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这么早发现,真的是非常幸运。”医生说。51岁的好莱坞明星威尔·史密斯首次做肠镜,便发现了体内的肠息肉,而肠息肉的病理结果显示为癌前病变。
第一次做肠镜的威尔史密斯和大部分人一样,会感到尴尬和害怕,但检查结果却让他意识到了肠镜的重要性。
肠镜有多重要?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有专家表示,我国有14亿人口,按理来说每年有1亿人以上需要做肠镜。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我国50岁以上人群接受肠镜检查的不足15%。
总的来说,我国肠镜普及率低。专家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肠镜未划入常规体检项目,要做肠镜只能去大医院,比较繁琐,再加上一部分人对肠镜了解不多,根本没有做肠镜的意识。
二是大部分人对肠镜有恐惧心理,认为肠镜检查有风险,会带来疼痛感和后遗症,所以不愿意做肠镜检查。
父亲结肠癌去世之后,王辉才终于意识到,有时候,生与死之间,就是一次肠镜的距离。
一年前,王辉的父亲频繁出现腹泻、便血等症状,去医院检查的时候,医生怀疑王辉的父亲结肠癌,建议他先做肠镜检查。然而,王辉的父亲听别人说肠镜检查要从肛门插一根管子到肠子里面进行检查,觉得不靠谱,就拒绝了。
肠镜检查是检查大肠疾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八成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因此肠镜检查也成为发现腺瘤性息肉的第一选择。
腺瘤性肉发展成肠癌,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如果能在息肉癌变前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和切除,就能降低癌变风险。
李玉的母亲死于大肠癌,医生告诉李玉,大肠癌有家族聚集性,建议李玉定期做肠镜检查。李玉却认为,医生是故意骗自己花钱做不必要的检查,因此十分抗拒。想不到,几年后,李玉在一次体检中,真的被查出了大肠癌。
与X线、CT、MRI、PET等检查相比,肠镜检查更直观,有助于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很多人对医院有距离感和恐惧感,因此也对各种检查感到抗拒。尤其是肠镜,很多人听说肠镜检查很痛苦,是真的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金城锋医生,为了让病人更加重视胃肠镜,同时也为了查明自己胃部不适的原因,自己给自己做了胃肠镜,体验了一把既当病人又当医生的感受。
在做肠镜时,平时只花10分钟就能完成的检查,金城锋医生足足花了1个小时。
不过,金城锋表示,肠镜检查没有想象的那么痛苦,只是用力的时候会感到酸胀,只要放松心情,认真配合,问题就不大。
不过,如果操作时不规范,或者在麻醉的过程中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骤停等危险情况等,肠镜检查也会造成穿孔、出血、气胸等风险。
数据显示,肠镜检查引起肠穿孔的可能性小于1‰,出血可能性小于1%。也就是说,肠镜检查出现意外的可能性很小,不必过于担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表示,在肠镜检查中,查出最多的是结肠肠息肉。结肠息肉可分为炎性、腺瘤性、错构瘤性和增生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属癌前病变,癌变率10%-20%。
李兆申院士强调:如果超过45岁还没做肠镜,那么一定要做一次。做一次肠镜可以管5-10年,保证不会得结直肠癌。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科部部长姜泊也提醒,大肠癌高风险的人群应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避免进展成癌症。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二是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人群;三是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四是有结肠息肉病和炎症性肠病的人群。
为了提高肠镜检查的准确率,做肠镜检查前一天晚上禁食或只喝汤、蜂蜜水等流质食物,用医生开的泻药清洗肠道。肠镜检查只有应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如果出现腹痛情况应及时就诊。
其实,肠镜检查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夸张,只是一项普通的检查,但是却很有必要。肠镜是筛查大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预防肠癌还要做到健康饮食、适度运动,保护好肠胃。
参考资料:
[1]《浙江32岁男医生自己给自己做胃肠镜!同事:一旦失手我们顶上》.钱江晚报.2019-03-05
[2]《这六类人都是大肠癌高危人群》.人民网.2017-09-27
[3]《我国有一亿人需要做肠镜!一组数据告诉你“肠镜”是怎么救命的》.消化医学界.201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