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2、他主要应用还包括测量脾脏大小及血液细胞在脾内的截留,研究血液生化营养物吸收、代谢和利用,如铁、vitbi2和叶酸。同吋,许多显像技术已用于骨髄和其他器官内造血组织的分布和探测,诊断各种血液系统的疾病。血液和淋巴系统显像包括骨髓显像、脾显像和淋巴显像。亲肿瘤显像在淋巴瘤诊断方面也得以应用。1969年起“ga显像用于淋巴瘤诊断,作为全身显像和功能性显像的特点,曾得到青睐。但随着现代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出现,尤英是pet显像在肿瘤的广泛应用,以其代谢显像和分子显像的特色在淋巴瘤应用中颇具优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1990-1991年),随着pet从学院性研究步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进行
3、了第一例肿瘤全身显像;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批准了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dg)的临床应用;1999年美国健康卫生财政管理局(healthcarefinancingadministration,hcfa)将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的诊断、分期及再分期的,8f-fdgpet检查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2000年3月fda批准了fdgpet运用于肿瘤及怀疑肿瘤的病人,揭开了fdgpet在肿瘤
5、hl、nhl,骨髓瘤相对较少),其他方面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骨髓增生的研究文献比较有限。对于淋巴瘤的pet/ct价值主要还是为pet的价值,ct可为pet提供病变的定位、生理性摄取的鉴别,并可行增强ct扫描,可应用于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淋巴瘤的分期及再分期、淋巴瘤的疗效评价及监测(包括化疗、放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如美罗华)、预后评价等。本文除简要介绍骨髓显像、脾显像、淋巴显像和淋巴瘤显像外,重点介绍pe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2.骨髓显像、脾显像、淋巴显像和"ga淋巴瘤显彳2.1骨髓显像2.1.1显像剂(1).放射性胶体:系利用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胶体颗粒的特性,故放射性胶体
6、静脉注射后被肝、脾和骨髄摄取,其中骨髄摄取约占8%,因此亦可用于骨髄显像。显像剂有"tc,n-硫胶体,亦可用"tcm-植酸钠(其静脉注射后即与血中ca卄离子螯合成胶体,再被网状内皮细胞所摄取)。(2).nllncl:能与血清输铁蛋白结合,虽不参与血红蛋白合成,但可用于骨髓显像。(3).放射性铁(52fe59fe):可反映红细胞生成的分布。由于“in和52氏均系加速器生产,且52代系正电子发射,应用上受到限制;而59代发射的丫光子的能量偏高,不适宜y照相机显像,因此目前常用的骨髓显像剂是放射性胶体。2.1.2正常图形:放射性胶体在有活性的红骨髓区可一定量的积
8、mab)作为骨髓显像剂,此系釆用抗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的抗原nca(粒细胞生成的一种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临床粒细胞生成的骨髄显像,此法无肝脾影的干扰,且骨髓摄取高于胶体显像剂24倍,而明显提高骨髓显像的质量,并在骨髓转移性肿瘤病例的诊断中取得较隹的效果。2.2脾脏显像:2.2.1显像剂:(1).放射性胶体:系网状内皮细胞摄取而用于脾脏显像,但肝脏可同吋显影而影响脾影的观察和判断,尤其对较小的副脾。常用的胶体显像剂为"tcm-硫胶体和"tcm-植酸钠。(2).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热变性红细胞为脾脏所摄取,故仅脾脏显影。由于无肝影干扰,所以有利于对内
11、结和淋巴管道的影像。常用显像剂有"tcm-硫胶体、"tcm-右旋糖酉千(dx)、"tc叫脂质体等。2.3.2显像剂注射点的选择和注射:视所需淋巴系显示范闱来选择注射点(见表1),并采用两侧对称部位注入显像剂。表1.注射部位与显示相应的淋巴系范围注射部位淋巴系显示范围手背拇指食指间足背12趾间两侧肋下腹直肌鞘内头部百会穴肛口及尾骨间舌侧与下唇食道粘模下两上肢、腋窝及锁骨区两下肢、腹股沟、骼外、腰干、乳糜池乳内淋巴系耳后、颈部、锁骨区直肠旁、紙前、骼内、腰干、乳糜池颌下、颈部纵隔区2.3.3正常图形:两侧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及显示的速度基本对称,淋巴结间见条状淡
