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采血:最常见的血液采集方式就是静脉采血,一般在肘静脉的位置采血,常用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乙肝、血播等项目的检验。
2、末梢采血:末梢采血主要适用于用血量少的检验项目或床旁检验项目,是静脉采血的一种补充方式,当静脉采血困难时,可以采指尖、耳垂、足跟等末梢部位的血液来代替静脉血。
3、动脉采血:动脉采血一般在肘部的尺动脉、桡动脉或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及足背动脉采血,动脉采血通常用于血气分析,用于判定机体的通气、换气功能以及各种酸碱失衡的情况。
抽血前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抽血前最好洗澡或将双臂洗干净,这样采血时会消毒更彻底,避免穿刺部位感染。
不穿袖口过小或过紧的衣服,避免采血时衣袖卷不上去,或采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止血障碍而产生皮下血肿。
需要/不需要空腹检测的常见项目有哪些?
1、需要空腹检测的项目:空腹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电解质、肝功、肾功、血液黏稠度等。
2、不需要空腹采血的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乙肝三项、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艾滋、梅毒、丙肝等检测项目。进食不会对项目的验血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患者无需空腹采血。
空腹抽血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过度空腹,也会影响某些检验结果,如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
可以少量饮水,一般不超过100ml。但不能喝牛奶、豆浆、咖啡等饮料。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导致检测不准确。
抽血后有什么注意事项?
1、抽血后,需局部按压3-5分钟,不要揉或反复地移棉签或者开胶贴看是否还在出血,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3、采血部位24小时内保持干燥清洁。若在抽血时出现头晕、眼花、乏力、出冷汗或抽搐等情况,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行离开。
晕针晕血怎么办?
晕针晕血是由于恐惧导致的,也就是患者在看到抽血的针管或抽血场景的时候,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焦虑症状,比如头晕、头痛、眩晕甚至晕厥,还有全身发抖出汗的情况。
若有晕针晕血史,请提前告知采血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采血时最好有家属陪同,尽量分散自身注意力,避免直接目睹采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心理影响。
抽血后出现鼓包、瘀青怎么处理?
局部出现鼓包、瘀血,大多是因为止血不当导致的,可在抽血24小时之后采用热敷,促使局部的血循环,加快瘀血的消散。
但要注意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如果淤青的面积不大,也可不做特殊处理,一般机体可以自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