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化学检验
一、判断题
1.急性肝损伤时ALB降低明显,A/G比值增高。
2.与ALB比较,PA半衰期短,可更灵敏的反映肝损伤。
3.乙酸纤维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实验中,最临近正极的是清蛋白。
4.Plasma[Cp]reduceinwilson'sdisease
5.转铁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时其血浆中含量升高。
6.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时血浆中CRP含量升高。
7.具有活性的激素或药物当与清蛋白结合时,可以不表现其活性,而视为共储现象。
8.血清比血浆多一种蛋白质---纤维蛋白质。
9.人体体液中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在pH为5.0左右,因而在体液中主要以负离子形式存在。
10.在急性炎症及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前清蛋白升高。
11.双缩脲比色法是目前蛋白质定量的参考方法。
12.铜蓝蛋白属于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创伤和肿瘤时增加。
13.血清中蛋白质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14.血浆中的清蛋白具有免疫和凝血功能。
15.80%的高尿酸血症会发生痛风。
16.高尿酸血症是嘧啶代谢紊乱引起的。
17.低清蛋白血症时,α2-巨球蛋白可显著增高。
18.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缺乏,酪氨酸不能转变为黑色素所致。
19.用醋酸纤维素薄膜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移动最快的蛋白是α-球蛋白。
20.α2-巨球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时升高。
二、单选题
21.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时,为减少非特异性反应一般要在样本与BCG试剂混合后
A.30秒
B.1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多久都可以
22.血浆清蛋白所具有的功能一般不包括
A.营养修补作用
B.维持胶体渗透压
C.运输载体作用
D.作为血液酸碱缓冲成分
E.免疫和防御功能
23.急性时相反应时降低的蛋白质是
A.Hp
B.CRP
C.AAG
D.ALB
E.Cp
24.蛋白电泳出现β-γ桥,最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胆囊炎
E.肝硬化
25.苯丙酮酸尿症患者体内缺乏何种酶
A.苯丙氨酸羟化酶
B.苯丙氨酸转氨酶
C.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
D.精氨酸酶
E.脯氨酸氧化酶
26.临床总蛋白的常规测定方法是
A.溴甲酚绿法
B.双缩脲法
C.考马斯亮蓝法
D.凯氏定氮法
E.SDS-PAGE
27.AAT的遗传表型以哪型最多
APiMMB.PiSSC.PiMSD.PiSZE.PiZZ
28.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
A.清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B.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
C.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不带电荷D.清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
E.清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
29.诊断有无缺铁性贫血可检测以下哪项指标
A.AAT
B.AAG
C.TRF
D.HP
E.AMG
30.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是哪种蛋白
A.Cp
B.TRF
D.CRP
31.血浆清蛋白正常参考值是
A.60g/L~80g/LB.50g/L~60g/LC.35g/L~50g/LD.<35g/LE.<1g/L32.有关铜蓝蛋白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氧化酶活性B.非急性时相蛋白C.无遗传多态性
D.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E.是含钙的糖蛋白
33.血管内溶血时浓度下降的是哪项指标
34.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清蛋白其显色原理是
A.在pH4.2环境中与清蛋白形成红色复合物
B.在pH7.6环境中与清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C.在pH9.2环境中与清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D.在pH4.2环境中与清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E.在pH8.6环境中与清蛋白形成蓝绿色复合物
35.营养不良的病人容易发生水肿,其原因是
A.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增高B.细胞间液蛋白质含量降低
C.细胞间液蛋白质含量增加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36.年青肺气肿者,可能为哪项蛋白缺陷
A.ALB
C.HP
D.AMG
E.AAT
37.PI=4.8的蛋白质在缓冲液为pH=7.0的电场中向哪极泳动
A.正极B.负极C.向与它的PI相同的PH值处泳动
D.原地不动E.正负极均可
38.正常人血清清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是
A.1.0~1.2:1.0B.1.5~2.5:1.0C.1.0:1.0~1.50
D.1.0:1.5~2.5E.1.0:1.0
39.Wilson's病患者
A.肝组织中铜减少B.肝组织中铜含量下降C.血中铜浓度降低D.尿铜排出减少E.血中铜蓝蛋白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