13、结探测可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大范围的淋巴清扫术。因此开展前哨淋巴结的临床探测具有重要意义。核医学淋巴显像可于肿瘤周围0.5-1.0cm范围内选择数点皮内或皮下注射显像剂。探测技术有显像法和探针法,分别用于术前和术中探测。术中采用的是便携式y探针。据报道,放射性核素探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接近98%o目前前哨淋巴结探测巳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内在乳腺癌等癌肿病例探测前哨淋巴结已有多篇报道。2.4"g淋巴瘤显像叫30是加速器生产的放射性核素,用于淋巴瘤显像的显像剂为枸椽酸镣。经静脉注射后,叫3“主要与血中的输铁蛋白结合。输铁蛋白复合物对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铁蛋白受体作用而进入
15、故在pet临床应用以前曾得到青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技术是通过探测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如氟-18、氧-15、氮-13、碳-11)释放的正电子,当与介质发生湮灭辐射过程中所产生的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电子对的显像方法。目前,18f-fdg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显像剂,主流的显像仪器为pet/ctc本章以淋巴瘤为主,结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的变化说明pet及pet/ct在血液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1.1.
16、1pe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1丄12007年版nccn的nhl临床实践指南屮,当怀疑nhl发生组织学转化时,选用pet扫描或者在无法做pet时用67ga加倍剂量的延迟显像扫描(二维和spect代替),就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pet也非是必要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推荐应用的;而2009年版屮用pet/ct取代了pet,取消了对67ga及spect的认可;由于采用fdgpet检查结果,使重新修订的疗效评价标准删除了既往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uncertain,cru),根据这部分病例的残余组织fdg的摄取与否,相应地归入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标
17、准内。在2009年版nccn中,将nhl的亚型是否需要行pet(/ct)检查分为3个层次,如下:对所选病例pet/ct有价值型:滤泡型淋巴瘤(12级),但当考虑疾病进展时应该行组织活检或者fdgpet;胃外malt淋巴瘤(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带淋巴瘤;脾边缘带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皮肤型),治疗结束后pet/ct评价疗效及随访;蕈样霉菌病及赛塞里综合征(mycosisfungoides/sezarysyndrome),t2期以上、大细胞转化型或亲毛囊性蕈样霉菌病,有肿大淋巴结或实验室检查异常者。在特定情况下pet/ct有价值型:套细胞淋巴瘤;原发皮肤b
19、方案很好的独立预后因素。2008年版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nccn临床指南中,原发性神经系统的淋巴瘤应考虑体部pet,以収代ct、骨髓穿刺以及睾丸超声检查。淋巴瘤的fdgpet及ct影像学表现颅内淋巴瘤多位于幕上,以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白质为主,其中额叶、额顶叶交界区较为多见,也可见于颍顶交界区、颍叶或枕叶;少数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及脑室周围,也可侵犯脑膜。肿瘤的主要成分是b细胞性。通常行ct平打及增强打描,可基本确定病变部位及病变数目,表现可复杂多样。葡萄糖是脑的唯一能量物质,因此fdgpet的脑部显像时脑皮质呈高代谢,而白质呈低代谢。根据淋巴瘤的形态和部位、病变的恶性程度而表现不
