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细菌性传染病及支原体病的防治辈宠网天津长夏

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是各种致病性细菌,不过目前很多人把真菌病、支原体病也归纳到细菌病当中论述。这类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或合成的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但是,在防治过程中如果用药不当则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常见的情况是当发生某种细菌性传染病的时候用某种药物效果很好,但是等到下一年发生同样疾病的时候,再使用同样的药物则效果不明显;在某个养鸡场内对于某种细菌性疾病使用某种药物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另外一个养鸡场的使用效果则不佳。这些都是细菌耐药性造成的。另外,在防治细菌性疾病时,如果用药不合理还可能导致药物在肉、蛋中残留。

1.鸡白痢

(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任何品种的鸡都具有感染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为最高,呈流行性。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感染常呈慢性或隐性经过。病鸡与带菌鸡是主要的传染源,某些有易感性的飞禽如麻雀、鸽等传播本病也不能忽视。携带病原的种鸡经蛋垂直传播,病鸡与健康鸡接触、交配等也可水平传播此病。被污染的垫料、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通过消化道传播。饲养管理不良,育雏舍温忽高忽低和饲料质量差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1)雏鸡:本病潜伏期4~5天,故出壳后感染的雏鸡,多在孵出后几天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7~10天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三周达高峰。发病雏鸡呈最急性者,无症状迅速死亡。稍缓者表现精神委顿,绒毛松乱,两翼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出现软嗉症状。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糨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粪便干结后封住肛门周围,影响排粪。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出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或关节肿胀、跛行。病程短的为1天,一般为4~7天,20天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3周龄以上发病的极少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成为慢性患鸡或带菌鸡。

2)育成鸡:该病多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发病多受应激因素的影响,如环境卫生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气候突变,饲料突然改变或品质低下等。本病发生突然,全群鸡只食欲、精神尚可,总见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食欲差和下痢的鸡只,常突然死亡。死亡不见高峰而是每天都有鸡只死亡,数量不一。该病病程较长,可拖延20~30天,死亡率可达10%~20%。

(3)病理变化

1)雏鸡:雏鸡肝脏充血、肿大,有条纹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胆汁;卵黄吸收不良,其内容物呈淡黄色奶油样或干酪样;脾脏肿大而质脆;肾充血或贫血,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充满尿酸盐;盲肠部膨大,其内容物有干酪样物阻塞;在肺、肝或心肌上有灰黄色或灰白色坏死点或小结节,这种病灶是白痢特征性病变。

2)成年鸡:成年母鸡病变主要在卵巢,原来呈圆球形的卵泡皱缩,形状不整齐,呈金黄色或褐色,无光泽;内容物如浓稠油脂状,有的卵泡变得坚实,有的卵泡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广泛的腹膜炎,腹腔器官粘连。心脏变化稍轻,但常有心包炎,其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有关。轻者只见心包膜透明度较差,含有微混的心包液。重者心包膜变厚而不透明,逐渐粘连,心包液显著增多,在腹腔脂肪中或肌胃及肠壁上有时发现琥珀色干酪样小囊包。成年公鸡的病变,常局限于睾丸及输精管。睾丸极度萎缩,同时出现小脓肿。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稠密的均质渗出物。

(4)诊断根据3周龄以下的雏鸡,下白色痢,死亡率高,肝脾肿大,肝有特殊条纹的变化,肺、肝、心肌或肠道上有坏死点和结节;成年母鸡卵泡皱缩,形状不整齐,呈金黄色或褐色,无光泽;不难作出诊断。但只有在鸡白痢沙门菌分离和鉴定之后,才能作出对鸡白痢的确切诊断。

(5)防治净化种鸡群,建立无鸡白痢的健康种鸡群。种鸡场应定期进行鸡白痢检疫,发现病鸡及时淘汰。种蛋入孵前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孵化机在应用之前,要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雏鸡出壳后用福尔马林14毫升/米3,高锰酸钾7克/米3,在出雏器中熏蒸15分钟。

