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江海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杨王村平安屋开展反诈宣传。张慧平摄
深夜时分,沿着上海街道前行,总能看到一盏盏红蓝警报灯在超市、岗亭、社区门卫室前闪烁,守护着市民群众的回家路。近日,上海的平安屋登上网络热搜榜,一个个遍布街头巷尾的小房间被誉为镶嵌在城市版图中群众安全的守护所。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找准参与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持续深化“三所联动”机制,建设平安屋,组建平安联盟,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通过问题联治、工作联勤、平安联创,共同破解治理难题,构建城市治理共同体。
深化“三所联动”机制,搭建问题联治新平台
“美容院收费不明有损消费者利益,但消费者已接受服务,全额退款未必有足够依据……”近日,在南京西路楼宇法律公共服务站内,民警牵头律师、人民调解员、市场监管员共同为一起消费维权纠纷进行调解,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企业规范经营也有了明确指引,双方握手言和。
小隐患长期未化解容易引发社会治安大问题,上海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推广由公安牵头的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依法化解和高效化解。
目前,上海353个地区公安派出所全覆盖建立“三所联动”机制,900余名人民调解员、700余名签约律师集中入驻。法院、检察院和教育、民政、卫健、市场、房管等部门加入,让矛盾纠纷“3+N”调解体系逐渐完善,最大限度防止民事案件转化为刑事案件。
推广平安屋建设,构筑平安联创新格局
步入平安屋内,12平方米的房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房间内配备了防暴钢叉、头盔、盾牌等警用装备,还摆放了一个药箱,墙上装有一键紧急报警系统,市民能够直接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组建平安联盟,打造工作联勤新模式
如果说遍布街头巷尾的平安屋如一个个社会治安的“观察哨”和应急处置的“响应点”,那么平安联盟则在“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织密警民联动的防护网络。
在各商圈街区,上海公安创造性整合商户、保安、业主、物业等力量,牵头组建459支平安商户联盟,警民携手做好商圈日常管理、安全防范宣传、应急事件处置、服务群众等工作。2023年,平安商户联盟向警方提供有效信息1200余条,协助参与处置突发案事件170余起。
“我们还通过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线上学习等方式,组织平安员开展事故处理、防暴处突、灭火救援、紧急救护等常见科目培训,持续为群防群治队伍充电提能。”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基层基础工作指导支队支队长金捷介绍。
在平安商户联盟基础上,上海公安机关结合辖区特点创新探索,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将社区、园区、厂区、商务区等党员楼组长、保安队员发展为平安联盟成员。目前,5900余名社区民警已兼任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或综合治理中心副站长。平安志愿者、保安员、楼组长等43万群防群治力量在社区民警的组织下,协助开展安全防范、消防监督、交通安全等工作,共同破解治理难题,构建形成“主防+协防、联勤+联动”的治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