20、同,如脑功能细胞密集处淋巴瘤可表现为fdg高代谢或等代谢以及代谢低于周围正常脑皮质,而乏功能细胞(如半卵圆中心、腓月氐体)处多呈fdg高代谢。对于脑部小病变增强mri要优于fdgpet/ct。鼻咽和口咽是最常见的头颈部结外nhl发病部位,鼻腔淋巴瘤好发于下鼻甲、鼻腔前部、鼻前庭上方,ct扫描可明确病变侵犯的范围。鼻和鼻型nk/t淋巴瘤几乎对以侵及所有结外器官,但最好发于鼻、皮肤,具有特殊的地理分布和种族特异度,fdgpet可发现鼻咽部病变或鼻腔内增厚粘膜呈fdg高代谢。头颈部淋巴结丰富,因此淋巴瘤累及颈部淋巴结较常见。平扫ct显示颈部多发、孤立的淋巴结,也可融合,密度均匀,边缘清
21、楚,增强ct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边缘不规则强化或规则薄坏状强化。fdgpet扫描可发现颈部淋巴结多呈fdg高代谢灶,部分可相互融合呈串珠状样分布。头颈部的扁桃体、腮腺、甲状腺等结外器官发生淋巴瘤时,pet显示为fdg高代谢。纵隔内淋巴瘤多为hl,约占2/3,fdgpet多表现为纵隔内多发淋巴结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部分可相互融合,需要与结节病、淋巴结结核、转移性肿瘤相鉴别。肺淋巴瘤主耍侵犯肺的间质和支气管粘膜下组织。fdgpet显像可发现肺部局部或弥漫性放射性摄取。胃肠道是结外nhl最常见的原发部位,其中又以胃最常见。nhl侵及腹腔及盆腔淋巴结吋病变往往较大,孤立或融合成团,包绕
22、邻近血管、肠管在内,也可以直接蔓延侵犯邻近的实体或空腔器官。腹腔及盆腔淋巴结的淋巴瘤fdgpet可见后腹膜及盆腔的淋巴结呈fdg高代谢,大多分布在腹主动脉或骼血管周围,并可包绕血管,可呈串珠状排列。胃淋巴瘤可能受到炎症的影响,尤其是部分malt可呈低代谢或无代谢,必须要结合胃镜随访。肠道淋巴瘤可呈fdg条形代谢增高,显示为与增粗肠壁一致的高代谢影像表现,无肠外淋巴结侵犯吋,特别是肠壁增厚不明显的病例,要注意与肠道炎症显影相鉴别,可行延迟显像观察肠道形态学的变化,以鉴别之。肝脏的淋巴瘤fdgpet一般呈高代谢,也可为低代谢表现。脾脏淋巴瘤病变pet呈fdg高代谢,而淋巴瘤累及
23、脾脏者,脾脏可明显增大,伴局灶性或弥漫性fdg代谢增高。肾上腺淋巴瘤多为双侧,ct显示为双侧肿块,pet显示为双侧肾上腺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要显著高于转移瘤等病变。胰腺、肾脏、生殖系统原发少见,大多为继发性。由于fdg由泌尿系统排泄,对于肾脏及泌尿系统的淋巴瘤pet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骨原发淋巴瘤相对较少,而淋巴瘤骨髓浸润较常见。fdgpet对全身的骨髓浸润有很好的临床价值,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很好,对于局部骨髓的浸润mri也是不错的选择。皮肤淋巴瘤可原发或继发,临床表现不一,多为nhl,其中t细胞性占65%。ct对于皮肤淋巴瘤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fdgpet相对于ct有优势,但是一些
24、小病变仍存在假阴性的问题。pe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确定是否为淋巴瘤及其组织学类型,即淋巴瘤的肯定(病理)诊断;二是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确定病变累及的部位及范围,即所累及的淋巴结及结外器官,确定其临床分期,以制订临床治疗方案。pet/ct对于比较典型的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fdg属于肿瘤非特异度显像剂,对肿瘤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但阳性者不能鉴别英肿瘤类型是为何类肿瘤。对于发热待查而临床无明确病变、难以确诊的病例,fdgpet可作为筛查淋巴瘤的方法,初步明确体内是否有病变存在,以排除淋巴瘤,或有异常病变为活检提供定位信息。
25、淋巴瘤的骨髓浸润较为常见,是淋巴瘤病人预后不良的征兆z,且决定淋巴瘤的分期。单独骨髓细胞学检查或活检阳性率分别为13.5%和14.8%,二者联合应用时阳性率为21.1%。hl骨髄浸润率约为5%14%,常伴有广泛纤维化。nhl骨髄受浸润率约为30%50%,但不同组织学亚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不尽相同。carr等以骨髓fdg摄取等于或高于肝脏fdg摄取为骨髓浸润阳性标准,对50例淋巴瘤病人进行分析,pet结果与骨髓穿刺结果符合率为78%(39/50),8例pet阳性而骨髓穿刺阴性,3例pet阴性而骨髓穿刺阳性。由于骨髓穿刺部位大多选择在骼前/后上棘,而骨髓浸润可为弥漫性、局灶性,因
