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如何从体检报告中捕捉骨髓瘤的“蛛丝马迹”?下面来具体介绍。
这些症状是骨髓瘤的“隐秘信号”
骨髓瘤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等。这些症状和体征可能会在疾病的早期出现,也可能在疾病有一定进展后才会出现。
骨痛:骨髓瘤细胞在骨髓中增殖,会刺激骨膜,导致骨痛。最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腰部和背部,但其他部位如肋骨、盆骨等也可能出现疼痛。骨髓瘤的骨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逐渐加重的疼痛,且夜间更为明显。
肾功能不全:骨髓瘤细胞产生的M蛋白会阻塞肾脏,导致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量减少、水肿、高血压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如果不及时地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发生尿毒症。
感染:骨髓瘤细胞会抑制正常免疫细胞的生成,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感染是骨髓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和泌尿道。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体检关键指标提示骨髓瘤风险
血常规指标:血常规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等。骨髓瘤患者可能会出现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升高。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与骨髓瘤导致的贫血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血沉: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骨髓瘤患者的血沉通常会加快,这可能与骨髓瘤细胞增殖活跃有关。血沉加快还可能是病情进展的表现之一。
肾功能指标:骨髓瘤细胞产生的物质可能损害肾脏,导致肾功能不全。因此,如果肾功能检查(如肌酐、尿素氮等)出现异常,如血肌酐水平升高,可能是骨髓瘤的一个提示。
免疫球蛋白检测:通过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到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异常蛋白,如M蛋白。如果免疫电泳或血清蛋白电泳检测到M蛋白,也是骨髓瘤的一个重要线索。
如果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骨髓瘤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骨髓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骨髓瘤。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骨骼、关节、淋巴结等部位,以寻找异常表现。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筛查和诊断骨髓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到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形态,从而发现贫血、感染等症状。此外,血沉、血钙、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骨髓瘤。
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确诊骨髓瘤的必要手段。通过骨髓穿刺或骨活检,可以了解骨髓中浆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分泌。骨髓检查还可以帮助评估骨髓瘤的分期和预后。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在骨髓瘤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X射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骨骼的异常病变,如溶骨性病变、骨质硬化等。此外,PET-CT等高级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评估骨髓瘤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
其他检查:其他检查如免疫学检查、生化检查等,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及肾功能、肝功能等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针对骨髓瘤的筛查和诊断方法多种多样,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筛查和诊断方法,以便早期发现、确诊和治疗骨髓瘤,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