育雏早期可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在雏鸡出壳后至5日龄每升饮水添加新霉素或新型喹诺酮类药物50毫克,在鸡白痢易感日龄期间,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加强育雏饲养管理卫生,鸡舍及一切用具要注意经常清洁消毒。育雏舍及运动场保持清洁干燥,料槽及饮水器每天清洗一次,并防止被鸡粪污染。育雏舍温度维持恒定,采取高温育雏,并注意通风换气,避免过于拥挤。

鸡群发病后,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甲砜霉素、氟苯尼考、丁胺卡那、恩诺沙星等。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不良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鸡白痢在放养鸡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有些种鸡场未做过鸡白痢净化,雏鸡阳性率较高,同时放养鸡场育雏条件较差,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均易诱发本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2.禽伤寒

(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成年鸡和3周龄以上的青年鸡,3周龄以下的鸡偶尔可发病。潜伏期为4~5天,病程大约为5天。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眼结膜而传播感染,也可经蛋垂直传播给下一代。本病一般呈散发性,较少呈全群暴发。

1)雏鸡:雏鸡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表现为嗜睡、生长不良、虚弱、食欲不振与肛门周围黏附着白色物。由于疾病波及肺部,因而可见到呼吸困难或张口喘气。

2)青年鸡与成年鸡:精神委靡、食欲停止、羽毛松乱、排白色粪便、头部苍白、鸡冠萎缩。感染后的2~3天内,体温上升1~3℃。感染后4天内出现死亡,但通常是死于5~10天之内。

(3)病理变化雏鸡病变与鸡白痢基本相似。大鸡的最急性病例,眼观病变轻微或不明显。病程稍长的常见有肾、脾和肝充血、肿大。在亚急性及慢性病例,特征病变是肝肿大呈青铜色,此外,心肌和肝有灰白色粟粒状坏死灶、心包炎。公鸡睾丸萎缩、坏死。

(4)诊断依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对生长鸡与成熟鸡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可作出初步诊断。要作出禽伤寒的确切诊断,必须分离和鉴定鸡沙门菌。

(5)防治防治禽伤寒的方法与鸡白痢基本相同,包括定期对鸡进行检疫,防止传染源引入种鸡场,加强种蛋的消毒和孵化管理。治疗禽伤寒的常用药物同鸡白痢。

3.禽副伤寒

(1)流行特点在家禽中,最常见于副伤寒感染的是鸡和火鸡。常在孵化后2周之内感染发病,6~10天达最高峰。1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禽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感染鸡的粪便是最常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在产蛋过程中蛋壳被粪便污染或在产出后被污染,对本病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雏鸡:经带菌卵感染或出壳雏鸡在孵化器感染病菌,常呈败血症经过,往往不显任何症状就迅速死亡。年龄较大的雏鸡常呈亚急性经过。主要表现如下: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显著厌食,饮水增加,水泻样下痢,肛门粘有粪便,怕冷而喜靠近热源处或相互拥挤。

2)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只表现为下痢和消瘦。

(3)病理变化剖检时主要可见肝脾肿大、出血,有灰白色坏死点;心包炎及心包粘连;盲肠有干酪样物栓塞,肠道发生出血性炎症。

(4)诊断按照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根据该鸡群过去发病历史,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5)防治防治措施参照鸡白痢。

4.鸡大肠杆菌病

(1)流行特点大肠杆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饲料质量不佳的养鸡场最易发病。鸡群感染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时均能促进和加强大肠杆菌的感染和发病。

病原可以经消化道传播,饲料和饮水被大肠杆菌污染,尤以水源被污染引起发病最为严重;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带有本菌的尘埃被易感鸡吸入,引起发病;还可通过污染的种蛋或蛋壳垂直传播;此外通过交配或污染的输精管等经生殖道传播。