26、此穿刺部位不一定能代表骨髄浸润部位,骨髄穿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骨髄浸润。有吋因为穿刺所得的组织有限,也会导致假阴性。以骨髓穿刺结果为骨髓浸润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moog等对78例淋巴瘤患者fdgpet、骨髓穿刺结果进行了比较,pet与骨髓穿刺符合率为82.1%,其中阳性符合率为9%,阴性符合率为73.1%。pet与骨髓穿刺不符合率为17.9%,pet阳性而骨髓穿刺阴性为12.8%,是由于仅有部分骨髓浸润;骨髓穿刺阳性而pet阴性者为5.1%,主要见于相对低度恶性nhlo认为pet对恶性淋巴瘤的骨髄浸润更有潜力。二鉴别诊断因为淋巴瘤的大多亚型fdg都是高摄取,且正常组织摄取fd
31、进行了fdgpet/ct再分期研究,对显像图像进行了如下四种分析:仅分析ct、仅分析pet、pet+ct(sidebyside)、pet/cto从区域淋巴结的角度以及患者角度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说明:从区域淋巴结角度分析,pet/ct与ct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有显著性,pet的各项指标要优于ct,但是pet/ct与pet+ct差异无显箸性;从患者角度分析,pet/ct、pet都优于ct;以annarbor标准分期,ct仅能对13例患者(48%)准确分期,pet为20例(74%),pet+ct为23例(85%),而pet/ct则为26例(96%),pet/
34、,另外有1例患者腹腔内肠道及肠系膜多发小病变累及增强ct能很好的作出判断,而pet/ct由于肠道的生理性摄取而漏诊。因此,pet/ct屮ct平打及pet后可能有部分病变漏诊,对于这部分少数患者仍有行增强ct的必要。一项meta分析表明,从病人角度分析,fdgpet对淋巴瘤(主要为dblcl.hl以及滤泡性淋巴瘤)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1.1%;总灵敬度为90.9%(95%对信区间为88.0-93.4%)、假阳性率为10.3%(95%c1为7.4-13.8%);最大联合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7.8%(95%可信区间为85.0-90.7%).从病变数目
35、角度分析,总灵敏度为95.6%(95%可信区间为93.9-97.0%)、假阳性率为1.0%(95%ci为0.6-1.3%);最大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5.6%(95%可信区间为93.1-9&1%)o在hl和侵袭性nhl中,采用低剂量、非增强ct扫描的pet/ct检查在累及的淋巴结及器官方面的灵敏度及特界度均优于常规增强型ct。如果ct扫描时静脉注射造影剂与不增强比较,可增加对肝脏和脾脏病变的准确性;有报道认为低剂量pet/ct(80mas)扫描与增强的高剂量pet/ct(300nias)对淋巴结及结外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差异。诚然,高剂量或增强型ct扫描
36、时ct的图像质量较好,病变与血管之间的边界分辨明确,pet/ct的对淋巴瘤的分期比单独pet或ct临床应用更具有优势。kvee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ct对淋巴瘤分期及再分期灵敏度及特异度较为有限。fdgpet/ct要在灵敏度及特异度都要优于fdgpet及ct。这也是pet/ct临床应用tl益广泛的趋势。疗效评价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导致对治疗反应的不一致性,诸如肿瘤生长周期、体积、氧合作用、肿瘤组织不均一性、肿瘤耐药性的存在以及对肿瘤放化疗反应不同等。如何在治疗早期或治疗过程中了解肿瘤的抗药性或对治疗不灵敏度的存在,以便尽早更改治疗方案,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重要价值,尤英对高度恶
37、性肿瘤病人能增加其生存率。治疗后的淋巴瘤病人,64%有残余组织存在,残余组织常被认为是疾病持续状态,其中18%的治疗后残余组织中发现有活性淋巴瘤病变组织存在,因此对治疗后的淋巴瘤病人明确其全身是否有肿瘤病变存在,对疾病状态及分期作出止确判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案,既可避免不必要的化疗、放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乂可以避免对疾病状态作出错误的判断,没有及时采取及时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传统显像技术如ct、mrt、超声等利用病变大小、形态及密度等的改变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对可疑以及正常大小的淋巴结、治疗后病人病灶周围残余肿瘤组织、瘢痕组织、肿瘤复发的鉴别屮的作用有一定
