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在肿瘤转移之前手术切除病灶,是处理疑似早期肺癌的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最佳时机。但早诊早治与过度治疗是一对矛盾体,需要综合考虑。临床判断浸润、微浸润,是否有可参考的标准呢?
实验对象是这三类
我们都体检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需要医生通过影像学特征、活检这两项项目检测等多维度评估,推断病理性质,进而选择临床干预手段。
从影像上来说,肺窗是我们最常见的,观察肺窗肺组织非常清晰,四周多呈亮白清透,软组织则是暗色(左图:肺窗)。胸部CT检查时,也需要结合纵隔窗(右图)来看,纵膈窗主要显示纵膈以及淋巴结,大血管,肺部则为黑色,病灶反呈白色。
发现左图中有些磨玻璃,在纵隔窗并不是全部展现的。
研究以磨玻璃结节为对象,并以肺/纵隔窗口中是否检测到固体成分为依据,分别把肺磨玻璃结节命名为pGGNs、hGGNs和rPSNs,以下结合图片深入理解。
1:pGGN即纯磨玻璃结节
注:在肺窗和纵隔窗均无实性成分
2:hGGN即异质性磨玻璃结节
注:肺窗有实性成分,纵隔窗无实性成分
3:rPSN即实性成分磨玻璃结节
注:肺窗和纵隔窗均有实性成分
这项研究追踪了共865例患者,均是完成微创肺腺癌手术,术后病理主要是原位癌(以下称AIS)、微浸润腺癌(以下称MIA)和浸润性腺癌(以下称IAC),其中pGGN有358例,hGGN有65例,rPSN有442例,主要研究术后病理浸润概率与结节实性程度的关系,以及5年复发率情况。
研究结果
随着磨玻璃密度的增加,浸润的概率开始增加,不良病理类型也开始增加。
pGGN:术后病理多为AIS和MIA,另外有22.6%为IAC。浸润的病理类型多为贴壁型和腺泡型为主,极少数为乳头型为主,没有粘液型,实体或者微乳头为主。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侵犯概率为0。
hGGN:术后病理以IAC为主,占56.9%。病理类型多为贴壁型和腺泡型,少数乳头型,没有实体或者微乳头为主。淋巴结转移、血管淋巴管侵犯概率也为0。
rSPN:术后绝大部分以IAC为主,占86.4%。病理类型多为腺泡型,有个别(0.2-0.5%)为实体或者微乳头为主。淋巴结转移概率1.6%,血管淋巴管侵犯概率2.7%。
在肺腺癌的各种病理亚型中,微乳头成分被认为是最大的预后不良指标,常伴有转移,被认为是肺腺癌中预后最不好的病理亚型。
2术后复发率
对于pGGN和hGGN,术后评估的6年复发概率为0。对于rPSN,术后6年复发概率为8.1%。
也就是说,部分混杂磨玻璃结节,只要纵隔窗上没有实性成分,那么即使术后为浸润性腺癌,术后复发的概率也极低。
3总结
尽管hGGN的密度有所升高,浸润概率增加,但hGGN仍然是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而有了纵隔窗的实性成分,则rPSN恶性程度会升高比较明显,有淋巴结转移的小概率可能。hGGN作为pGGN和rPSN的一种生长中的过渡类型,同样有极好的预后,术后几乎不会复发。而纵隔窗出现实性成分,变成rPSN后,预后会变差。
这项研究最大的创新性在于:首次在CT肺窗和纵隔窗对不同密度的磨玻璃结节进行了定义。对于只在肺窗有实性成分,纵隔窗没有实性成分的mGGN,研究证明预后同样非常良好。这可以说又给很多术前CT诊断为磨玻璃,术后病理后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肺结节术后饮食吃什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王昆接受采访提醒,不要过分迷信某种特定的饮食抗癌,科学证明多样化的饮食方式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抵御疾病的最好“武器”。
很多朋友不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炎症,如牙齿发炎、伤口发炎等,都属于急性炎症,有炎症不就应该抗炎吗?
适度的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与清除自身坏死组织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而慢性低度炎症才是健康隐形“杀手”。
常规体检难察觉,慢性低度炎症才有了这样的称号。急性炎症来去匆匆,当病原体被消灭后,炎症很快就能消退。
但是持续、稳定、低度的炎症刺激存在时,炎症就会成为一种慢性持续损害而影响周围组织的状态,提升患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病症的概率。
“抗炎食物”像绿叶蔬菜、水果以及一些全谷物,往往能改善人体中的炎性生物标志物水平。有助于减缓慢性炎症的发展速度也有助于降低血液中某些炎性细胞因子的数量。
长期压力下,也不行!伴随抑郁、焦虑、忧愁等情绪,容易增加体内的炎症概率,从而免疫能力下降。学会适应环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免疫力才可以更好地抵抗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