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卫生健康局,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卫生健康工作专班,
委属(管)医疗卫生机构:
为全面落实《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全市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经研究制定《东营市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4月28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全市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按照《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东发电【2020】4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在全市开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攻坚,建立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全面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精准整合调度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医疗卫生健康各类服务流程,真正实现全行业数据共享和应用协同,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准备充分、反应迅速、可防可控可治的公共卫生现代化应用管理体系。为统筹做好全市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涵盖方面广,建设内容多,协调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需要在整体规划框架下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夯实基础,协同推进。整体规划要从实际出发,谋全局、谋长远、谋发展,避免因重复建设、无效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强化安全、保持稳定原则。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是联系群众健康安全的重要通道,健康数据集的采集、存储和应用,涉及居民的隐私,所以安全性和稳定性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坚持安全、稳定、高效原则。
二、建设目标
基于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我市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同时为山东省公共卫生大数据运用平台提供全部数据支撑,具体内容包括医疗健康大数据态势感知及分析预警系统、实验室数据共享分析预警系统、重点人群移动端警示服务、120急救自动感知和精准识别、360全景患者视图、移动远程辅助诊治服务、医废全流程管理、消毒供应追溯系统、公卫数据共享融合(血液信息、传染病信息、妇幼信息等)、区域健康呼叫中心智能随访等模块,实现院前院中院内院间的全流程打通和绿色智能高效业务协同;实现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有关资源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监测,专业预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和命令指挥工具,形势研判信息与分析手段,以及通讯和命令指挥等支持;实现实时多学科会诊、远程手术、远程影像、病理、心电、超声诊断、远程监护、远程查房、虚拟现实等多方面立体式应用,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早期监测、提前预警、流行趋势预测、传染源追踪溯源、疫情研判与阻断、感染者病情预判与分类救治智能化决策支持的能力。
三、建设模式
四、建设内容及预算
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自动采集、协同应用系统建设、健康大数据应用和互联网+AI应用四个部分,总预算资金为790万元
项目
子项目
预算(万元)
基础数据自动采集
1、应急物资管理系统
10
2、应急人员管理系统
3、传染病直报对接
5
4、重点传染病管理
5、死因登记报告管理
6、精神卫生管理平台
8、食源性疾病检测管理
9、传染病疑似病例监测
10、基于平台的学生健康监测
协同应用系统建设
1、可视化卫生应急调度系统
2、多场景市民防控管理系统
20
3、区域医疗废物和消毒供应追溯系统
100
4、电子签名系统
50
5、区域电子病历系统
60
6、区域诊断中心升级(心电、影像、病理)
7、区域检验中心升级
30
8、远程协诊(远程会诊)系统升级
9、急救中心升级改造(含20个急救点)
可视化系统升级
40
车载医疗设备升级
0
120调度系统升级
院端管理系统升级
10、血液追溯系统
11、妇幼及计免系统平台融合
大数据应用系统
1、公卫大数据应用基础平台
2、医疗健康大数据态势感知、分析预警、监管调度可视化化系统
3、区域实验室数据共享分析预警系统
4、症状及疾病检测预警
5、区域患者360视图系统
6、全场景融合信息发布系统
互联网+AI应用
1、互联网+护理服务系统
2、区域云学院和知识库系统
15
3、个人应用终端升级(公众号、小程序)
4、重点人群定向健康教育系统
5、区域健康呼叫智能随访
6、线上线下门诊集成终端
合计
790
(一)基础数据自动采集部分
建设东营市应急物资统一管理系统,系统面向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及市属医疗机构,整合全市范围内的应急物资储备、生产、运输、使用信息和数据,提供对应急物资的生产调度、集中入库、分配及审批,物资库存情况上报及信息提醒等一系列功能,解决医疗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度、机构库存动态管理、物资分配审批、汇总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建立东营市应急人员基础信息档案,建设应急人员调度一张图,实现应急人员的公共卫生技能提升管理,包括应急培训管理、应急知识管理、应急人员演练管理、应急人员职业考试等功能,提高应急人员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
依托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传染病市县两级信息对接,实现东营市与国家传染病直报系统对接,实现与山东省卫建委传染病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建立数据推送系统,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的三级传染病网格化管理。
实现对重点传染病的预警和分析功能,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ARS、鼠疫、肺结核、霍乱、流感、人禽流感的重点监控,完善现有重点传染病的管理流程,实现社区、医院、疾控中心的业务联动和群防群治。
建设食源性疾病检测管理系统,针对医疗机构门诊患者,通过临床诊断食源性疾病上报,建立全市统一的食源性疾病管理平台,针对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进行人口信息、发病诊疗情况、既往史、用药史、饮食史、家族史信息的采集和共享,实现诊断核实、病历定义、病历搜索、个案调查、描述分析等功能。
基于疾控平台,结合学生健康监护实际,建设东营市区域内的学生健康监护信息系统,实现学校传染病防治的短期整治以及长效治理相结合,更好落实晨检和出勤综合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疾病的发生及因病缺课的情况;完善学生常见疾病的早期症状监测、缺勤监测以及学校环境综合监测,实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确保学生的健康安全。