39、pet和ct检查,结果显示,fdgpet阳性者(6例全部复发)比阴性者(48例中有8例复发)临床预后差,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两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体生存率(os)的差异有显著意义(/<0.0001)024例ct有残余肿块(residualmasses),30例无残余肿块。pet阴性与ct无残余肿块者属于低危人群(指淋巴瘤复发),仅有3例复发,占10%(3/29),其2年pfs、os分别为87%和95%;ct有残余肿块而pet阴性者属于中危人群,有26%(5/19)复发,其pfs、os有所降低,分别为60%3=0.0551)、7
40、0%(p=0.047);pet阳性者属于高危人群,100%(6/6)复发,其pfs、0s显著降低,p<0.0001<>pet与ct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42%(p=0.035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和87%。总之,淋巴瘤治疗后pet对残余病变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有较高价值,要优于ct显像,但是对于fdgpet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存在少量残余肿瘤细胞而导致晚期复发的可能。spaepen等对93例已接受首次系统治疗后(first-linetherapy)的nhl病人行fdgpet和传统诊断方法(conventionaldiagnosti
42、fdgpet在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早期预测淋巴瘤对治疗是否有反应。对11例淋巴瘤病人进行动态fdgpet研究,包括化疗前、化疗后1周(7天)及6周(42天)各行一次pet检查,肿瘤标准摄取值(suv)、肿瘤fdg代谢率(metabolicrateoffdgintumor,mrfdg)比较结果显示:化疗后1周肿瘤suv值下降60%,化疗2周至6周suv值会进一步减少42%,与化疗前相比fdg的摄取共降低了79%;mredg治疗后1周下降67%,2周至6周进一步下降71%,共下降89%。统计表明,化疗前与化疗后1周、化疗后1周与化疗后6周的suv值、mrfdg的差异有显著
46、常用的指标。有必耍对pet化疗后阳性患者的耐药性机制进行研究,对于规则化疗后pet阳性者是否产生耐药性、是否需要调整化疗方案进行研究,并与pet阴性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比较。预后评价及生存率评估影响淋巴瘤预后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全身症状等。淋巴瘤治疗效果的早期评价对于预后评估、病人的进一步处理方案的制定尤为关键。jerusalem等研究表明淋巴瘤化疗后,fdgpet阳性患者都有复发,而ct仅发现26%病人有残余肿块;pet阳性预测值为100%,而ct仅为42%。同样,pet阳性者生存率要远低于pet阴性者,1年无病生存率分別为0%和86%。pet显像在化疗1周期后
50、的早期(化疗后12个疗程后)根据淋巴瘤病灶数目、活性來预测疗效及预后。复发诊断放化疗可导致肿瘤周i韦i组织水肿、纤维化和坏死,因此准确鉴别肿瘤治疗后和/或复发及放化疗损伤,对于进一步治疗计划的制定是极有意义的。pet或pet/ct显像则对治疗后残留肿块的肿瘤活性评价有独到的价值,pet/ct可以根据pet来评估ct残余组织的活性程度。cremerius等对27例经过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作冋顾性研究,对fdgpet检查结果进行定性和suv半定量分析,并与相应的ct检查结果比较:pet显像对全部15例证实有残余和/复发病变的病人以及12例无复发病人中的11例均作出了正确的评价,仅有1例假
51、阳性发生在放化疗后肺炎的病人,其特异度、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较ct都有显著的增高。对于淋巴瘤治疗后的残留肿块,如经pet检查为阴性,则可能无须进行进一步的放化疗,从而避免了病人接受不必要的治疗所伴有的毒性作用。castellucci等对848例淋巴瘤的1120次pet检查图像进行分析,95.8%的fdg高摄取病变证实是淋巴瘤的复发及肿瘤组织残余,但是,仍有5%左右的fdg阳性是由于炎症的原因所造成的,要加以正确判断。pet评价干细胞移植的价值对于亲fdg的淋巴瘤患者,干细胞移植前需考虑行pet检查。schot根据年龄校正的国际预后指数(复发的nhl)和复发霍奇金淋巴瘤积分(复发的h