(2)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大肠杆菌性胚胎病与脐炎:鸡多在1~5日龄发病,病雏突然死亡或表现软弱,发抖,昏睡,腹部膨大,脐孔愈合不好,周围皮肤呈褐色,畏寒聚集,下痢(白色或黄绿色),个别有神经症状。多在出壳2~3天发生败血症死亡。耐过鸡则卵黄吸收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剖检见卵黄囊不吸收,囊壁充血、出血,内容物黄绿色、黏稠或稀薄水样、脓样,甚至卵黄内为脓性、血性渗出物。

2)大肠杆菌性急性败血症:多发生于中小鸡,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丧失,严重下痢,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机体迅速脱水,双脚干瘪,消瘦,羽毛逆立,呈蹲坐姿势。剖检特征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肥厚混浊,附有多量绒毛状脓样渗出物,多与胸腔及心肌粘连;肝脏边缘钝圆,外有纤维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败血症变化。也可见腹膜炎、肠卡他性炎等病变。

3)气囊病:主要发生于3~12周龄幼雏,特别3~8周龄肉仔鸡最为多见。常由大肠杆菌与其他病原体(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合并感染。病鸡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等。剖检时气囊壁增厚、混浊,有的有纤维样渗出物,并伴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等。

4)坠卵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常通过交配或人工授精时感染。多呈慢性经过,并伴发卵巢炎、子宫炎。母鸡减产或停产,腹部膨大呈直立企鹅姿势,腹下垂,逐步衰竭死亡。剖检腹腔内有破裂的蛋黄液,肠道粘连,味恶臭;输卵管扩张,内有黄白色豆腐渣样或干酪样物。

5)大肠杆菌性肉芽肿:病鸡消瘦、贫血、减食、拉稀。在肝、肠(十二指肠及盲肠)、肠系膜或心上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肉芽肿。

6)心包炎:大肠杆菌发生败血症时发生心包炎,常伴发心肌炎,心外膜水肿,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粘连。

7)关节炎及滑膜炎:表现运动障碍,关节肿大,内含有纤维素样或混浊的关节液。

8)眼球炎:是大肠杆菌败血病一种不常见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病初羞明、流泪、红眼,随后眼睑肿胀突起。眼前房积液、混浊,最后角膜穿孔,失明。

9)脑炎:表现昏睡、扭颈、歪头转圈、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主要病变为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加。

10)肿头综合征:表现眼周围、头部、颌下、肉垂及颈部上2/3水肿,病鸡打喷嚏并发出“咯咯”声,剖检可见头部、眼部、下颌及颈部皮下黄色胶样液渗出。

(3)诊断根据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判断。确切的方法是进行实验室检查、分离和鉴定细菌。

(4)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粪便,供给鸡清洁的饮水。保持较稳定的温度、湿度,合适的密度及通风良好,定期消毒,供给优质饲料,控制支原体、新城疫、法氏囊等病的发生。加强种鸡管理,及时淘汰处理病鸡,采精、输精严格消毒,每只鸡使用一个消毒的输精管。

在大肠杆菌病危害严重的鸡场,采用本地区发病鸡群的多个毒株或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的自家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对发病的鸡群一方面要改善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减少应激反应,同时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新霉素、安普霉素、硫酸黏菌素等。大肠杆菌很易产生耐药性,投放药物时应做药敏试验。

5.禽霍乱

(1)流行特点各种禽类包括鸡、鸭、鹅和火鸡均能感染本病,但鹅易感性较差。雏鸡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发病较少,3~4月龄的鸡和成年鸡较易感染发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外伤感染发病。病鸡和带菌鸡及被污染的用具、饲料、饮水是主要的传染源。鸡舍不洁、潮湿拥挤、气候突变、饲养失调、长途运输和患寄生虫病等均可诱发本病流行。

1)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在鸡群中突然发现死亡,以产蛋高的鸡最常见。病鸡无前驱症状,晚间一切正常,吃得很饱,次日发病死在鸡舍内。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