(二)协同应用系统建设部分
建设东营市多场景市民防控管理系统,实现东营市卫建委、区县政府、街道乡镇、社区卫生院的一数一源、多部门协同。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数据汇总,现场数据线上采集、线下数据自动分发,实现管理人员的快速定位和预警功能,并能够利用大屏、手机、PC等多种展示工具进行可视化展示。
依托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东营市区域医疗废弃物追溯管理系统,以协助提高医疗废物的监控管理水平,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对突发事故处理的应变能力,有效控制医疗废物和事故造成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提高医疗废物管理的信息化、全程化和实时化监控管理水平,协助各个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包括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废弃物电子关联单、收集与出入库管理、统计监控管理、智能设备扫码,手持终端等业务处理系统。消毒供应追溯系统实现灭菌物品在全市所有医疗机构的追溯和质量管理,包括持续性改进、鱼骨图、召回和绩效考核功能。
建设电子签名系统,为东营市公卫各业务部门之间提供数字签名,相互验证对方的数字签名。保证业务操作的不可否认性和不可抵赖性,并且在各种应用系统中实现对表单、文件的电子签名,同时实现出现问题后原始操作的可追溯性,提升协同办公的质量和效率。
建设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将病人诊疗记录电子化,为医务人员提供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实现东营市内各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的统一管理,提高区域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诊疗质量,同时,为广大医务人员的科研、教学提供准确、高效的基础数据。
对目前东营市区域诊断中心进行升级,通过东营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接,实现全市影像、心电、病理诊断的协同应用,提升区域诊断中心的诊断效率和质量。
对目前东营市区域检验中心进行升级,通过东营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检验系统进行对接,实现全市检验数据的共享和协同应用,提升区域检验中心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对目前东营市远程会诊(协诊)系统进行升级,通过东营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基于各类医共体、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远程会诊(协诊)应用,提升诊疗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
建设血液追溯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全市血站、医疗机构血库、献血者资源、周边城市血站的信息进行联网共享,实现血液信息的全程追踪以及血液资源的合理调配,建立血液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提供科学用血的管理基础,提升医疗应急用血事件的处理效率,实现医疗质量的进一步发展。
11、妇幼及计划免疫系统平台融合
(三)大数据应用系统部分
1、大数据应用基础平台
对基于东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各种医疗卫生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和挖掘分析,使卫健行政管理层实时了解掌握东营市内医疗卫生动态信息,为制定全市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从而更科学的进行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升级内容主要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及门户服务、有保留数据修改痕迹和访问控制功能,数据传输进行加密处理,关键数据可追溯,提供许可指令管理服务,疾病监测预警、医疗行为及费用监管、卫生资源监管、医疗安全监管、绩效考核等方面。
建设基于东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态势感知及分析预警系统,实现重点疾病的预警与监控,包括脑卒中、心血管、外伤等疾病的应急管理,科学统筹与指导全市医疗机构规范疾病编码,统一疾病标准,完成标准建设、上报系统与医院对接、预警与分析、发热症状筛查、信息反馈与指导等系统功能。提高我市疾病预防与临床治疗能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制度以及各种辅助决策技术和手段,提供及时可靠与全面的信息,针对我市现有的卫生医疗健康综合管理数据,建立全面数据分析支撑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时掌握公共卫生的各项实时数据通过大屏的方式进行展示,以便快速及时有效的进行决策分析。
(四)互联网+公共卫生应用部分
1、互联网+护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让医疗服务触手可及”为理念,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慢病等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通过大数据比对,精确定位随访人群,利用智能语音、自动拨号等实现定向人群的自动智能健康随访、并对随访的全量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展示。
6、线上线下集成问诊终端
赋能基层社区、诊所、养老机构、社会药店和定点医疗保障单位,通过部署软硬件一体式智能问诊终端,让居民和干部在基层社区、诊所、养老机构、药店和定点机构、即可通过问诊终端即可享受互联网医院问诊、开药服务、取药的医疗服务,使患者享受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政企医疗保障、慢病管理、复诊续方的便利。
第一阶段2020年5月-6月
市卫健委及各县区卫健局完成项目资金及配套资金申请及配套项目招标。
第二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0月
完成系统开发、部署和上线工作。
第三阶段2020年11月-12月
组织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实施、培训和全面应用
六、建设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站在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高度,结合医共体健设和医养建设,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积极推进,把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作为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建设工作,各县区卫生健康局负责本级和辖区内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及数据对接工作,确保按时、按标准完成任务。
(三)连续投入,持续推进。公共卫生现代化信息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争取多方筹集资金,每年预算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保证建设资金投入的连续性,确保全市信息化建设稳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