52、l)不同,上述不同人群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前的诱导化疗前及化疗后2疗程pet结果表明,pet低指数的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成功率为80%-100%,为高危险因素的成功率仅为0%-7%opet在骨髓瘤屮的应用研究表明fdgpet发现骨髓瘤病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都较好。pet在鉴别孤立性浆细胞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价值尤为明显,并可评价治疗效果以及非分泌型骨髓瘤或髓外为主型病变的随访。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在明确多发性骨髄瘤病理诊断前,常规影像学考虑转移性肿瘤,pet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fdgpet及pet/ct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疗效监测以及预后评价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际淋巴瘤影像学小组
53、根据己发表的pet文献以及专家们在pet应用于淋巴瘤临床中的经验达成了共识,认为淋巴瘤治疗结束后的pet检查,应至少在化疗或免疫治疗结束3周以上,最好为68周进行;放疗或同时放化疗的则为812周;治疗结束时,单靠视觉评估足以判定pet结果为阳性或阴性;而判断任何部位最大横径大于2厘米的残余病灶pet活性时,推荐以纵隔血池放射性分布作为対照背景;较小的残余病灶或正常大小的淋巴结(如小于1cm),如果其代谢活性高于周圉组织,应视为pet阳性。共识也同时制定了肝、脾、肺和骨髓组织pet活性的特定判定标准。专家共识强烈推荐使用衰减校正的pet扫描。在治疗过程屮用pet扫描进行疗效监测仅
54、限于临床试验或作为前瞻性研究的组成部分。总之,pet/ct对于淋巴瘤的诊断、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尤其是早期疗效评价、放射性坏死以及肿瘤复发的鉴別、残留肿块的性质鉴别、预后及牛存率评价方面都有着很好的价值,pet/ct推荐流程见图lofdgpet/ct并不能克服fdgpet的缺点,诸如假阳性、假阴性,因此开发新的氛标记的药物,如反映氨基酸转运、蛋口质合成、核酸合成、细胞膜成分合成的新药具有更好的肿瘤特异度,pet及pet/ct对疾病的临床价值有很大的帮助。注:化疗34疗程可行pet/ct早期评价治疗、预后判断;但对于化疗1或2疗程即行pet/ct检查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图1f
57、骨髄刺激的效果没有前二者明显。gmcsf的骨髓反映大约持续4周左右,在42-45天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为避免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影响,最好在停药4-6周以后再行pet检查。问题和展望目前pet类的药物临床广泛应用还比较单一,pet/ct要在血液学舞台中展示其风采,还需要更多新的药物开发和显像剂的合成,正如常规核医学一样标记红细胞、白细胞而快速成像,这些都是新的挑战和课题。fdgpe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要成为淋巴瘤管理性标志,如成为分期的金标准、预后的独立评价因素等,仍需经历临床的验证和磨砺,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检查费用较贵以及pet分布问
58、题而导致的临床推广及普及的困难。如何象ct.mri检查一样走向平民化的历程还很漫长;如何同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一样,让pet/ct纳入国家更疗保险可支付范围,让需要pet/ct的患者惠及此项检查,这些都还需要血液肿瘤科医生及pet/cti作人员的密切合作,以及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加强。2.pet仪器差异的问题,不同的厂家、同一厂家有不同的型号及其分辨率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不同的性能及病变的检出能力。在我国仪器种类更为繁杂,在以上述厂家不同型号为主体,且有大量的符合线路型单光子(spect)显像仪器,加以少数国产pet的应用,制约了血液科更生对pet和pet/ct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