垃圾就无法排出体外,毒素在体内蓄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恶心、呕吐、腰痛、嗜睡、皮肤瘙痒等。
肾脏疾病的危害
我们都知道肾脏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最后就可能发展为尿毒症。而尿毒症患者必须每周到医院进行两到三次的透析,因为肾脏不能排毒了,没有小便了,怎么办?只能通过机器来排毒,排小便,也就是透析,这样一来,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何况,尿毒症平均每年的治疗费用大概是5-10万,高额的治疗费用给社会、家庭都将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为什么慢性肾脏病会居高不下呢?我们知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如果控制不好,都会导致肾脏损害,出现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而另外一个导致肾脏疾病增多的因素就是由于药物的滥用或者说是药物的不规范应用导致的。
药源性肾损害的例子
在我们身边有不少由于滥用药物导致肾脏损害的例子。比如说我身边的一个朋友,他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所幸年轻力壮,到也没觉得累,偶尔有点小毛病呢,就自己到药店买点药吃吃,很快就好了!可最近呢,他经常熬夜加班,加上天气变化,结果患了感冒,头痛、鼻塞,他呢,就自己到药店买料盒感冒片,按说明书,当天晚上吃了一粒,第二天早上又吃了一粒,没想到到了下午,头痛鼻塞没好转,腰却痛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尿里有血、蛋白,肾功能也不好,住院做了个肾穿刺活检,结果是个过敏性间质性肾炎,他对什么过敏呢?追根究底,原来是他吃的感冒药创的祸,当然经过积极治疗,很快好了,以后,他是在也不敢胡乱吃药了。
事实上,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象这位朋友这样服药治疗,病没治好,又添了肾脏病的情况的比比皆是。比如有的病人几种抗生素一起吃,吃来吃去肾吃坏了。常年吃降压药血压没下来,肾脏怎么还病了?光看药物说明书似乎都没问题,可是这些药一起吃相互作用,还有的成分叠加,难免过量,长此以往,肾脏能不出毛病吗?比如一个人感冒了,吃了“白加黑”,晚上发烧了又吃扑热息痛,殊不知这两种药当中一些的成分是相同的,吃了白加黑又吃扑炎息痛,其实是在过量服药。现在不少人“久病成医”,小来小去的病就敢擅自吃抗生素,一片不好就敢吃两片,两片不好就吃三片,甚至几种药同时服用,丝毫不担心自己的肾脏,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日常不能擅自使用抗生素,也不要在一种药物作用不明显的时候,随意再服用其他的抗生素类药物,避免造成肾“中毒”。
药物性肾损害的表现
在生活中有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呢?
第一大类就是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庆大霉素等,当然这些药物导致的肾脏损害往往是由于没有被正规使用或超量使用,曾经遇到过一个患者,因为要用克林霉素抗炎,结果药物没输半小时,就觉得腰痛,开始解肉眼血尿,还有一个病人因为疱疹使用阿昔洛韦,用了两天,没有小便了,急性肾衰来了,而这些药物导致的肾脏损害有些是与药物剂量有关,有些与病人是否为该药的过敏体质有关。大多数抗生素的肾毒性在停药后可以消失。少数病人由于抗生素用量过大或未及时发现,可产生持久性肾损害。
第二大类容易引起肾脏损害的药物呢就是解热镇痛药。各种感冒药,如安乃近、康泰克;止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扶他林、散利痛等不仅可以导致间质性肾炎,还可以通过影响肾脏的血流动力学而造成肾损害。
三、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都有肾毒性。
四、.利尿剂、降压药:利尿剂、ACEI和ARB等降压药可能引起肾损害。三类药物都可能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后两者还有可能通过减少肾脏灌注造成。肾功能衰竭。长期使用必须定期复查肾功。
五、.造影剂:我们可能不少人都做过CT、MRI等,在进行增强扫描时都要使用造影剂,而造影剂本身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的。所以如果我们必须要进行CT、MRI,那么,尽量应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或不含碘的造影剂,可减少药源性肾损害发生率。
药源性肾损害的预防
既然药物可能导致我们的肾脏受到损害,但人吃五谷杂粮,当然会生病,生病了当然要用药,那么我们如何做到有效预防或避免药物性肾损害呢?
第一:就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从现在患者使用药物的混乱程度上看,我们要再次发出提醒。患者擅自用药是导致肾损伤很直接的一个原因。因为肾脏是不是已有轻微损害,是不是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检查来发现,而患者自己很难做出判断。再者,如果患者在不了解药物副作用的情况下,误将两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联合使用,也很容易加重肾损害。比如说高血压的患者如果说合并有肾功损害,血肌酐高达200多ummol/l的时候,就要慎重选用ACEI或ARB了,因为如果应用不当,肾损害会急剧进展。所以,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时定量用药才是减少风险的关键。
第二:慢性病病人,老年人、原来就有肾脏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等,应尽量选用没有肾毒性的药物。
第四:针对不同的药物,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比如用药期间要多饮水以加速药物的排泄。还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身体变化,例如服药后身上起红疹,或开始发烧说明可能对药物过敏;血尿或尿中泡沫多,提示肾脏可能已受到损害。
第六.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有害肾脏健康。适量(充分)喝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
第七:控制高血压、控制糖尿病。
第八:定期体格检查,一般每半年做一次尿常规、血压的检测。因为几乎多半的肾脏患者肾脏损害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等到身体感觉不适时很能可能已到了肾脏病的末期,需要靠透析活命的时候了。
我们日常使用的很多药物都会轻重不一地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这并不是意味着生了病什么药都不能用,任何事物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懂得这个道理,主要是让我们有个警惕性,在使用各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对肾脏的损害,需要说明的是,即便采用了上述对策,有时药源性肾损害还是不能完全避免,但却可以从正确购药、服药、早期发现症状等方面努力,最大限度地去降低这种风险。争取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彻底降低药源性肾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定注意“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有效避免药源性肾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