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化验检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参考,大部分人都有过医院抽血化验的经历,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抽血前的准备状态会直接对化验结果产生影响,即抽血前的吃睡运动等行为,会直接影响实验室检验结果及临床的判读。
一、饮食影响抽血检验结果
下面列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我们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情形。一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上午面试后顺利通过,公司通知第二天体检,当天晚上他和朋友一起吃火锅、喝啤酒庆祝至深夜,第二天抽血体检结果显示:甘油三酯3.16ummol/L(合适范围:<1.70ummol="">
图1高脂饮食后脂血样本(左)与清淡饮食后样本(右)
如上的案例提示我们,饮食因素可引起检验结果的假性升高,如高蛋白饮食、高尿酸饮食、酒精摄入后,比如一顿红烧肉、一顿烧烤、一顿海鲜、一顿酒等,会使血脂、血糖、尿素及一些代谢酶类升高,而这些因为饮食造成的异常升高会造成临床上误诊为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建议病人在抽血前48小时内常规清淡饮食,避免因饮食因素造成检验指标的异常。
二、运动影响抽血检验结果
做抽血检测前,运动,尤其是高强度运动,会引起肌酸激酶、无机离子、脂类、乳酸、尿酸等检验项目浓度升高。如您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的情况,这时检测肌酸激酶化验结果大概率会升高,心脏疾病出现心肌损伤时也会出现肌酸激酶的升高,因此运动引起的肌酸激酶的升高会干扰临床医生的诊断。建议患者在剧烈运动后避免常规抽血化验,休息几天后再抽血。
三、药物影响检验结果
例如,同一个患者7个月内检测了9次血肌酐,结果第2、3、7和9次血肌酐水平为227~279umol/L,而其余5次血肌酐为502~560umol/L,最高和最低相差333umol/L。该患者血尿素检测结果较稳定,为持续高的状态(21.28~40.94mmol/L),血肌酐和尿素水平变化不一致(如图2)。该9份样本换用另一种苦味酸法检测后结果在460~566之间,换方法后血肌酐结果与血尿素结果一致性好,未出现大的偏差。
图2患者9次酶法肌酐(肌氨酸氧化酶法)和血尿素检测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患者服用了羟苯磺酸钙,这是一种血管保护药,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疾病,这种药物能抑制酶法肌酐(肌氨酸氧化酶法)反应过程中的生色酚氧化显色,会导致肌酐假性偏低。当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进行肾脏功能评估时,就需要注意羟苯磺酸钙对肌酐结果假性偏低的影响,勿过于乐观,延误病情。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较复杂。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分为三种机制:(1)药物产生的药理学效应,导致某些检测物质量的改变,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影响蛋白质、脂肪、糖代谢,导致血尿素、血脂、血糖升高等。(2)药物或其代谢物对检测方法直接产生干扰。如某些药物或其代谢物为有色物质,可对某些使用与该种颜色吸收峰相近波长的检测项目,直接产生干扰;也可能因药物或其代谢物在检测所用紫外波长处存在一定的吸光度,导致直接干扰,如多巴胺使果糖胺假性升高。(3)代谢产物可干扰检测物质与试剂的反应,如羟苯磺酸钙影响血肌酐肌氨酸氧化酶法反应。
举例来说,如病人服用咖啡因后引起葡萄糖、儿茶酚胺化验结果升高;服用抗生素药物会造成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使血尿素升高;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会使尿糖试验、抗人球蛋白实验出现假阳性;服用抗结核类药物利福平、异烟肼等会影响一些酶类检测中的肝酶升高;服用抗肿瘤药物顺铂、紫杉醇、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药物,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减低,肝功能、尿红细胞、尿蛋白、肌酐、尿素氮等结果偏高;使用碘造影剂会造成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升高;服用其他类药物,如布洛芬,甲硝唑使类风湿因子假性偏高;使用脂肪乳会造成补体C3假性升高;使用保泰松会造成血丙戊酸、尿总蛋白假性升高;使用多巴胺会造成糖化血清蛋白假性升高;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造成茶碱假性升高;服用阿司匹林会造成尿胆红素假阳性等等,不同药物性质,不同药理代谢机制,使用药物会干扰一些化验项目结果的异常。
四、抽血注意事项指导及建议
1.饮食影响
(1)患者在抽血前不宜改变饮食习惯,24h内不宜饮酒。
(2)需要空腹抽血的检测项目包括(不限于):
①糖代谢检验指标,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等;
②血脂检验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载脂蛋白E、游离脂肪酸等;
③血液流变学(血粘度)检验指标;
④骨代谢标志物检验指标,如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等;
⑤血小板聚集率(比浊法)。
2.空腹的具体要求
至少禁食8小时,以12小时到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如医嘱中有需要空腹抽血的化验项目,宜安排在上午7:00~9:00抽血。空腹期间可少量饮水,如成人可饮用少半瓶500ml的矿泉水。
3.运动和情绪
抽血前24h,患者不宜剧烈运动,抽血当天患者宜避免情绪激动,抽血前宜静息至少5分钟。若需运动后抽血,则遵循医嘱,并告知检验人员。
4.体位
体位指的是抽血前是保持站立,或保持卧床姿势。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化验指标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有立位检测和卧位检测两种方式。体位对某些检测项目(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等)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需遵循医嘱要求的体位进行抽血。立位采血指的是患者在采血前要保持站立2个小时,其间可以走动,扶墙,不可坐下或者躺下。卧位采血指的是患者在采血前保持卧床姿势,用于住院病人在病房早晨采血。
(1)女性性激素检验项目,包括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这些项目在女性生理周期的不同阶段,结果有显著差异。抽血日期需遵循医嘱,抽血前与患者核对生理周期;
考虑到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体位等情况对检验结果可能的影响。临床医师与检测者都应该了解这些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尤其是检验结果和临床情况不符时,要考虑到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体位等情况对检验结果可能的影响,同时,广大患者更应了解的准备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在抽血前尽量合理饮食、运动及提前说明服用药物,避免这些可能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齐志宏,佟大伟,倪雪峰,等.羟苯磺酸钙致血肌酐检测结果假性偏低1例[J].协和医学杂志,2014(3):352-354.
2.XiuzhiG,Li'AnH,XinqiC,etal.StrongNegativeInterferencebyCalciumDobesilateinSarcosineOxidaseAssaysforSerumCreatinineInvolvingtheTrinderReaction[J].Medicine,2015,94(23):1-7.
3.MartinelloF,SilvaELD.Ascorbicacidinterferenceinthemeasurementofserumbiochemicalparameters:Invivoandinvitrostudies[J].ClinicalBiochemistry,2006,39(4):396-403.
4.SaengerAK,LockwoodCSnozekCL.Catecholamineinterferenceinenzymaticcreatinineassays[J].ClinicalChemistry,2009,55(9):1732-1736.
5.贺勇,涂植光.药物对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干扰[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3,24(2):122-123.
6.KailajrviM,TakalaT,GrnroosP,etal.Remindersofdrugeffectsonlaboratorytestresults[J].ClinicalChemistry,2000,58(2):119-136.
7.万富明,向华,贾如琴,等.药物干扰检验结果的信息系统开发[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