2)急性型:此型最为常见,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不愿走动,离群呆立。病鸡常见腹泻,排出黄色、灰白色或绿色的稀粪。体温升高到43~44℃,减食或不食,渴欲增加。呼吸困难,张口吸气时发出“咯咯”声,口、鼻分泌物增加。鸡冠和肉髯变为青紫色,有的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最后发生衰竭,昏迷而死亡,病程短的约半天,长的1~3天。

3)慢性型:由急性病例转变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病鸡鼻孔有黏性分泌物流出,鼻窦肿大,喉头积有分泌物而影响呼吸。经常腹泻,逐渐消瘦,贫血,精神委顿,鸡冠苍白。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肉髯显著肿大,随后可能有脓性干酪样物质,或干结、坏死、脱落。有的病鸡表现为关节肿大、疼痛、脚趾麻痹、跛行。

1)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鸡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能看见心外膜有少许出血点,肝脏有少量针尖大灰黄色坏死点。

2)急性型: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脏稍肿,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头大的坏死点。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常见小点出血。心包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淡黄色液体,有的含纤维素絮状液体,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尤为明显。肺有充血或出血点。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或稍微肿大,质地较柔软。肌胃出血显著,肠道尤其是十二指肠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

3)慢性型:除见到急性病例的病变外,鼻腔、上呼吸道内积有黏稠分泌物,腿和翅膀等部位关节肿大、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肉髯肿胀,生长缓慢。

(4)诊断根据病鸡流行病学、剖检特征、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须由实验室诊断。取病鸡血涂片,肝脾触片经美蓝、瑞氏或姬姆萨染色,如见到大量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有助于诊断。进一步的诊断须经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反应。

(5)防治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本病的发生常常是受到某些应激因素的影响,使机体抵抗力降低的结果。因此,预防的关键是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工作,保持鸡舍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定时清粪消毒。

鸡群发病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甲砜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

对于本病常发地区或鸡场,药物治疗效果日渐降低,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可考虑应用疫苗进行预防,由于疫苗免疫期短,防治效果不十分理想。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本场分离细菌,经鉴定合格后,制作自家灭活苗,定期对鸡群进行注射,经实践证明通过1~2年的免疫,本病可得到有效控制。

6.传染性鼻炎

(1)流行特点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但日龄越大易感性越强。主要发生在育成鸡和产蛋鸡。产蛋鸡发病率高,症状典型且严重。雏鸡易感性差,临床上很少发病。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中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但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鸡群拥挤,不同年龄的鸡混群饲养,通风不良,鸡舍内闷热,氨气浓度大,或鸡舍寒冷潮湿,缺乏维生素A,受寄生虫侵袭等都能促使鸡群严重发病。鸡群接种禽痘疫苗引起的全身反应,也常常是传染性鼻炎的诱因。本病多发于冬秋两季。

(2)临床症状病鸡最初的症状是发热,食欲减退,流稀薄鼻液,2~3天后转为浆液黏性分泌物,在鼻孔形成黄色结痂,出现呼噜声和奇怪的咳声,常有甩头动作。颜面浮肿并流泪,面部肿胀。严重的病例,泪水使眼睑胶着,引起一时性失明。少数病鸡肉垂、下颌肿胀。病鸡出现下痢,排绿色粪便。产蛋鸡的卵巢受到侵害,引起产蛋停止或产蛋率降低。在本病发生过的养鸡场内发生时,缺乏上述典型症状,有许多病例仅流鼻液后即耐过。

(3)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眶下窦充满水样至灰白色黏稠性分泌物或黄色干酪物。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结膜充血肿胀,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严重时可见气管黏膜炎症,偶有肺炎及气囊炎。产蛋鸡可见到由坠卵引起的腹膜炎和软卵泡及血肿卵泡等。公鸡可见睾丸萎缩。

(4)诊断根据面部浮肿性肿胀的特征性症状结合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可通过培养病原菌,若分离菌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呈现“卫星现象”,菌落呈露滴状,针尖大小;且过氧化物酶实验呈现阳性,可确诊。还可将病原菌接种于健康鸡,若在24~48小时产生鼻炎即可作出诊断。或者做平板凝集反应、试管凝集试验。

