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吸气有特殊“鸡鸣”样高亢声为临床特征,多发生于儿童。本病病程较长,咳嗽症状可持续2~3个月,故名“百日咳”。潜伏期为6-20天(平均7-10天),易合并支气管肺炎和脑炎。
一、病例诊断
(一)疑似病例定义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2周以上,不能排除其他原因者。
(2)咳嗽后伴有呕吐,严重者有结膜下出血或舌系带溃疡者。
(3)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性青紫或窒息者。
(二)病例分类
1.临床病例
临床诊断为百日咳的病例或持续咳嗽2周以上、无实验室检验结果,并伴有以下1种症状者:
(1)阵发性咳嗽;
(2)高亢吸气声咳嗽;
(3)无其他明显原因咳嗽后立即呕吐。
2.实验室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并具备下列之一者:
(1)从病人的痰或咽喉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杆菌;
(2)多聚酶链反应方法(PCR)测出百日咳基因序列;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凝集抗体呈≥4倍增长。
二、流行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人是百日咳杆菌惟一天然宿主,通过与百日咳患者的接触而传播。不存在慢性携带者,传染源为病人,包括非典型病人和轻型病人。目前认为,最主要的传染源来自年龄较大儿童和成人病例,由于症状不典型及医生对百日咳重视不够,常常延误诊治而使他们成为主要传染源。传染期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尤以发病第1周卡他期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
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吸入患者排出的飞沫或空气中的呼吸道分泌物,接触感染者污染的物品很少引起传染。传染性极强,二代感染率在敏感儿童中很高。
(三)易感性
人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但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更为敏感,密切接触者发病率可高达80%。成人患者中女性发病高于男性。
三、经常性干预措施
(一)免疫接种
按照“陕西省疫苗使用和管理规范”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按本书中表3-2、表3-3、表3-4、表3-5进行接种情况报告。
(二)一般措施
在流行季节,减少儿童去公共场所机会,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湿式扫除,加强托幼机构儿童的晨检,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
(三)宣传
广泛开展预防百日咳知识宣传,增强对儿童的保护意识。
四、疫情报告与调查
(一)疫情报告
(二)疫情处理原则
1.散发疫情
情报告后24小时内到达现场,核实诊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见表9-1)。
2.暴发疫情
五、疫情控制措施
(一)病人管理
对病人进行家庭或住院隔离治疗,自发病日起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隔离30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应用抗生素可缩短传染期,在潜伏期或症状出现后立即使用。
(二)接触者管理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督促家长按照医嘱坚持对患儿彻底治疗。在托幼机构医学观察期间应加强晨检,不得接收或转出儿童。家庭成员和其他与百日咳病例密切接触者,不论其年龄和预防接种史,均应进行药物预防,首选红霉素。
(三)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者居室定时开窗通风、湿式扫除,勤晒衣被,无需终末消毒,但对患者的痰液、呕吐物可用漂白粉等氯制剂消毒。
(四)保护易感人群
六、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
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标本,间隔4-6周,每份采集全血0.5ml,2-8℃保存,24小时内分离血清,血清标本于-20℃冻存于无菌微量离心管中,采集后3天内在冷藏条件下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测定双份血清百日咳特异性抗体。
按《陕西省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方案》进行百日咳疫苗接种率监测。根据省级工作计划不定期开展百日咳疫苗基础免疫阳性率监测和健康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监测。
表9-1百日咳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编号:
一、一般情况
1.患者姓名:性别:(1)男(2)女□
2.出生日期:年月日;年龄:岁月□□□□/□□/□□
4.家庭地址:
5.居住状况:(1)集中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其他□
托幼机构或学校名称和地址:
6.发病日期:年月日□□□□/□□/□□
7.初诊日期:年月日□□□□/□□/□□
8.确诊日期:年月日□□□□/□□/□□
9.报告日期:年月日□□□□/□□/□□
10.报告单位:
11.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12.住院医院
13.既往史:(1)有:a.佝偻病b.营养不良c.其它疾病
(2)无
二、临床情况
1.主要症状:
(1)发热1是2否9不祥(体温:℃)□
(2)阵发性痉咳持续天,
(3)鸡鸣声1有2无3不祥□
(4)面红1有2无3不祥□
(5)出汗1有2无3不祥□
(6)口唇青紫1有2无3不祥□
(7)颈静脉努张1有2无3不祥□
(8)呕吐1有2无3不祥□
(9)咳血1有2无3不祥□
(10)鼻纽1有2无3不祥□
(11)结膜出血1有2无3不祥□
(12)眼睑浮肿1有2无3不祥□
(13)睡眠不安1有2无3不祥□
(14)憋气1有2无3不祥□
(15)窒息1有2无3不祥□
(16)惊厥1有2无3不祥□
(17)其它1有2无3不祥□
2.治疗情况:
开始治疗日期,曾用中药,曾用西药
,抗生素开始使用日期及天数:年月日天
3.辅助检查:百日咳培养日期
WBC总数分类:淋巴中性其它化验日期
4.抗体检测:第一次采血日期(急性期)年月日结果
第二次采血日期(恢复期)年月日结果
5.合并症:(1)有喉炎、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脑病、其它
(2)无□
6.临床转归:(1)痊愈;(2)好转;(3)死亡□
三、流行病学史
1.预防接种史:基础免疫日期(1)(2)(3)
加强免疫日期(1)(2)
未种原因
2.可疑传染源:病前10天内与百日咳病例接触1有2无3不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