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是指血清甲胎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存在胎儿发育的早期肝脏和卵黄囊中,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正常人含量极低,当含量明显升高时,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目前常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普查和早期诊断,也可用于提示肝癌手术切除的疗效(即是否彻底或复发)。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肠炎以及遗传性酪氨酸血症等会升高;怀孕时也可一时性升高。
检查注意事项:
每1-2天做动态测定,可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
2.CEA
CEA是指癌胚抗原,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及胎儿肠组织中,故名。血清CEA升高,除见于消化道癌外,也见于其他系统。连续监测癌胚抗原水平可用于肿瘤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一般病情好转时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下降,病情发展时升高。
其他影响因素:吸烟者假阳性较多,妊娠期妇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异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中约有15%~53%的血清CEA也会升高。
3.CA242
CA242是指癌抗原242,常用RIA法测定,是胰腺癌与胆囊癌的特异性肿瘤抗原。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胃肠疾病如胰腺癌、肝炎、肝硬化患者会有所升高。
4.CA125
其他影响因素:女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行经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等会升高。
5.CA199
其他影响因素:很多消化系统的良性疾病患者中也有升高,据报道又近10%的胰腺炎患者血清CA19-9有中等度升高。
糖基抗原CA199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CA19-9不适于在人群中进行肿瘤的筛查,其血清水平也不能作为是否存有肿瘤的绝对证据,结果的判断应结合临床与其他检查。
检查前禁忌:抽血前一晚请勿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和饮酒,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检查时要求:CA199在术前检查一次,在术后第一年每3月检查一次,第二年每6月一次,以后每年一次,如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任何一项指标升高,则要求病人每3月检查一次。
6.CA153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乳腺疾患、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囊肿等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超过正常值。
7.CA724
其他影响因素:良性疾病对CA72-4影响较小。
8.CA50
其他影响因素:萎缩性胃炎、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
9.NSE
10.CYFRA21-1
其他影响因素:肝炎、胰腺炎、肺炎、前列腺增生也可有一定的升高。
11.f-PSA
其他影响因素:前列腺增生会引起升高。
12.t-PSA
其他影响因素: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会引起升高。
13.Freeβ-hCG
其他影响因素:患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等非肿瘤状态、肺炎、前列腺增生时,Freeβ-hCG含量也会有有所升高。
14.SCCA
其他影响因素:肝炎、肝硬化、肺炎、结核病患者中SCCA值有所升高。
15.β2-MG
其他影响因素:肾功能衰竭、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及炎症时会升高,而且在多种疾病中均可增高,故应排除由于某些炎症性疾病或肾小球滤过功能见底所致的血清β2-MG增高。
一、看病时,一定配合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给您带来不便。
二、做生化检验时必须采空腹血。一般来说,所谓需要抽空腹血的化验,大部分是作生化检验的项目。例如肝功能、糖、蛋白质、脂类、与各种无机离子(钾、钠、钙、磷等)。在特殊需要时遵医嘱也可以在清淡饮食后6小时采血化验;不过,做血脂检验时,必须在餐后12小时方可采血。
三、空腹血是指清晨未进餐前,距前一餐约12至14小时所抽取的静脉血。由于餐后12至14小时胃肠的消化与吸收活动已基本完毕,因而血液中的各种生化成分比较恒定。此时测得的各种数值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机体的生化变化,进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四、针对不同的化验项目要问清医生,区别对待。如血糖检查,餐后血糖,一定要吃饭后再做检查;餐前血糖,早上一定不能吃饭,才能检查;血脂检查之前,最好不要吃含油脂过高的食物,如排骨汤,粉蒸肉等。
抽血后最好休息15分钟,可静坐或躺下,若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晕针症状,应立即平卧,喝点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离开。抽血后24小时内应保持手臂清洁卫生,尽量别洗澡,更不要洗桑拿。
知道了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如果抽血做生化指标检测时有感冒症状,最好等病好后再做。此外,抽血做激素水平检测时,要听医生安排,按时抽血。
健康体检专家表示,体检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和癌症的重要途径。体检中的血液检查、X光、B超、乳腺钼钯摄片等都是常用的肿瘤筛查方法。当发现检查结果异常后,还可通过CT、磁共振、病理活检等检查进行确诊。由于全身CT、磁共振等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专家建议:先通过体检项目中的常规肿瘤筛查,再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诊。
常用于肿瘤筛查的项目如下: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通过血液检测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
2、肛门指检:可以确定距肛缘7厘米至10厘米的直肠有无病变和病变的性质。临床证实,70%-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发现。
3、大便潜血检查:如发现阳性患者,可进一步做结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减少大肠肿瘤患者漏诊。
4、X线胸片:X线穿过器官组织后会出现不同的影像,一些隐蔽的肿瘤也可以X线片上表现出来。
5、B超:利用彩色多谱成像技术,可清晰地发现甲状腺、胆、脾、肾、盆腔等全身大多数器官是否有肿块病变的存在。
6、妇科宫颈涂片或TCT:可获取子宫颈口的脱落细胞,检查早期宫颈癌。
7、乳腺钼钯摄片:能在X光摄片中显示乳头、乳晕、乳腺脂肪、腺体等不同组织的图像,有利于发现深部的微小乳腺癌病灶。
8、胃镜和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食管、胃、肠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腺体形态,区分和识别炎症、疤痕狭窄还是肿瘤,对可疑的病灶还可以立即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1.肿瘤是老人的事。
很多肿瘤不断“年轻化”,因此筛查绝不单是老人的专利。同时,肿瘤也不是越老越要查。由于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进展非常缓慢,即使得病,大多也不会因此危及生命,因此75岁后没有必要再进行每年一次的前列腺癌筛查。
2.体检前不做好准备。
肿瘤专科医生通常需要综合多项检查项目的结果。如果受检者因未做好准备而影响了检查结果,就可能造成漏诊或误诊。宫颈癌筛查时应注意,检查前一两天不宜性生活;做结肠镜前3天,最好吃无渣或少渣半流质饮食。
3.健康体检就是癌症筛查。
普通健康体检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肿瘤筛查的范围,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防癌体检,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4.只要是医生,就能做癌症筛查。
“术业有专攻”,只有专科肿瘤医生才了解肿瘤的各种性状。现在某些“筛查”有做得太滥之嫌,随便摸两下、随意做点检查,也被视作参加了“筛查”,如此不但查不出肿瘤。更会让受检者放松警惕,反而误事。拿乳腺癌来说,很多地方都在采用的红外线检查,其实它对乳腺癌早诊就没有意义。
5.误项目越多越好。
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对人体具有潜在的致病风险,这就需要肿瘤专业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