注意本病和慢性呼吸道病、慢性鸡霍乱的症状相类似,应注意鉴别诊断。此外,传染性鼻炎常有并发感染,在诊断时必须考虑到其他细菌或病毒并发感染的可能性。如鸡群内死亡率高,病期延长时,则更须考虑有混合感染的因素。

(5)防治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以及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鸡只抵抗力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可进行免疫接种,提高鸡群的特异性抵抗力。一般首免在5~6周龄,二免在14~16周龄。

磺胺类药物是治疗传染性鼻炎的首选药物,可选用磺胺间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鼻炎易复发,间隔3~5天重复一个疗程。鼻炎易继发或并发慢性呼吸道感染,在治疗鼻炎的同时添加预防慢性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如强力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等。

7.鸡葡萄球菌病

(1)流行特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饲料、饮水及健康鸡的羽毛、皮肤、眼睑、结膜、肠道中均有存在。本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该病发生与饲养管理水平、环境污染程度、饲养密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伤口感染,凡是能够造成鸡只皮肤、黏膜完整性遭到破坏的因素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常见于由鸡痘的发生而引起本病的暴发,因此,在鸡痘高发的夏秋时节,本病发生较多。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以40~80日龄鸡多发,成年鸡发生较少。另外地面平养、网上平养较笼养鸡发生的多。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脐炎型:初生雏鸡脐带愈合不良,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脐孔发炎肿大,腹部膨胀(大肚脐),皮下充血、出血,有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等。

2)关节炎型:本病多发生于4~12周龄的鸡群,病鸡两侧胫、跗关节及邻近的腱鞘肿胀、变形、跛行、不愿走动,有热痛感。有的鸡腹泻,严重者瘫伏或伏卧。有的出现趾瘤,脚底肿胀、化脓。剖检见关节肿胀处皮下水肿,关节液增多,关节腔内有白色或黄色絮状物。

3)败血型:多发生于30~70日龄的中雏,急性败血症突然死亡,病程较长者,精神、食欲不好,低头缩颈呆立,水样下痢,胸翅及腿部下有斑点出血,胸腹部、大腿和翅膀内侧、头部、下颌部和趾部可见皮肤湿润、肿胀,相应部位羽毛潮湿易掉,皮肤呈青紫色或深紫红色,皮下疏松组织较多的部位触之有波动感,皮下潴留渗出液,有时仅见翅膀内侧、翅尖或尾部皮肤形成大小不等出血点、糜烂和炎性坏死,局部干燥,呈红色或暗紫色,无毛。该型最严重,造成的损失最大。

3)眼型:病鸡上下眼睑肿胀,闭眼,有脓性分泌物黏附,眼结膜红肿,眼角有大量分泌物,甚至有血液,肉芽肿,病程长者,眼球下陷,导致失明。

(3)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病的诊断需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典型的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呈葡萄串状排列。

(4)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消毒,避免外伤发生,尽可能做到消除发病诱因,认真检修笼具,切实做好鸡痘的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在治疗前应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药物全群给药。实践证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等均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在常发地区频繁使用抗菌药物,疗效日渐降低,应考虑用疫苗接种来控制本病。国内研制的鸡葡萄球菌病多价氢氧化铝灭活苗,经多年实践应用证明,可有效地预防本病发生。

8.坏死性肠炎

(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仅见鸡发生本病,肉鸡、蛋鸡均可发生,尤以平养鸡多发,育雏和育成鸡多发,肉用鸡发病多见2~8周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多发。该病的发生多有明显的诱因,如鸡群密度大,通风不良,饲料的突然更换且饲料蛋白质含量低,在全价日粮中额外添加鱼粉、黄豆、小麦、动物油脂等高能量或高蛋白质原料,不合理地使用药物添加剂,球虫病的发生,环境中的产气荚膜梭菌超过正常数量等均会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病鸡拉稀,有时排黄白色稀粪,有时排黄褐色糊状臭粪,有时排红色乃至黑褐色煤焦油样粪便,有的粪便混有血液和肠系膜组织;食欲严重减退,减食可达50%以上;不愿走动,羽毛蓬乱,病程较短,常呈急性死亡。

