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生物医学医学名词

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

传染病的特点是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感染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传染病的分类尚未统一,可以按病原体分类,也可以按传播途径分类。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主要传播环节为主导的综合措施。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3个环节,即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传染他人的途径)及易感人群(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若能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各种传染病的薄弱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应充分利用。除主导环节外对其他环节也应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各种传染病。

病原体

传染性

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类别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病意味着病原体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传染给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单位,在短期内突然出现众多的同一种疾病的病人。

3.季节性指传染病的发病率,在年度内有季节性升高。此与温度、湿度的改变有关。

感染后免疫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病原体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状态有所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的还可感染。可分为下几种感染现象。

4.再燃临床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见于伤寒。

流行疾病病原体发病季节

3.血吸虫病血吸虫夏秋

概念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病原体入侵机体,突破防御功能,生长、繁殖,引起病理生理变化。

类型

3·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较少见。

表现

1·清除病原体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invasiveness)

2·毒力(virulence)

3·数量(quantity)

4·变异性(variability)

传染病传播

病原体从已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人和动物可患同一种病,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相同。如患狂犬病的狗可出现攻击人和其他动物的行为,成为该病的传染源之一,而人患此病后临床表现为恐水症,不再成为该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传播途径可分为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类。

易感人群

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

传染方式

空气传染、飞沫传染、粪口传染、接触传染、性传染、母婴传染、血液传染等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腮腺炎,麻疹,百日咳等(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蛔虫病,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水,饮食传播)

血液传染病:乙型肝炎,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生物媒介等传播)

体表传染病:血吸虫病,沙眼,狂犬病,破伤风等(接触传播)

性传染病:淋病、梅毒、艾滋病等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一分类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9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1、甲类传染病

2、乙类传染病

3、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柯伟民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脑膜炎,寄生虫病。

郭荣柱副主任医师

汉中市中心医院

擅长:病毒性肝炎、麻疹、风疹、骨髓灰质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昌、禽流感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艾滋病、脊髓灰质炎、传染性单核细胞...

麦爱龄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擅长:坯死性小肠炎、毒痢、流脑、乙脑、中毒性肺炎、新生儿破伤风、狂犬病、白喉、钩端螺旋体、肺鼠疫等

童朝晖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长:呼吸危重症、呼吸系感染性疾病、呼吸内镜及其介入诊治技术。烟草控制与戒烟。

THE END
1.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体 按传染病流行病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 (1)散发: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 (2)流行: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的发病水平;? (3)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一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的流行强度; ...http://www.glgxq.gov.cn/znts/202411/t20241113_2770395.html
2.按照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种,为什么这样划分,依据是什么...答 杀幽门的四种食物可以通过吃卷心菜、蜂蜜、酸奶、西兰花,因为这些食物当中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以及抗菌...https://m.dazhong.com/ylcore/ask/2_121202.html
3.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大汇总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答:传染病流行是指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流行过程的发生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流行过程本身又受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http://xyy.neuq.edu.cn/info/2056/2136.htm
4.嘉峪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这三个基本环节存在以后,是否发生流...http://jygcdc.com/html/col194/content194_815.html
5.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阎道博)...https://www.hntv.tv/yshnzt/article/1/1785937932522164225
1.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分类:你了解多少?)二、按照传播途径分类 1. 空气传播疾病:如流感、肺结核等。 空气传播疾病是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飞沫、粉尘)传播的,也就是说,病原体可以在空气中自由传播。 2. 食品传播疾病:如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等。 食品传播疾病是因为食物污染导致的疾病,通常是通过未处理或处理不当的食物或水传播的。 https://www.uslshop.com/jiankangzhishi/76038.html
2.最新传染病分类及种类详解客户服务管理随着全球化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强,传染病的传播和影响日益加剧,为了更好地应对和预防传染病,了解最新传染病的分类及种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当前最新的传染病分类及各类传染病的种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传播途径、危害程度等因素,传染病可分为以下几类: ...http://app.lhhyjc.cn/post/781.html
3.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常见的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和()传染病。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09466025.html
4.传染病的应急预案(3)对引起肠道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4)对被肠道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肠道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学校医务人员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与肠道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https://www.ruiwen.com/yingjiyuan/8060385.html
5.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按照传播途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常见传染病考试题目 【单选题】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粪-口途径传播 B. 母婴传播 C. 血液传播 D.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E. 经空气传播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水文测站可分三类,不包括()。 A. 基本站 B. 中心站 C. 实验站 D. 专用站...https://www.shuashuati.com/ti/973fa437a66c4409ac2cf831b71a7f5e.html?fm=bdbds
6.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pptx消化道传染病通过血液及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液及体液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皮肤癣菌病、性病等。接触性传染病按传播途径分类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中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等。儿童易感传染病成人易感传染病老年人易感传染病特殊人群易感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成人群体中的...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4425618.html
7.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传播途径分类1.传染病传播途径分类 首先,水和食物的传播。当人体内的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时,会造成水源和一些食物的污染,正常人接触到被感染的物质时很容易患上这种传染病。这就是大家熟悉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 第二,空气体传播。传染病患者的唾液进入空被健康人吸入,也容易患传染病。抵抗力低的人要尽量多去公共场所...https://www.baiyuzhengxin.com/jiangkang/150793.html
8.大学生传染病常见病知识宣传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都是传染源,他们的各种体液当中都含有艾滋病病毒,比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伤口组织渗液、乳汁,器官组织同样含有大量病毒。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异性性行为占多数,男性同性恋行为次之,但数据表明,近年来男性同性性行为的比率有明显提升。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固定性伴侣的同性恋行为...https://bgs.jzsz.com.cn/info/1045/1614.htm
9.left传染病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感染疾病,它的流行过程有哪些基本环节,又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四.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传播途径,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https://v8.91huayi.com/cme/201351713275/01/jiangyi/content.html
10.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就是水平方式,第二种就是垂直方式。 水平方式的传播途径分类是比较多的,也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水平传播主要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途径传播、性行为途径传播、密切接触性的传播、动物的抓咬伤,或者像蚊虫的叮咬传播,这些都是属于水平方式的传播。不管...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2531198/
11.一文读懂我国法定传染病!二、法定传染病具体分类 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3类41种。其中乙类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三、法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法定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同一种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四、如何预防? https://pub-zhtb.hizh.cn/a/202408/09/AP66b5d9d6e4b0f5306890aad2.html
12.重点传染病防治霍乱部分培训考试试题15、切断霍乱传播途径中不合理的措施为:( ) A、不去疫区旅游 B、改善卫生设施 C、加强饮水消毒和食品管理 D、消灭苍蝇等传播媒介 二、是非题 1、霍乱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菌。( ) 2、霍乱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 3、人群对霍乱病原体不存在普遍易感性。( ) ...https://www.oh100.com/kaoshi/peixun/154760.html
13.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有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痊愈后常有免疫性;有些传染病还有季节性或地方性。 传染病的传播:传染病得以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把病原体传染给别人的途径)和易感人群(对该传染病无免疫力)三个基本环节。新型冠状病毒能够流行,就是因...https://www.cnjdxy.com/system/2020/06/23/03002529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