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与宠物的和谐共处已成为一道温馨的风景线。然而,在这份亲密无间的背后,偶尔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健康风险。近日,15岁的小谢因右侧上臂及腋窝肿痛一周后入住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被诊断为猫抓病这一少见疾病。
小谢因突然感到右侧上臂隐隐作痛,随后疼痛逐渐加剧,并蔓延至腋窝区域便来到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就诊,体查发现其右侧前臂有一5厘米大小的肿物,右侧腋窝内可触及一个如鸽子蛋般大小的包块。面对这样一位症状特殊的患者,结核与感染免疫科医疗团队迅速行动,展开了一系列细致入微地检查。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小谢1个月前右手食指根部被猫抓伤,现伤口已愈合。这一信息为诊断指明了方向,随后在小谢的淋巴活检组织NGS检查中找到汉赛巴尔通体。经过综合分析,小谢被确诊猫抓病。
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一种经由猫咪等动物抓咬后,由于汉塞巴尔通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猫和狗等动物,尤其是幼猫。猫咪身上携带的细菌、寄生虫(如跳蚤等),尽管它们不会使猫生病,人却很可能受感染而致病。
猫抓病的症状:
猫抓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多变,以轻症病例居多,原发性皮肤损害、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及周身不适等为其主要特征。
1.原发皮损。猫咪抓咬而感染的3-10天,伤口附近皮肤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
2.局部淋巴结肿大。抓伤感染后1-2周,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初期质地较坚,有轻触痛,一般2-4个月自行消退,少数持续数月。
3.全身症状。大多有轻微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头痛、脾肿大、咽喉痛及结膜炎,极少数可出现意识障碍、视力异常、罹患肝脏疾病等。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如何预防猫抓病?
1.要特别注意宠物卫生。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接触,尤其在春季等动物发情季节,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
2.避免被动物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时,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被咬、抓伤后,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时上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3.有幼儿的家庭最好不要养宠物,以免孩子染上猫抓病及体癣等宠物病。
猫抓病怎么治疗?
由于猫抓病的病程呈现自限性,大部分的患者都可良性自愈,但是仍有少部分可能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损害。因此,当撸完猫后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当引起警惕。
建议患者前往具备检测资质的正规医院进行检测(如淋巴结活检等),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患上猫抓病,也不用过于焦虑。部分症状将在几周内自行消失,医生也会开具抗生素来治疗。同时,不要忘记给自家猫咪进行体检及除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