(3)病理变化急性暴发时,病死鸡呈严重脱水状态,刚病死鸡打开腹腔即可闻到尸腐臭味。病变主要在小肠后段,尤其是回肠和空肠部分。小肠显著肿大至正常的2~3倍,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气体,内有黑褐色肠容物。肠黏膜上附着疏松或致密的黄色或绿色假膜,有时可出现肠壁出血。

本病与小肠球虫合并感染时,除可见到上述病变外,在小肠浆膜表面还可见到大量针尖状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点,肠内充满黑红色渗出物,黏膜呈现更为严重的坏死。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剖检病变等特点,不难作出诊断,但应注意与溃疡性肠炎和小肠球虫病相区别。溃疡性肠炎是由肠梭菌引起,特征性肉眼病变为小肠后段和盲肠的多发性坏死和溃疡,以及肝坏死;坏死性肠炎病变则局限于空肠和回肠,肝脏和盲肠很少发生病变。小肠球虫病的病变主要在小肠中段,但肠壁明显增厚,剪开病变肠段出现自动外翻等。另外,通过粪便涂片检查有无球虫也可得到鉴别。由于球虫常与魏氏梭菌混合感染,所以应特别加以注意。

(5)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避免密饲和垫料堆积,合理贮藏饲料,减少细菌污染等。做好球虫病等一些肠道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于发病的鸡群可用杆菌肽、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利高霉素等治疗。由于鸡坏死性肠炎易与鸡球虫病合并感染,故一般在治疗过程中可适当加入一些抗球虫药。由于魏氏梭菌主要存在于粪便、土壤、灰尘、污染的饲料、垫料以及肠内容物中,为了迅速控制本病,在使用高敏药物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勤换垫料,及时清扫粪便;勤喂少添饲料,搞好栏舍及周围的清洁消毒;对病死鸡只及时认真做好无害化处理,病鸡及时隔离饲养与治疗。

9.鸡支原体病

(1)流行特点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以4~8周龄最易感,成年鸡常为隐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气候多变和寒冷季节易发。

本病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病鸡通过咳嗽、打喷嚏或排泄物污染空气,经呼吸道传染,也可能通过饲料或水源由消化道传染,也可经交配传播。垂直传播是由隐性或慢性感染的种鸡所产的带菌蛋传播。

本病常与其他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新城疫、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并发或继发感染。鸡群密度过大、鸡舍寒冷、潮湿、通风不良、氨气浓度大、维生素A缺乏、疫苗免疫接种,均可诱导本病的发生。

1)鸡败血支原体感染:病鸡先是流稀薄或黏稠鼻液,打喷嚏,鼻孔周围和颈部羽毛常被沾污。其后炎症蔓延到下呼吸道即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呼吸有气管啰音等症状。病鸡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个别病鸡表现眼睑肿胀,眶下窦肿胀、发硬。眼内有干酪样渗出物,眼球受到压迫,发生萎缩和造成失明,可以侵害一侧眼睛,也可能两侧同时发生。母鸡常产出软壳蛋,同时产蛋率和孵化率下降,后期常蹲伏一隅,不愿走动。

2)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病鸡表现行走困难,跛行,步态呈八字或踩高跷状。跗关节和跖底关节肿胀。食欲减少,生长不良,有时发生腹泻,排出绿色稀粪。成年鸡产蛋量下降。

