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华,肖光军,杨娜,刘艳婷,胡然
(遂宁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分析遂宁地区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在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现状,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门诊及住院患儿血清中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分析其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月份中的变化特点。结果:6094例患儿血清IgM抗体阳性812例,阳性率为13.32%,MP阳性率最高,其次为PIVs、INFB、RSV、ADV、LP1、INFA,而COX和CPn未检出;其中男童403例,女童409例,阳性率女童显著高于男童(P<0.01);混合感染主要流行于1月和10月,MP、ADV、PIVs、RSV、INFB分别在9月、7月、10月、12月、1月的阳性率最高,而阳性率MP每月均高于其他病原菌(P<0.05);不同年龄段中1~3岁组阳性率最高,0~1岁组的阳性率最低;除0~1岁组外,各年龄组中阳性率女童均显著高于男童(P<0.05或P<0.01)。结论:使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IgM抗体,可以快速明确病原体,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儿童;IgM抗体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的常见多发病,多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及衣原体等引起[1],但同一种病原体感染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同一临床表现又可由多种病原体导致[2],故临床很难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进行治疗,延误患儿病情的同时也加剧了抗生素的滥用情况[2-3];呼吸道病原体的分布因地区、性别、气候、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存在差异[4-5],因此,运用九项呼吸道联检试剂联合检测患儿血清中IgM抗体,快速明确病原体,并掌握本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趋势,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我院609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了病原体种类及年龄、性别和季节性等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1—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共6094例,其中男童3687例,女童2407例,年龄为0~14岁。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第8版的定义,将本研究中患儿按年龄分成4组:0~1岁组(3571例)、1~3岁组(1369例)、3~7岁组(818例)及7~14岁组(336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见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第8版,所入选患儿均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且未在外院治疗。
1.2仪器与试剂仪器选用日本奥林巴斯生产的EUROStarⅢPlus荧光显微镜,试剂盒为西班牙VIRCELLSL生产的间接免疫荧光法(IFA)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
1.3检测方法使用无添加剂的红色真空采血管采集患儿静脉血3ml,并及时送检,于当日完成样本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s)九项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
1.4结果判断阳性结果:ADV,INFA,INFB,RSV和PIVS对阳性血清1%~15%细胞的细胞核、胞浆或胞膜出现苹果绿色荧光;LP1、CPn和COX中所有细菌呈苹果绿色荧光;MP对阳性血清在细胞外围呈苹果绿色荧光。阴性结果:LP1、CPn和COX无荧光,MP、ADV、INFA、INFB、RSV和PIVS的细胞呈红色。
1.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不同病原体的阳性率6094例患儿血清标本共检出812例阳性患者,总阳性率为13.32%,各病原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P(570/9.35%)、PIVs(133/2.18%)、INFB(103/1.69%)、RSV(66/1.08%)、ADV(49/0.80%)、LP1(2/0.03%)、INFA(1/0.02%),而未检出COX和CPn阳性患者。
2.2不同性别间阳性率的比较812例阳性患者中,男童403例,女童409例,其阳性率分别为10.93%、16.99%,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MP、PIVs及INFB阳性率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均P<0.05),RSV阳性率男童显著高于女童(P<0.05),而ADV、LP1和INFA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分析812例阳性患儿中,共发现混合感染者108例(13.30%),阳性患者混合感染中男童45例(11.17%),女童63例(15.40%),其混合阳性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104例为2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4例为3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以MP+INFB最常见,其次为MP+PIVs和MP+ADV;1月份混合感染数最多。
