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不过,基因测序声称预知百病、体检套餐项目名目繁多、非医学需求微量元素检测随便查……面对体检行业乱象,我们该如何选择?
连环局:就这样“多检查、多掏钱”
近日,王茹去体检机构爱康国宾做体检。在一项妇科检查中,医生问她要不要加一项HPV检测,在王茹第一次拒绝后,医生并未“放弃”,声称“可以先取个样放着,等体检完了再决定要不要追加付款”。
于是王茹便同意了,心想过会用手机搜索了解后再定。然而,当她准备下一项检查时,才明白医生此举背后的用意:如果不把中途添加的HPV这一增项结完款,就没法进行自己原有套餐中剩下的项目,因为每一项检查都需扫描条形码。无奈之下,王茹只好先去付了钱,再继续体检。
无独有偶,石女士2018年在美年大健康体检时,也遭遇过类似经历:本来只是去体检,但医生说有蛀牙需要治疗。“尽管最初医生提供了一份耗材清单,可是治疗中途却被告知还要额外加材料,得再交钱。”石女士说,事后因觉得牙齿不舒服,去过两家三甲医院就诊,口腔科医生表示有些治疗实属多余。
美年大健康2018年7月曾公告过一批处罚整改结果,其中提到,上海美锦门诊部因超声骨质分析仪超出放射诊疗许可项目从事诊疗活动,被记分、警告、罚款。但在11月一份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中,该门诊又被提及,处罚事由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
从全国多个地方的处罚信息看,体检行业暴露的问题不在少数:江西康泰来健康体检有限公司(南昌康泰来健康体检中心),安排未取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或职称证书的放射科人员熊某某独立为体检者拍摄DR胸片进行了摆放体位、摄片工作;中康医院集团咸阳体检站,一名心电图技师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出具心电图诊断报告……
一些市民对此表示担心:原本年年体检信心满满,万一有肿瘤等疾病也能早发现早治疗,可如今,是否需要打个问号。
“套路”深: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家民营体检机构门诊部内部人士坦言,体检机构更多是提供一个初步筛查,对于患者的过往病史方面,掌握得并不充分。如果消费者一直在固定的医院体检或看门诊,最好还是沿用原本的习惯。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相比过去,体检机构已经较为规范,但是在全国门店快速扩张、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仍有不少“套路”。
一是名医“抛饵揽客”:体检机构的软肋就是缺少专家、实力相对较弱,经常漏查、错查,所以一般会通过聘请知名医院的退休医生或是现任专家远程会诊等,以及举办健康沙龙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业务形象,但有的专家也只是“蜻蜓点水”,并非“朝九晚五”。
二是销售“看人下单”:“原价2500元,优惠价599元”,一些看似白菜价的体检套餐主要是为了引流、拉人,而眼尖的销售员往往会从人群中筛出需要被分门别类、深度检查的对象,即对健康有一定需求且经济能力不错的人。
三是检查“偷工减料”:比如检查某项器官功能,从套餐里看都已涉及,但可能只测一项,结果就会与测几项的有所不同;又比如试剂,如果选用不同的类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某一项检查指标的准确性。
四是客源“周边共享”:在一些城市,体检机构附近还会有牙科诊所、中医门诊等,部分需要进一步专科检查或治疗的人,就有可能被体检医生“推荐”过去。
部分常规体检项目不靠谱
相对“高端”的基因体检,普通老百姓最常接触的还是常规体检,但近日一份流传甚广的“五大最不靠谱体检项目”的网帖打乱了不少人的体检计划。在这份名单中,X光片查肺癌、彩超查前列腺癌、血钙检测儿童缺钙、CT、红外线查乳腺癌、化验指标查胃癌等体检项目悉数上榜。
X光片查肺癌,被广泛认为是应用较多、漏诊率最高的一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介绍,因为胸透分辨率很低,因此检出率也很低,有的时候检查出来可能已经是晚期了,因此专家建议用高清CT检查肺癌,分辨率高。这也是目前欧美通用的办法,检出率高达90%以上,因此建议中老年人或者是有肺癌家族史的朋友体检中把X光片换成CT。
体检里常有一项是腹部彩超,四十岁年纪的男性在体检中还有一项叫“前彩”——前列腺彩超,来筛查是否患有前列腺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主任医师张志超介绍,“前彩”检不出早期前列腺癌,没有办法鉴别出到底是良性增生,还是前列腺癌。前列腺彩超检查对病情严重的患者更有效,对潜伏期或早期癌症没用,如果只是例行体检,完全可以不用做。
张志超介绍,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更靠谱。PSA价格低廉,可排除假阳性问题(前列腺炎、尿路感染会引起PSA值升高),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最方便、敏感的方法,当血液中PSA的水平
超过正常值(超过4纳克/毫升)的时候,就需高度警惕,应及时去医院看专科
医生。“五十岁以上的男性做体检最好隔一两年、两三年查PSA,因为如果是前列腺癌,这个数值会比较高。一般我们在筛查的时候,第一次来首先要明白到底是良性增生还是恶性增生,就是先查一个PSA,如果PSA高,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核磁共振是首选。”
验血查钙,尤其是儿童,通过抽血来测微量元素,判断是不是缺钙,这一项也有很多家长都特别关心。它到底靠不靠谱?中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云峰表示,微量元素不应该作为常规的儿童体检项目,它的准确性并没有那么高。结果查出来后,也千万不能根据这么一张化验检查单,就判断孩子是不是缺锌、缺钙或缺铁。一定要好好询问病史,因为微量元素里钙查的是总体钙,孩子如果真缺钙,他的游离钙应该是缺乏的。
王云峰表示,对于把微量元素检测当儿童体检项目的行为均不推荐。一般是出现了异况才做,但也只是参考。仅凭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不能判断健康有问题,还需要结合喂养史、临床症状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此外,人员操作、检测方法、设备等客观因素也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比如检测头发,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前3个月的生长状况,不能拿来当现在的判断。”
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灵敏度低特异性不强。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医
师万冬桂指出,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已经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了。
专家建议,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但因为价钱更高(2000元左右),因此仅在高危人群(例如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疾病的肥胖妇女)中推荐。
化验指标查胃癌,准确性低。实验室化验指标包括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大便潜血、胃液情况等多个项目,常常在体检中用来指示胃部的健康情况。专家表示,这些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来筛查胃癌,其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为何“假体检”等屡禁不止?
为何“假体检”等乱象会屡禁不止?和睦家原外科医生李旸认为,由体检公司提供的一些体检项目,多数是完全不必要的,因此一些体检公司获得血液样本后是否真去检测、检测的人是否是真医生也就无所谓了。他表示,体检中心实际上没有提供医疗服务,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拟似医疗服务”而已。
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我们不会拿爱康国宾、美年等此类机构的检查结果做依据,最多只是做个参考,确诊还需在正规医院进行。”
中闻律所合伙人律师迟芬芳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说,目前,体检机构被划归为医疗机构,凡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体检机构均受到《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的规制,但这三条法律仅属于行政法规范畴,对消费者(受害人)层面保护或赔偿没有明确的条款,消费者如果想维权只能追究其行政责任,这样一来处罚力度就大大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