1)鸡败血支原体感染:气囊中有渗出物,气管黏膜常增厚。胸部和腹部气囊的变化明显,早期为气囊膜轻度混浊、水肿,表面有增生的结节病灶,外观呈念珠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气囊膜增厚,囊腔中含有大量干酪样渗出物,有时能见到一定程度的肺炎病变。严重的慢性病例,眶下窦黏膜发炎,窦腔中积有混浊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炎症蔓延到眼睛,往往可见一侧或两侧眼部肿大,眼球破坏,剥开眼结膜可以挤出灰黄色的干酪样物质。

2)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病鸡的关节肿胀,病变关节的滑膜、滑液囊和腱鞘可见到多量炎性渗出物,早期清亮,逐渐混浊,以后变成干酪样渗出物。有时关节软骨出现糜烂。

(4)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在临床上应注意与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新城疫相鉴别。

鸡传染性鼻炎的面部肿胀,流鼻液、流泪等症状与慢性呼吸道相似,但通常无明显的气囊病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鸡群急性发病,输卵管有特征性病变,成年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出现严重畸形蛋,各种抗菌药物均无直接疗效,这些均可区别于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表现全群鸡急性发病,严重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黏液,很快出现死亡,各种抗菌药物均无直接疗效,这些可与支原体病相区别。鸡新城疫表现全群鸡急性发病,症状明显,但消化道严重出血,并且出现神经症状,鸡新城疫可诱发支原体病,而且其严重病症会掩盖支原体病,往往是鸡新城疫症状消失后,支原体病的症状才逐渐显示出来。

本病的确切诊断或对隐性感染的种鸡进行检疫,必须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

(5)防治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鸡舍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防止受冷,饲料配合适宜,避免各种应激反应。

种鸡场应进行支原体净化,淘汰阳性反应鸡,控制垂直传播。

进行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减少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方法。疫苗有两种,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6~20日龄采用支原体弱毒苗点眼免疫。一般一次免疫即可,也可在10~16周龄用活苗再补免一次。种鸡开产前用支原体油乳剂灭活苗免疫。

发病鸡可选用泰乐菌素、壮观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等治疗,有一定疗效。由于支原体易产生耐药性,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往往效果不好,在使用时药量一定要足,疗程不宜太短,一般要连续用药3~7天,且最好是几种药物轮换使用或联合使用。中药治疗:用柴胡、荆芥、半夏、茯苓、甘草、贝母、桔梗、杏仁、麻黄、赤芍、厚朴、陈皮各30克,细辛6克,研粗粉,用时加沸水焖半小时,取上清液加水适量供饮服,药渣拌料,剂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克生药,效果极佳。