2.4不同月份病原体的感染情况MP全年均流行,以9月的阳性率最高,除与8月的PIVs、12月的RSV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均显著高于其他病原体阳性率;ADV每月的阳性率均较低,以7月份最高;PIVs每月均有检出,但主要流行于8~11月,以10月份的阳性率最高,3~4月的阳性率最低;RSV和INFB分别在1~7月、9~12月均未检出,其中RSV以12月份的阳性率最高,INFB则1月份的阳性率最高。见表1。
表1不同月份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结果[例(%)]
月份例数MPADVPIVsINFBRSVLP1INFA1月51570(13.59)3(0.58)1)8(1.55)1)29(5.63)1)———2月54555(10.09)2(0.37)1)5(0.92)1)20(3.67)1)———3月55958(10.38)1(0.18)1)1(0.18)1)4(0.72)1)———4月52172(13.82)6(1.15)1)1(0.19)1)8(1.54)1)———5月52760(11.39)3(0.57)1)9(1.71)1)17(3.23)1)———6月50837(7.28)7(1.38)1)10(1.97)1)16(3.15)1)—1(0.20)1)—7月44724(5.37)8(1.79)1)13(2.91)1)5(1.12)1)—1(0.22)1)—8月34722(6.34)2(0.58)1)13(3.75)4(1.15)1)3(0.86)1)——9月33047(14.24)2(0.61)1)11(3.33)1)—6(1.82)1)——10月55448(8.66)1(0.18)1)28(5.05)1)—11(1.99)1)—1(0.30)1)11月59942(7.01)7(1.17)1)20(3.34)1)—18(3.01)1)——12月64235(5.45)7(1.09)1)14(2.18)1)—28(4.36)——
注:1)与MP当月阳性率比较P<0.05
2.4不同年龄段病原体阳性率分析6094例患儿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后,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3岁组(290/21.18%)、3~7岁组(164/20.05%)、7~14岁组(61/18.15%)、0~1岁组(297/8.32%)。1~3岁组、3~7岁组及7~14岁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0~1岁组(P<0.01)。
2.5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病原体阳性率分析将患儿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后,1~3岁组、3~7岁组、7~14岁组阳性率女童均显著高于男童(P<0.05或P<0.01),仅0~1岁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病原体阳性率的比较分析
年龄段/岁男童女童例数阳性[例(%)]例数阳性[例(%)]χ2P0~12187172(7.86)1384125(9.03)1.5140.2181~3782123(15.73)587167(28.45)32.498<0.0013~747681(17.02)34283(24.27)6.5300.0117~1419727(13.71)13834(24.64)6.5120.011
不同年龄及性别组对呼吸道病原体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童总体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童,与文献报道一致[5,7]。本研究将患儿按不同年龄段分组后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数也逐渐减少,这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逐渐发育成熟有关。但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以0~3岁组最高(21.18%)、0~1岁组最低(8.32%),这可能的原因是0~3岁组与3~7岁组及7~14岁组相比,儿童免疫力相对低下而又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其阳性率最高;而0~1岁组大部分处于母乳喂养阶段,通过母乳中含有的分泌型IgA获得了一定的抵抗力,同时因不能独立行走并有专人照顾,其个人卫生情况较好,且与其他组相比不常处于一个人口密集的环境,发生交叉感染和局部爆发流行的机会较少,故其阳性率最低。
参考文献:
[1]左万超,瞿新,梁荣鑫,等.九项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在儿科呼吸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0-62.
[2]解娟,张梦瑶,李小侠,等.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对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4):110-112,116.
[3]杨永弘,马香.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4):229-232.
[4]黄瑞娟,江健升,陈炜业.广州市番禺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7):1064-1067.
[5]葛廷,赵洁,韩玉芳,等.1482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8):5-7.
[7]李涛,徐恩君,陈秋莉,等.呼吸道感染儿童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7):1011-1014.
[8]WATANABEH,URUMAT,NAKAMURAH,etal.TheroleofMycoplasmapneumoniaeinfectionintheinitialonsetandexacerbationsofasthma[J].AllergyAsthmaProc,2014,35(3):204-210.
[10]林应荣,江金彪,罗玲玲,等.应用CRP和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88-90.
TuJianhua,XiaoGuangjun,YangNa,LiuYanting,HuRan
(DepartmentofLaboratory,SuiningCentralHospital,Suining,Sichuan629000,China)
【Keywords】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pathogen;children;IgMantibo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