THE END
1.鸡白痢的诊断与治疗鸡白痢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 柴虹; 王亮亮 作者地址: 来源出版物:畜牧兽医科技信息期:1 关键词: 鸡养殖 鸡白痢 诊断 治疗 分析 摘要: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的细菌性传染病,任何年龄、品种及性别的鸡都可发生,尤以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起来。1流行特点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1230029
2.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要点综述鸡白痢的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总结了鸡白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目前养鸡生产实际提出了本病的防治对策。[主 题词]:鸡白痢; 鸡白痢沙门氏菌; 诊断; 防治 [作 者]:王玉锋 [作者所在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http://www.yidu.edu.cn/103170/detail/article/5a557e75ede44c2fccf981e8.html?org=103170&uorg=999999
3.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20231201092824.docx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 7页大小:57.15 KB 字数:约9.59千字 发布时间:2023-12-02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17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鸡白痢沙门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201/8060071044006012.shtm
4.鸡白痢症状及诊治鸡细菌察问兽医鸡白痢是由自痢沙门氏杆菌引起的鸡常见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鸡,以白痢为特征,成年鸡多为慢性经过,并可经病鸡所产种蛋传染下代,构成链锁传染。 (一)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特征雏鸡最易感。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病鸡和带菌鸡是重要的传染源,既可水平传播,也可垂直传播,主要是经卵、消...http://www.35941.com/swsd/swsdzz.asp?id=597
1.鸡白痢治疗及防治措施农技学堂鸡白痢治疗及防治措施 导读: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可引起鸡大批死亡,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拉白色浆糊样稀粪为特征症状,下面就来说说鸡白痢治疗及防治措施。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可引起鸡大批死亡,呈急性败血性经过,以拉白色浆糊样稀粪为特征...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122262.html
2.鸡白痢的诊断与治疗情况分析《当代畜牧》2016年33期鸡白痢的诊断与治疗情况分析 蔡铁奎 开通知网号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1周龄内的雏鸡,以白色浆糊下痢和败血症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病鸡主要表现为不食、嗜睡、下痢,心肌、肝、肺等器官出现坏死性结节。鸡白痢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主要疾病原因之一。笔者对1例鸡白痢的发病情况、诊断...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DDXM201633011.htm
3.鸡白痢诊断与治疗分析期刊8. 鸡白痢沙门氏菌冻干菌种保存试验 9.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0. 蛋鸡白痢的诊断与治疗 11. 鸡白痢的预防与治疗 12. 鸡白痢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13. 鸡白痢的基本治疗与综合预防 14. 仔猪白痢病的诊断与治疗 15. 肉杂鸡白痢的诊断和治疗观察 推荐文献 1. 一些修正的线搜索及其收敛性 2...https://doc.paperpass.com/journal/20201354dwbj.html
4.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急性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死亡病例。发病后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作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检变化,病料涂片镜检及细菌分离培养,初步诊断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又通过平板凝集实验,最终确诊为鸡白痢。同时,用其纯培养菌株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个人查重>>个人AIGC检测>>文献综述>>...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HXMS201006001075.htm
5.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精选十篇)雏鸡出壳后用福尔马林14m L m3, 高锰酸钾7g/m3, 在出雏器中熏蒸15min。用0.01%高锰酸钾溶液作饮水1~2d。在鸡白痢易感日龄期间, 用抗菌药饮水, 有利于控制鸡白痢。 5.5 治疗措施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篇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ns Laryngotracheitis简称:ILT)是由疱疹病毒A、亚群病毒感染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5afy8i.html
6.鸡白痢的诊断及防治8篇(全文)从我国目前养鸡业中鸡白痢的发生现状看,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鸡白痢病的,药物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控制和进一步消灭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各类种鸡场应把净化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一个种鸡场来说,鸡白痢病的有或无关系到该场的兴衰与存亡,种鸡场通过3~5年的净化工作就可以使种鸡群鸡白痢沙门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uc9ry6d.html
7.鸡白痢沙门氏菌病,鸡白痢,细菌性白痢鸡病防治本病病原是感染禽类的两种沙门氏菌当中的一种,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这种病通常只感染三周龄之后的禽只。这种病偶尔会导致成年禽只的死亡,尤其是褐壳蛋鸡。这种病在鸡当中最常见,但也感染火鸡、野鸟、珍珠鸡、麻雀、鹦鹉、斑尾林鸽、鸵鸟和孔雀。目前这种病在全世界的野鸟当中仍然存在,但在商业养...http://www.jyebfz.com/Industry/show/584.aspx
8.鸡痛风的诊断要点及防治对策由于鸡痛风与鸡葡萄球菌病、鸡白痢、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较为相似,因此,诊断时应注意鉴别诊断。 4.3.1鸡关节型结核:鸡关节型结核主要是由结核病毒引起,关节肿胀,内有干酪样物质,主要多发生于成年鸡。 4.3.2鸡葡萄球菌病:鸡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鸡腱鞘、关节和黏液囊的局部化脓性肿胀,临床上主要...https://www.xumurc.com/main/ShowNews_33871.html
9.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相关文章: 牛流行热的诊断与防治04-26 蔬菜的污染及防治措施04-26 仔猪黄白痢的诊治04-27 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07-12 换热站噪声及其防治措施04-27 犊牛腹泻病的防治措施04-26 各器官病变对鸡病诊断的参考04-27 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04-26 ...https://www.unjs.com/lunwenzhaiyao/gongyenongyelunwen/20101003164840_445188.html